“十二五”规划,应考虑“芜马同城化”


“十二五”规划,应考虑“芜马同城化”

按照芜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立的把芜湖打造成为“宁汉之间区域经济文化中心、长江中下游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定位,芜湖市市域总人口近期(2010年)将达到290万人,中心城区城市人口1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50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357万人,中心城区城市人口19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95平方公里。

芜湖市制定这样的一个规划,并非是城市管理者“贪大求全”,而是芜湖作为泛长三角城市群中资源优越的综合性城市,自然空间承载力强,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加之目前所拥有的产业成长基础及生态优势,具备做大做强的条件。此外,芜湖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也有责任为安徽在中部“率先崛起”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更多的义务。

中央及安徽省委省政府,对芜湖的发展也是寄予了厚望,并给予了诸多优惠政策,近期除了“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芜湖更是成为“一轴双核双翼”的中心节点,确立了芜湖在皖江城市带中的核心地位。

由于目前芜湖建成区面积较小,中心城区城市人口偏少,城市的影响力不够,要想实现以上城市定位,就非常有必要考虑“芜马同城化”和“跨江发展”的问题。这里仅谈有关“芜马同城化”的问题:

“芜马同城化”(或芜马一体化),早在沿江城市群“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即已提出,2008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强调,支持合肥与淮南、芜湖与马鞍山同城化发展。

马鞍山市早在该市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即提出,与芜湖等皖江城市在规划、交通、产业配套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与芜湖联手推进芜申运河建设,联手建设黄池大桥等。该市还提出,通过中部拓展、南北延伸,使205国道工业带北接江宁滨江开发区,南连芜湖桥北工业区,形成集优质大项目的沿江产业带。

应该说,马鞍山有关“芜马同城化”的整体设想,和芜湖的设想是不谋而合,芜湖推出的三环路建设项目显示,将北接马鞍山市湖西南路,成为两地间的快速通道;205国道及芜马高速的贯通,让两市之间的交通大为改善,已经动工兴建的宁安高铁,将进一步拉近两市间的时空距离,成为“芜马同城化”的助推器;目前芜湖设立的“桥北工业园”和马鞍山设立的“当涂开发区”已经连为一体。应该说,“芜马同城化”的步伐正在加快。

目前,芜湖宜做好“芜马同城化”的准备工作,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合作:

一是做好产业合作,避免无序竞争。就两市目前的产业布局看,芜湖业已形成的以汽车及其零部件、电子电器及新型建材三大支出产业,大大地优化了芜湖的产业结构;即将成为支柱产业的LED产业集群,更是让芜湖的产业结构锦上添花。而马鞍山市目前的产业结构却相对单一,马钢处于“一厂独大”的地位,专业性强,“芜马同城化”正可以化弊为利。而未来两市的发展,宜在钢铁、汽车、水泥、新材料、电子电器、机械等制造业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和产业对接,避免同业间的无序竞争,无谓增大招商成本。

二是做好城市规划的整体对接工作。“芜马同城化”是历史的必然,两市有必要未雨绸缪,在城市规划方面加强合作,以避免“同城化”带来城市运营成本的增加;两市在开发区及专业要素市场建设方面,要做到科学分工,减少重复建设,最好能做到“错位发展”;在两市交界地区,可以共同营造产业集群。

三是推进港口建设方面的合作,促进两市岸线资源的有效利用。根据最新消息,安徽省计划重点实施马鞍山与芜湖两大港口组合战略,将两大港口有机组合,统一规划,资源优化,建成中国内陆省份首个亿吨大港,以适应皖江城市带发展的新要求,更科学合理地利用两港的港口资源。两市港口的合作,将直接推动两市岸线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是做好两地旅游资源的整合。目前两市虽然都有着一定的旅游资源,但依然不够强大,一旦开展两市旅游业的深度合作,以“旅游同线”来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将发挥明显的“集聚效应”,产生“1 1>2”的效果。

五是要强化“环境同保”。目前二坝正在建设中的上海焦化项目,对未来芜湖的发展,将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该项目之所以在芜湖无法落户,而能在芜湖的对江生根,就是因为两地没有建立“环境同保”机制,芜马两市在环境保护方面,一定要从这个项目中吸取教训。

六是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建议由芜湖市牵头建设“芜马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并及时发布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劳动力资源、产业动态、重大政策等动态信息,以现代信息来促进“芜马同城化”进度。

七是要优先推进两市“通信一体化”工程。今年两会期间,我曾建议安徽省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内推行固定电话区号的统一,但这个建议实施起来难度较大。而当前非常容易实施的,当是芜马之间取消长途收费,两地之间的通话费,一律按市话标准计算。

八是分别梳理地方性政策法规,以消除两市在政策待遇上的差异。这对于促进两市的融合,避免恶性竞争意义重大。

“芜马同城化”的推进,还可以引动铜陵和芜湖未来的融合,给安徽省推动“跨江发展”战略提供宝贵的经验。

 
我的相关文章:
就“文山会海”,我给金山书记拍一砖
王三运省长做客《人民网》,我直抒胸臆
近学浙江,用“三不”和企业抱团取暖——我为安徽发展献策一
近学江苏,小商贩免于工商登记——我为安徽发展献策二
远学北京,遏制公费出境游——我为安徽发展献策之三
远学北京,重拳填会海——我为安徽发展献策之四
建议统一“皖江城市带”长途区号——我为安徽发展献策之五
呼吁大力压缩达标、评比、表彰活动——我策为安徽发展献之六

新闻链接:
搬家公司用智障人做苦力续:安徽省委书记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