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移动洽购腾讯想到的


早上看到新闻,中国移动的总裁王建宙在12月31日访问了腾讯总部,据说是洽谈中移动收购腾讯的事宜。于是就想,腾讯这么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根本不缺钱,何苦被移动收购。不知道这则年尾的新闻背后的目的,想传递什么信号。 

又遐想,现在互联网这么多形态,为什么没有一个全能的公司。即使腾讯号称要做“在线生活”的全功能服务,但在新闻、搜索等领域仍然不如新浪、百度。那么,假如有家全能的互联网公司,会是个什么样的形态呢?我觉得可以从个体到群体到组织到社会,从小圈子到大社会,来构建互联网的虚拟社区。 

首先,是要有QQ这样的即时通讯工具,因为每个QQ号码代表了用户个体,可以像电话和手机号码一样,方便的与朋友或其他人进行即时的沟通(只要在线)。所以试想,如果QQ推出QQ手机,每个QQ号码就是手机号码,会是件多么方便的事情,可以QQ聊天,可以发短信(留言),可以语音聊天(打电话)。 

在QQ的基础上,自然可以推出博客(长篇日记)或微博(唠叨话)。有了公开的“日记”(私人语录),就进一步的增进用户之间彼此的了解。可以说,博客或微博就像是社区中的商品房,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私人产权房”,在空间里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的风格和照片等。当然,也会有朋友客人拜访,相互之间也可以串门,可以通过留言或回帖的方式进行互动。在新浪微博上,每个人都可以随时涂鸦,可以添加并关注自己朋友的微博客(follow)。 

离开家,就是社区了。社区有很多形式,简单的方式其实是在QQ号的基础上,添加自己的朋友的QQ号码,组成自己的朋友圈子,朋友之间就可以组建自己的圈子(QQ群),进行群聊,或者建立群的论坛。如果说QQ群仅仅限于朋友圈子,则新浪微博的圈子不仅限制于朋友圈子,还可以建立在“话题”或“名人”的关注上。系统自动的提炼当前的热点关键词(话题),并将“名人”的微博客归类,推荐显示在网站的首页,增强了社区感。可以说,社区的互动必然是基于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的基础上(名人背后也是话题)。 

社区还有种形态,就是天涯这样的传统社区,强调的是公共话题的讨论。在天涯社区,每个用户都可以发起话题,但只有经过编辑推荐的才能上到醒目位置,成为网站话题。BBS论坛社区是互联网发展初期的形态,每个用户在社区里只有一个ID号码,而没有自己独立的博客或微博客的空间。除开ID号和发帖内容外,没有更多深入了解个性或交往的机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公民”。因为关注社会公共话题,因此天涯社区虽然用户停留时间最近几年在逐渐下滑,但仍然是反映社会舆论的重要集散地。09年,天涯社区也推出了基于个人空间的SNS社会化网络功能,试图弥补在用户人际互动方面的不足。 

当然,还有种社区形态是网络游戏,这个好理解,值得一提的是开心网,就是建立在网络游戏基础上的社区交往关系。此外,还有百度贴吧,以关键词的方式,大家可以自由的建立话题讨论社区,而最近的I贴吧,则是类似天涯社区往SNS的延伸一样,是百度贴吧往微博客方向的努力。 

再往上面走,就是新浪新闻资讯,就是纯粹的大众议题的传播形态。新闻机构在撰写新闻的时候,就不像QQ聊天或者社区讨论那样随意,由于面对的是大众人群,新闻资讯在口吻上显得更为官方和刻板严谨。同时,由于组织化传播的资金和专业,因此大众媒体的新闻比较个人传播,更容易建立媒体机构的品牌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由于媒体的品牌和影响力,因此品牌广告主多倾向于在这样的媒体平台上发布广告,借势提高自身的品牌形象,建立品牌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新浪等媒体借助有影响力的名人或媒体的文章,建立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名人、企业和媒体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大家彼此借助对方的品牌影响力,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就是资源,大家都在积累并利用彼此的品牌资产。诸如易中天(名人)、耐克(企业)和新浪(媒体),大家谁更需要谁,有时候还真不好说。据说新浪博客有专门的团队,来负责名人公关,博客维护和话题炒作,名人和话题就是新浪博客平台的资源。这也是为何当初博客中国抵挡不住新浪博客的原因所在,毕竟新浪更擅长公关传播和影响力的制造。通过将新闻开放评论,以及和博客讨论的结合,新浪在议程设置和话题炒作方面,无疑是国内最成熟的网络媒体。 

最后,不能不提的就是搜索引擎,理论上搜索引擎是可以搜索任何信息和资讯的。但是由于信息的质量和参考价值的问题,目前搜索引擎主要专注在网页搜索上,在web2.0的博客、论坛等搜索上还乏善可陈,尤其是在即时信息的搜索上,诸如微博客和IM上,如何处理大量的垃圾信息还是个麻烦的事情。因此Google和twitter达成合作试图进入即时搜索领域,商业价值开发则更是开始尝试,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 

就不同层次的信息价值而言,网页信息和新闻信息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强,而博客论坛SNS微博的主观信息强,在“口碑、态度、经验、观点、分享”等方面更具有参考价值。因此在垂直搜索领域,例如旅行酒店搜索等,诸如爱帮、携程,以及购物网站,诸如淘宝网、当当网等,真实的用户口碑则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上所述,如果将各种的互联网的媒介形态综合起来,那该会是个什么样子的情形呢?诸如百度搜索一个网页信息或者论坛信息,旁边也会出现网站所有者,新闻作者或者论坛发帖者的QQ号码,可以与网站站长或者作者进行即时的沟通。简单说,就是人-信息-人,实现无缝隙的链接,从人际传播到群体传播到大众传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的大融合。 

但显然,互联网的服务领域过于纷繁,现实社会有多大,互联网社区就有多大,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提供足够多和足够好的服务。由于自身的技术和经验的背景,各家公司都是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入手,因此形成了如今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各家都有自己的拿手锏,足够深厚的先发优势,用户的转移成本过高,因此建立足够高的进入门槛,后来者难以在这个领域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但是,系统全面的看待互联网的格局,会使得我们在从事具体的服务领域的时候,更具有洞察力,更好的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