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新农保”55元普惠金如果捆绑会带来大问题?
新农保捆绑政策会带来大问题?
新农保意见规定,农村年满60岁的老人要想享受国家的普惠养老金,一般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也应参保。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如果这条捆绑政策真要是严格执行的话,其所带来的潜在问题还真不小,严重来讲会把新农保所带来的诸多好处严重稀释。捆绑政策所带来的主要问题包括:部分子女与父母的矛盾会加大、农村资金净流出、逆淘汰现象、基层政府的过度负债等等。
部分父母与子女的矛盾会更频繁地爆发?
目前试点意见规定要进行捆绑。我们知道目前我国现在年满60岁的老人,一般都是多子女的,假定他们平均有3个子女,一个子女平均有两个孩子,3个家庭共计12个人,这样两个年满60岁的老人应该有3个子女共12口人。假定按最低年交费100元计算,12个子女就是1200元,一个老人月享受55元,一年550+110,共660元,两个老人1320元,也就是说这个大家庭,两位老人每年如果想享受到国家的普惠养老金,这个大家庭需要交出1200元,才能拿到1320元,这还不包括各种其他的交易费用。如果老人有一个子女不愿意参加养老保险,这两个老人就无法享受到普惠养老金。这样捆绑的结果,容易造成农村年老的父母与子女产生矛盾。直接的结果是如果老人想享受普惠养老金,却要让所有子女来买单,这样好象不太合适。目前农村婆媳关系本来很紧张,这样一个新农保捆绑政策执行下来,究竟会造成多少农村子女与老人的冲突矛盾还真难讲。上个月在东北调查,讲在新农保,农民都说好。但说到捆绑,老农来了一句:那还不如让孩子直接把钱交给自己呐,干吗要交上去?
逆淘汰现象?--帮富不帮穷?
国家的财政一般应该投到最需要、也最应该得到帮助的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老人。但目前这个新农保的捆绑政策,如果真正地执行下来,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只帮助了农村的富人,农村的穷人就有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帮助。主原的原因有多种,比如那些农村穷困老人的子女因为家里太穷,根本交不起每年的100多元新农保费用,这样他们的父母就难以享受到国家普惠养老金。新农保政策实际执行的结果,有可能演变成农村比较富有的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而最需要照顾最需要政府帮助的弱势老人却享受不到国家的普惠养金补贴,与政府的职能定位与财政资金的使用性质严重不符。因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应该是帮穷不帮富。但养老的捆绑政策,结果很可能是帮富不帮穷。
大规模资金从农村净流出会带来大问题?
农村居民不象城市职工那样有固定的工作,每个月都有现金流的收入,养老保险等可以直接从工资中扣除,容易操作。目前这个新农保政策等于要让农民从口袋里拿钱出来养老,不但难度大,而且对农村的近期发展也不利。另外在农村向农民直接收钱的成本是巨量的工作。过去收取农业税,大大增加了农村基本政府与百姓的冲突,这样新农保的资金收取会带来多大的收钱成本也应该引起决策层的重视。
还有收取上来的新农保资金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与保值增值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大批的农民资金被拿出来存放到县级部门的社保基金中,能不能管好这笔钱也是一个大问题。据我们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农民还是相信自己的钱放在自己家里更放心。假设目前农村都参保了,每年国家给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55元普惠式养老金了,整个计划执行下来,全国共有1亿年满60岁的农村老人,共需支付给老人660亿。而假设农村的参保率100%,9亿农村居民,除了1亿老人,还有8亿,都按最低的标准每年100元交,整个国家的农村要拿出800亿,流入到农村的资金比从农村中流出的资金还要多,这样又造成本不富裕的农村资金还是从农村净流出了,长远来看这对农村应该不是利好消息。大家可以想一想,对于平均年纯收入4千多元,除去基本的柴米油盐等日常开支已所剩无几的农民来讲,要交这么一大笔钱,我想这个巨额的交易成本是不可想象的。原来每年收200多亿的农来税都难死了,而现在居然想让农民交这么大一笔款项,仅凭社保部门那么几个人,工作征收难度可想而知。
西部政府的过量负债?
试点意见规定地方政府每年要补贴30元,这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来讲是一大难关。 意见稿中提出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补助50%,地方政府年补贴30元。这每年30元,如果不由省统筹的话,按惯性会分解到县级。对东部富裕县来讲没有问题,但对我国中西部数百个吃财政饭的贫困县来讲,其负担会不轻。如果一个县参保30万人,则每年需要多增加开支900万?
国家应该根据中西部地区财政困难县给予政策的灵活性,要么不配套这30元,要么国家能够再给予补贴。
对策:
比较好的做法是尽快让农村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先享受到国家普惠养老金,取消捆绑政策,让最该得到帮助的人先得到帮助。至于他们的子女交不交养老保险,再慢慢地来。
其实让农村老人先享受到国家普惠养老金对整个国家的好处应该是很大的,主要包括:
有利于农村子女的营养与健康。南非一直实行类似我国普惠式的给老人直接发放养老金,据MIT的知名学者DUFLO的跟踪研究,这些享受国家普惠养老金的老人,其子女的营养与健康状态与没有享受者相比,应该好很多。因为孙辈一般跟老人一起生活,老人的生活待遇好了,一般他们会把部分收入转移到孙辈来继续享受。中国的老人更是以扶老爱幼而著称,老人每月享受的养老金,一般也会让孙辈一块来享受。
如果每年有680亿的资金直接拔付给农村的老人,对农村内需的开拓也是有许多益处的。如何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内需一直是个大难题。如果让1亿农村老人在近一两年内享受到国家的普惠养老金,由于这个资金是直接拔付给农民的,中间又没有什么流失,与其他惠农项目容易造成“跑”“冒”“滴”“漏”相比,这样做应该对农村的内需扩大效果最大也最直接。这样原来一直启而不动的农村内需也就有希望了。
(作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