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杨华的诗歌评语


诗意杨华的诗歌评语

本报记者 雷玲文

表情丰富善搞笑,

幽默细胞真不少。

反应灵敏思维快,

美声朗诵效果好。

注意点滴与细节,

学习主动成绩好。

争分夺秒不拖沓,

胜利彼岸必达到。

1月14日,北京市海淀区知春里小学五年级(1)班教室课间时间,班里的李悦天同学眯着笑弯了的小眼睛,举着他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向记者兴奋地展示自己的期末评语。

“这个期末,我们班的每个同学的评语都是一首班主任杨华老师亲手写的诗!”表演天赋极强的李悦天眉飞色舞地比划着。

他的班主任杨华表情酷酷地站在离李悦天不远的地方看着因记者来访而欢喜得炸了锅的孩子们。

这就是杨华,一个曾经热爱诗歌的文学青年,近年来一直尝试用诗歌给孩子们写期末操行评语的小学语文教师。

一个爱诗、爱孩子的大“班头”

9年前,杨华从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毕业。这个爱好文学的大学生被分配到小学当教师。喜欢孩子、热爱教育事业的杨华如鱼得水,把自己对文学的爱渗透到教学中。

不久前,他刚带着五(1)班的孩子们在知春里小学的“学校读书日”汇报展示活动一展风采。

老师和学生走上舞台共同诵读《走近李白》。由杨华撰写的史诗式的表演长诗《走近李白》,将李白的生平、李白的精华诗作巧妙地串联到一起,让孩子们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白——“这是对一位诗人的赞美,这位诗人就是李白。李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光芒的丰碑,他的一生更是充满了传奇,令人寻味。”

“十几分钟的活动,让学生们学习到很多知识,展示了孩子们的特长。”该校长尹军对杨华的工作十分认可,“他是一个把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有创意的好老师。”2009年下半年才开始带五(1)班的杨华,很快就激活了学生学语文的热情。

“以前我们不知道怎样写作文,老师给我们读了很多诗,让我们学习用修辞、排比等手法去写作文,我们现在一点儿也不怕写作文了,我们还会写诗呢。”带着小眼镜却虎头虎脑的王嵩神气地告诉记者。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首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每当期末的时候,杨华提笔给孩子们写评语时,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形象就像一首首小诗浮现在他的眼前。

喜欢武术、字写得刚劲有力的王嵩同学不就是这样的吗:“书写遒劲字有神,心有才思文带韵。发言朗读均进步,厚积薄发已有根。武术乃是中华魂,一招一式皆学问。成绩取得须努力,文武同兴满乾坤。”

瞧,无忧无虑却有点儿小马虎的王琳鑫同学来了:“无忧无虑哈哈笑,兴趣爱好不算少。课堂活跃爱发言,作文表达不俗套。改掉马虎与磨蹭,书写用心不潦草。学会精益再求精,期待全面更提高。” 小王琳鑫拿着自己的手册从同学堆中挤到记者面前,认真地对记者说:“今后我一定要改掉自己马虎和磨蹭的坏习惯。”

李蕊,这个学期从河北转来的小女孩,刚来的时候,有些害羞,不爱说话,学习上还有点儿不知所措,却在杨华的班里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内秀的她在老师的带动下爱上了读书。“我这学期看了好多好多书。“李蕊告诉记者。在杨华眼里,她也是一首生长着的小诗:“博览群书眼自宽,学习主动不偷懒。铁画银钩字有形,美文佳篇写不完。”

35个孩子,在爱孩子的杨华眼里,就是35首可爱而有个性的小诗。

孩子喜欢我提高

“用诗歌写评语比常规写评语花费的时间的确要多很多,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得到很大提高,要写得生动需要用心琢磨的。看见孩子们拿到评语时兴奋的表情,我就感到自己这种尝试是有价值的。”从2003年开始,杨华就尝试着在常规评语中加入诗句,结果发现,孩子们很喜欢,家长们也很认可。

记者在孩子们的手册上发现这样一些写给杨老师的话:“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您教会了我怎样做人。”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懂得感恩了。“我们老师住在良乡,每天上下班路上都要花几个小时,一到期末还用诗亲手给我们每个同学写评语。为了我们,他可辛苦了。”喜欢杨老师的小王嵩知道心疼老师了。

对杨华本学期创新地全部用诗歌给学生们写评语的做法,尹军校长大开绿灯。“我先让他将写好的35个孩子的评语诗打印一份给我看,感觉十分新颖有特色。通常老师们都是将打印好的评语小条贴到学生的手册上,亲手写的老师很少,而且一些老师的评语翻来覆去总是那些话,这种有个性的评语写法值得学习。”尹军说,并不要求每个老师都来学着用诗歌写评语,更希望老师们在工作中学习这种创新精神。

 

图:杨华和五(1)班的孩子们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