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生死 诗经美学


                                      《孔子》的生死

                                            文/诗经美学

  

  我刚看完孔子回来,正在写一篇新的博文《孔子》的生死。孔子本人很少谈论生死,剧中孔子自称“我的老师子产曾说过‘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其实孔子并非这样如此简单,其实他心中的社稷其实是天下百姓的福祉,如果仅为某种领袖者的号召而卖命,其实就是愚忠、愚死。所以他说“危邦不入”,他才是实实在在重视着生。“生生之谓大易”这是儒家最为根本的精神。到了孟子那里生死就不得不提了,因为孔子的时代即便仁义缺失,还是有些仁义的,到了孟子的时代就完全不同了。所以孟子说“有大于生者,有大于死者”。

    

        一、颜回之死不值

    

  剧中颜回死得不值,颜回为了从水中捞回竹简,冻死了,像个西方的殉道士。其实儒家不是儒教,西方的教重教义大于生死,而孔子和儒家最重生,为经文而舍生定为真儒家不取。把这样一个情节安置在孔子最贤明的弟子颜回身上,就降低了儒家的入世智慧。

  任泉的扮演者演的透明而又真诚,让人分外感动。他的死确实让现场的观众不由落泪。剧中在颜回死后采用蒙太奇的回忆,特写了颜回的纯真的笑容,这是真正见功力的所在,分外感动人。至于把于丹女士著名的调侃性语录“当一个人不能改变世界时,最好回来改版自己的内心”用到真正能与孔子心灵沟通的颜回身上,真正一种笑话。于丹的话本来是个托尔斯泰一句话的不正确的翻版“Everyone wants to change the world ,but no one wants to  change himself",人们都想改变世界,但是没有人愿意改变自己。孔子没有说过类似的话,孔子不是一个乡愿,不是对丑恶现实的妥协者,他是至死也不会为丑恶现实妥协的。于丹从哪里学的,从《简易管理》一书中学得,只是没有学对而已。而且学习不只一处,只是多处略有改动,以至改错(呵呵,秘密)。

  在中国真正感动人心的并非是一种噱头,而是一种平凡而真实中见出的深厚感情。而颜回真正的死因是死于饥贫,所谓求仁得仁,宁死也不愿意降低自己的人格,“壮哉,颜回!”

    

      二、南子之死最感人

 
 
  在今日的社会,人们是无法想象一位“淑女”向君子顶礼膜拜的,如果让一位荡女崇敬君子那更是天方夜谭。今日的好人(其实还没到君子的标准)好像总是性能力低下似的(其实不然,君子之激情乃可永生),那里能成为被时下女性激赏。然而剧中南子这个春秋时代著名的浪荡女人,居然做到了。在孔子没有到达卫国之前,她就显示了她的政治才识,并向卫王举荐孔子,这多少有点狐狸想到兔子的暧昧味道。及至见到了孔子,问孔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什么意思,孔子答“爱美,但是却行之以礼”,这个女人才彷佛间走入了孔子的内心,她道出这部影片最经典的台词“人们知道君子的苦痛,但是不知道君子苦痛背后的境界”。这句话使剧中的孔子第一次热泪盈眶,孔子的内心对剧中的南子产生了强烈内心共鸣。在彼之孔子看来世上唯一能够与他心灵对话的人就是南子。所谓真正的君子忧不在已,痛非关己,而是“不知者谓我何求?知我者谓我何忧”。这里面有极大的心灵体用,乃是中国真正的男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以南子这样著名的荡妇说出这样的话,给孔子强烈的震撼是可以想象的。如果这样的女人都有内心的救赎和美好的向往的,这个世界在孔子看来才真正有希望。所谓孔子深伤的其实乃是无望的世界。孔子所要救赎的乃是每个人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所以剧中孔子对南子这样著名的荡妇居然回以跪拜大礼。

  孔子和南子的同拜可以说是精神心灵境界男女共同的肯定。这个世界上只有男人追求美好,或者只有女人追求美好都必然不能使美呈现。而这又男女共同把生命交付给美好美好才有希望。

  在见到孔子之前,南子其实是早死了的人,她的青春美好的想象早已被现实击碎。她只是与垂死的卫王苟延度日。见到孔子以后,南子的心灵复活了。她看到了拯救她美好想象的人。这个人就是孔子。

  因而南子的生死已交与孔子。她在遭到政敌射杀之际,想到唯一的人竟然是孔子,当然并不是不可理喻的,而是合情合理。

  南子的死可以说对今天的女性最大的教益,以彼之荡妇也能知道世上的美好在哪里,你们这些所谓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却不知道珍惜自己,不爱惜君子,与那世上的人渣相混,最终身无所归。可叹、可悲。

  《孔子》一剧能以女性这样一种广大的胸怀以重新解读南子,虽然可能与真实的南子是截然相反(真实的必然是个俗妇)的,但是这种广大的人性关怀所渗透出来的才是真正的文化精神。

  所以南子之死感人肺腑。
   

  至于子路之死,虽有不智(乱邦不居),然而也正衣冠而死,堂堂伟丈夫的形象。所谓季氏垂死之际等孔子,或者送孔子这个玉玦,那个玉环,太美化他老人家了,他不过是人之将死,所要霸占的东西不再怕丢失了,才请孔子回来,完全不是一个正人君子的用心,这样的人他的死活谁管呢,死就死呗。至于他老爸死了都要别人陪葬,那都是禽兽的行为。现在也有人是禽兽而不自知。
  

  最终是孔子之死,剧中没有与史实“西狩获麟”联系在一起,十分遗憾。孔子听说鲁王捕猎的时候捕到仁慈的神兽麒麟,就深深地感叹他的道将不继,然后就去世了。如果按史实编剧就能产生更加深长的感叹,对今人也会留下更多的思考。

  《孔子》大片中周润发的形象将被历史记忆,因为孔子。孔子是不死的,我们都化归尘土,孔子还将是儿童的师傅。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