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子 论 蚩 尤
——历代名人论蚩尤之五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先世为商后宋国贵族。孔子在鲁曾任相礼、委史、乘田、司寇,摄行相事。其后,因不满意鲁国执政者季桓子所为,而周游卫、宋、陈、蔡、楚列国。归鲁后,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以传中华文化。相传其办私学,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冬十月庚子日,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夏四月乙丑日,享年七十三岁。唐开元二十七年追谥“文宣王”,宋大中祥符元年加谥“至圣文宣王”,元大德十年,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明嘉靖九年,改称“至圣先师”从祀诸贤,除去旧封称号。历代以为儒学之宗。
此孔子论蚩尤之语,是孔子晚年三次朝觐鲁哀公时的问对记录中的一段,原书为《三朝记》,由其弟子整理而成。此段文字摘自《大戴礼记·用兵》篇,原文如下:
公曰:“用兵者,其由不祥乎?”
子曰:“胡为其不祥也。圣人之用兵也,以禁残止暴于天下也。及后世贪之者用兵也,以刈百姓,危国家也。”
公曰:“古之戎兵,何世安起?”
子曰:“伤害之生久矣,与民皆生。”
公曰:“蚩尤作兵与?”
子曰:“否。蚩尤,庶人之贪者也,及利无义,不顾厥亲,以丧厥身。蚩尤惛欲而无厌者也,何器之能作?蜂虿挟螫而生见害,而校以卫厥身者也。人生有喜怒,故兵之作,与民皆生,圣人利用而弭之,乱人兴之丧厥身。”
【注疏】庶人,平民百姓。此处,不仅是指蚩尤非帝非王,而且含有非常鄙视的态度;及利无义,义同见利忘义;厥,指示代词,如“其”。不顾厥亲,义如不顾其亲人;何器之能作,针对世传“蚩尤作兵”之语而作的否定。
【释意】孔子说:蚩尤这个人,是普通人中最贪婪不过的一个:见利而忘义,在利益面前,就是连他的亲爹娘也不会顾及的,所以,就害了他的自身!蚩尤,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他还能有什么兵器之作?
【简评】孔子,针对礼崩乐坏、上下乱伦、见利忘义、巧取豪夺、诚信无存的春秋乱世,收徒讲学,讲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欲重建社会公平信义的文明价值观,所以,对蚩尤这个犯上作乱的叛臣贼子,心中自然就充满了厌恶。针对世传“蚩尤作兵”之说,给予了断然的批判性否定,依据历史事实,指出了蚩尤是天下最贪得无厌的人。
“三祖文化”口号的始提和鼓吹者,妄图篡改历史,捧蚩尤为“文明始祖”,大约,在他的心目中,最贪婪、最残暴、最不讲信义的人,他们就觉是自己的同道,就觉得亲热,就是“最文明”者!事实难道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