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你变成贬义词


    有些事情本来丑陋,却叫个漂亮无限的名字。比如,本来“花”、“柳”二字历来是古典诗词里极其美丽的形象代表,但有种难以启口的性病,偏偏被称为“花柳病”;还有AIDS,大陆翻译为“爱滋病”,字面上是“爱的滋润”,而港台翻译成的“爱之病”则更为直接,这莫非也是一种幽默不成? 

    当然,这些名词生来就和“病”字联系在一起,自然没人把它们和好事情联系在一起了。而有些词汇本来就是“好词”,却偏偏被慢慢地糟蹋了。前些时候,某市有个公安局长因为老母亲生病缺钱治疗,单位就出钱救济。报道一出,舆论哗然,倒不是因为钦佩这位局长的廉洁,而是不相信其真实性。莫说一个局长,就是个小所长,也未必混到吃救济。或许这位局长冤枉,但能够埋怨谁呢?老百姓没有香烟了,自然是去商店买,而小交警只消路口一站。

    警察自然是很崇高的职业,但当媒体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身边的负面事件越来越多的时候,尽管我们宁肯认为“腐败毕竟是极少数、大多还是好的”,但形象也要大打折扣了。尤其中国人喜欢讽刺美国充当“国际警察”,好像“警察”的职责就是多管闲事似的,这不是硬把“警察”当成贬义词了吗?

    还有“公仆”这个词,政府文件里这两个字提得越来越少了,倒不是说不提倡了,我看大多是自己先不好意思了。网上有个帖子,说“假如你见到总书记,你最想对他说的是什么?”有个网友回答说:“我最想说:总书记呀!把我变成公仆吧,我实在不愿意当主人了!”其实,什么主人、仆人的呢,正常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公务员无论职位高低其实不过也是一种职业罢了。如果真的是“仆人”,那公务员考试一年比一年多,能够说明大家争着当“仆人”吗?所以,在特权还存在的时候,所谓“公仆”透着很多的虚伪。再加上一些“公仆”的不良作为,“公仆”越来越有了贬义的色彩。

    其实,我们应该相信,即使再美好的词汇,如果自己不去维护,势必会走向事物的反面,徒增些讽刺意味罢了。而损害这一美好形象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有家公司广告词是“我们的服务让您惊讶!”,以体现自己良好的售后服务。但被“3.15”暴光的时候,镜头拉向这一行字,观众感到的只是讽刺和滑稽。不管一个企业叫的名字再好,如果自己不珍惜企业的声誉,只能适得其反。

    这样的事情不过影响一个企业罢了,而有些事情却能够影响一个产业,尤其新兴产业。近几年纳米技术成为热点,连内裤都赶纳米的时髦,一些小企业更是借此胡说八道。消费者在广告的引导下享受高科技的时候才发现上当了,原来纳米就这玩意啊?其实纳米并没有错,只是有些企业把“纳米”变成了贬义词。

    前一段,很有些企业开发生产“山葡萄酒”,结果几元钱一大桶的“葡萄酒”充斥市场,卖得比矿泉水还便宜。不消深议,老百姓就知道了其中的猫腻。山葡萄酒有错吗?没有,却被厂家自己给毁了。目前,葡萄酒企业大上葡萄酒庄,生产庄园葡萄酒似乎成为热点。在国外,庄园葡萄酒是顶级葡萄酒的象征,但现在中国的所谓庄园葡萄酒已经完全失去了那份尊贵。其实“解百纳”的贱卖,已经吃过这样的亏了。

    面对短期利益,我们对追求利润的厂家也难以过多指责,但作为有责任的厂家是不是应该严格自律并呼吁一下:咱们还要把多少美好的东西变成贬义词呢?

 

      马千里(maqli),著名管理专家、学者。深圳马千里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咨询师,主攻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及管理咨询、营销策划服务。擅长以"中国道理"解决中国企业问题,在《商界》、《销售与市场》、《商业评论》、《财经界》、《管理学家》、《中国经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著名报刊发表相关文章300多篇,为《华夏酒报》等报刊专栏作家。出版《论语的管理智慧》、《论语企业家读本》等管理学著作及《论语新裁》、《当论语遭遇于丹》等学术著作。

 
QQ:53901439
办公室电话:0755-83113221   0755-83500805
助理手机:13510627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