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随笔:美学·哲学·科学 顾俊剑(山东师范大学、汇勤咨询)


美学在中国特殊的地位

自中国对美学这门学科的引介以至专门性研究始,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这一百年的中国美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走完了西方整个美学史的发展,对西方美学思想的译介、接受,以至成为一时的风气,最终将这门本应为边缘性的学科推向了显学,这个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国当代文化发展普遍西化的反映,也是当代中国特殊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百年中国美学史的发展脉络

从学科定位来看,与整个西方美学发展有很大相似性:哲学美学——科学美学——解构美学。从具体的理论基调来看,这样的发展脉络大体上总体上可以说是从“认识论美学”——“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的发展过程。但学科定位与理论基调的脉络并非完全对应,整个百年中国美学史本身依然属于“哲学美学”范围,并未超越哲学美学。只是其中零星的、短暂地出现了“科学美学”尝试,也部分地出现“解构美学”的冲动,但笔者以为如果我们依然承认美学学科的存在合理性,那么试图消解“美学”的“解构美学”是充满着一个巨大的悖论,若承认所谓的解构与所谓的消解,那么其本身的存在的合理性值得人们怀疑,对“美学”学科本身的发展是不利的。

美学、哲学、科学

那么在“哲学美学”“科学美学”“解构美学”三维结构中我们重点要思考的是“美学”与“哲学”、“科学”的三者关系,如此看来,在我们关心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的争论,我们要注意两方面,一方面是从作为哲学美学的实践美学与同样作为后实践美学争论中思考各自理论的利弊得失,以期解决美学的应该如何进行现代转型;另一方面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二者均未脱离哲学美学这样一个大的学科定位,这样的定位的合理性、科学性值得我们检讨。

百年美学发展史的反思

中国百年美学的发展与变化,学术的建树与争论构成了中国百年美学发展史,中国百年美学发展史本身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为当下美学研究所关注的重要对象,当美学这个舶来品从开始的陌生,逐渐成为一时代显学,进而走向边缘,走向消解的过程,值得我们去反思,在反思中认识美学学科的学科定位、美学研究深化的途径、发展的趋向等等一系列问题。“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越演越烈,论争中有较为深刻的理论建树,也无法避免理论误读,自说自话的现象,而当我们对此论争评判的过程也就是一种反思的过程。

美学基本原理与美学史问题

无论是“实践美学”或诸多派别的“后实践美学”,大凡都有同样的愿望:建立其一个完整的庞大的美学体系,其体系的核心点集中与“某某美学”的“某某”,诸如:生命、超越、生存……,同时又有一个相同的理论基点:实践。无论是实践美学或后实践美学,都在努力地建构自己的体系,属于自己的“美学原理”,当我们面对如此众多“美学原理”时,我们需反思的事,如果就学术研究而言,科学性是衡量学术研究质量的高低,价值的有无,如果标榜为“原理”,那么我们应该有理由认为能作为原理的只能是呈现为“唯一”“科学”“实证”,而非众说纷纭,如此当前诸多“美学原理”的存在就与学术研究的科学唯一性相悖。然而这并非美学研究者有意逃避美学原理的科学唯一性,而是因为研究对象的模糊性、宽泛性、不可言说性,导致了美学研究的不唯一性,如此看来,当下诸多美学原理本身的科学性是值得人怀疑的。美学原理,我们常从本质论、美感论、范畴论、审美教育论等方面探讨。无论是认识论美学、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各派所提出的“美学原理”,均毫不例外得关注了以上诸论。然而,美学本质论的无法言说已经成为当今学人的共识,其根本乃是因为“美”本身的不可言说性,而对不可言说性的对象强求言说则无异于自取烦恼,这一点无论是实践美学或是部分后实践美学都极力追求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后实践美学表面标榜不去言说,其实其学术起点仍然是试图回答美本身,笔者主张暂可不言说。对于“美感论”,我们心理学本身的发展仍然处于“前科学性”,注定了审美心理学研究的难度,也注定了审美心理学的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的停滞,作为原本归结于哲学门类的美学学科,研究者本身缺乏自然科学的素养,更加剧了美感研究的非科学化程度,所以美感论的突破有待时日,但我们可以借助心理学实验的方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我们该如何作为

“美学原理”作为一种“原理”来讲,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若不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去寻找唯一的“原理”,那么当下借助“美学原理”的词话构建的众多理论体系也就没有其太大的价值,甚至只会起到误导的作用,且容易形成学术话语霸权。同样,作为教材的《美学原理》也就只能成为门外汉对美学学科的一个初步读物,而断不能成为美学研究者的“红宝书”。观及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试图言说“原理”的书籍,其不科学性是很明显的,只因为其根本的学科定位就排斥了科学性的存在,那么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美学原理呢?笔者以为,美学原理要最大化地追求科学性,追求唯一性,但由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文科学工作者无力言说,那么就干脆不去言说。这并非是取消美学学科本身,而是暂时回避,不能痴人说梦。那么我们美学究竟在什么地方能有所作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