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的“春天时段”


  流动性因素:从一国经济的角度看,“流动性过剩”表现为广义货币的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反映在存款超过贷款的差额上,即所谓的存贷差。截止到2009年11月底,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42.16万亿元,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0.67万亿元,存贷差达到18.51万亿之巨。流动性过剩与融资、退出渠道的多元化,为创业投资基金拓宽了巨大的战略空间。然而,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迟滞、民间资本尚未激活的背景下,延长的繁荣值得警惕。

  人口生育周期:人口的生育周期会对消费结构、投资结构形成周期性的冲击。建国以来,我国大致经历了三次人口出生高峰,第一次出生高峰发生于1950至1957年之间。第二次出生高峰发生在1962年至1971年期间,而且持续时间长达10年。这个时期的出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10年的平均水平高达32.32%。,而且每年的出生率都在30%。以上,平均每年的出生人数高达2795.2万人,比第一次出生高峰时期的平均数高出了700多万。第三次出生高峰则发生在1981至1990年间。这个时期虽然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但我国人口的出生水平仍相对高于70年代末期和90年代以来的出生水平。到201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3.6亿左右,增长率为8‰。人口结构将发生三个变化:一是老年人口比例上升,2010年将达到1.5亿,约占总人口的9%;二是城镇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农业人口的转移,城镇人口到2010年增至8亿左右,从而推动食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三是农村人口到2010年将降至约40%.陈志武教授在研究了美国近几十年来资本市场发展周期时发现:“剔除随机因素,从宏观上看,婴儿潮往后推25-45年一般会迎来一国资本市场的大牛市”。这一点较易理解,人过了而立之年后,无论是收入水平还是消费能力,都是最强的,个人财富开始积累并进而寻找投资途径给资本市场带来持续不断的资金供应。可以预计未来十年内,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趋势是往上发展的,期间虽有调整,但长时段可不逆。前三十年的改革红利正退化,新的机制也正形成。

  项目源:危机过后,新一轮的创业潮中将涌现丰富的项目。创业投资基金是一种主要的投资策略是寻找一些运营低效或处于种子期的企业,这些企业由于缺乏完善的治理结构或合适的激励机制,管理层没有把这些的资产的效用最大化。而创业投资基金进入这些公司后,可以对这些公司进行重组,大幅调整资产结构,并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改善公司的运营绩效,从而把它的投资价值最大化。很多的企业虽然有很好的产品和很高的市场占用率,但由于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很差,在创业投资介入后,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加强企业管理,企业通常有很大的价值提升空间。

  新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新的收购管理办法简化了收购的审核程序、拓宽了收购方式、规范了收购过程,这为完善和活跃上市公司收购行为打下基础,也将激发更多的并购行为出现。如换股收购方式的破题,以及给收购人提供全部要约收购和部分要约收购的选择,都给收购方提供了更为灵活的空间。2009年并购市场却呈现一片繁荣,全年共完成294起并购交易,同比增长59.8%;其中235起披露价格的并购交易总金额达到331.47亿美元,同比增长90.1%。当年,中国并购市场完成的10大并购交易,资源性行业的并购事件占据8席,总涉及资金192.64亿美元,占全面并购市场披露总金额的58.12%。随之进入危机的后期阶段,这种趋势将持续演绎。

  新《公司法》:新《公司法》清除了原《公司法》中许多不符合风险投资发展的规定,这无疑将大大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降低了公司最低注册资本的数额,并且规定可以分期缴纳注册资本。这无疑降低了设立公司的门槛,有利于民间资本进入市场,从而有利于解决在政府财力有限、银行贷款谨慎的现实条件下无法筹措巨额风险资本金的难题。二、放宽了无形资产出资比例限制。新《公司法》规定,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即其余可用非货币财产进行出资,这意味着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出资最高可达注册资本的70%。这为更多以高新技术作为出资方式的投资者提供了方便,进而为进一步激活风险投资市场奠定了基础。三、取消了公司转投资的限制。

  新《合伙企业法》:新《合伙企业法》引入了有限合伙企业的规定,有限合伙企业可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这一方面可以使创业投资基金快速发展所需要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得到更快的发展;另外有关有限责任合伙制度的安排也消除了创业投资基金前期面临的法律方面的障碍。基金管理人的激励可以由所有合伙人来商量决定的,在创业投资基金投资管理人的激励上,给了很大的自由度,更有利于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新《合伙企业法》的实施也将使创业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向国内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