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房企捂盘的难与易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到,房价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供给量小于需求量的实际情况下,房企又存在着“审时度市”挤牙膏般的卖房行为(称之为捂盘),使供需更加失衡,房价自然就高。

    最近国家调控措施频出,房企捂盘观望就显得更加“自然”了。捂盘其实有些象兵荒马乱时奸商的囤积居奇,如今,这种行为似乎已经成为商家潜规则中最为“厚”的“黑”了。既然是黑,当然就要打击!

   

    杜绝捂盘难在“查”上

    首先,要有一查到底的决心,因为其将要面对庞大利益网的考验。

    其次,捂盘较为普遍存在,可查起来,我说是捂盘,他却说是没人买,很难定性,即使抓了几只“鸡”杀了,又能吓倒几只“猴”呢?聪明的房企总会找到应对的办法(比如自己“买”自己的房)。目前江浙出现的“退房”,很可能就是前期捂的盘,因银行收紧贷款,为了保持流动资金的充裕不得不拿出来出售。过去经验证明查“捂”耗费了大量精力,可效果却并不好。 

    显然,“先查到再处罚”就根本不是上策。

   

    杜绝捂盘其实也并不是那么难

    要让房企自己觉得捂盘是在误事,误了追求更多利润的事。

    持有信用卡,一定有信用记录。给房企也可以设“信用记录”,“信用不好”的,对不起,想买土地, 免谈。

    有关部门应设立居住房屋销售市场评估机构,对不同地段不同数量的房源多长时间可以卖完,要做到心中有数,其实,要做到这一点也并不难,只要找些明白人扮做普通的购房者现场仔细体会一下就应该可以搞清楚,从而确定明确的销售期限。

    对销售期限的合理性,如果房企有质疑,首先让其拿出充分理由,组织专家会审。这对房企是很不利的,不管其是不是知名房企,他们自己都会觉得那是在瞎耽误工夫。

    其次,对于在销售期内完成销售的,给于“信用加分”并累积,在土地供给和银行信贷等方面适当的给与政策倾斜。完不成销售的,说明自身能力不足,谈不上买地开发下一项目。“土地供给和银行信贷”是房企的命根,用其调控,房企一定会心领神会,与其质疑所定销售期限的合理性,不如把精力投入在自己更想要的,因为那关乎其可持续发展。

   

    如果“信用加分制”搞的好,长此以往,房企自己就会抛弃到时显得很愚蠢的捂盘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