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比WTO还要开放的自由贸易区,是我国与国外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区域经济体与一个国家合作组成的自贸区。它经过了近十年的建设,终于在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这标志着一个囊括11个国家、19亿人的巨型自贸区雏形已现,这也是继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后的世界第三大自贸区,同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两个信息很能说明这个机遇非常难得:其一是接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的贸易额。目前,中国已经跃升为东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则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其二是今年1月1日起实施零关税。今年1月1日起中国与东盟六个老成员(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文莱)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产品实现了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将从9.8%降到0.1%,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至0.6%。东盟四个新成员国,即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也将在2015年实现90%的产品零关税。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规定,目前由东盟国家进口的动物、植物产品全部实现零关税。农用化工、油脂化工、磷化工、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和矿产品中的大部分产品要实现零关税或有不同程度的关税优惠。东盟除了与中国进行自贸区的合作,同时还跟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5个国家建了自贸区。湖北有一种产品叫魔芋纤维,如果它从中国销往日本的关税是380%,但是它从越南销往日本的关税是0,这就更有利于中国企业到东盟去投资。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东盟企业也有利于进军中国市场。
在这个重大机遇面前,广西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在这个平台上,具有其他任何地方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除此之外,现在行动最快、动作幅度最大的当数广东,1月4日广东省政府召开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动员大会。在这个会议上,广东省分管副省长万庆良作动员令。要求大家积极落实广东省政府与东盟秘书处在去年9月份签署的合作备忘录,这个备忘录提出了11个重点合作领域。广东现在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因为该省和东盟贸易量占中国和东盟贸易量的四分之一多,所以,广东专门为此制定了东盟战略。与此同时,四川和山东在去年12月份也都召开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政策宣讲会。
但目前有很多人还不了解它,许多企业不了解中国和东盟相互开放市场的时间表。不知道本企业产品是否免税,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查到这个时间表等。《瞭望》杂志发表文章指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绝大多数的企业对自贸区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地方政府的行动也过于迟缓。
面对这一重大发展机遇,犹豫、等待、观望,甚至无动于衷都将陷入落后被动的局面。谁的认识高,谁的行动就快。各地面对这种局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加紧研究,加紧拿出措施是当务之急。谁先行动谁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