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都是从年轻人过来的,所以笔者从年轻人开始开辟视角。很多具有小农意识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得以在城市中拥有了自己的一张名片,这是很不容易的。接下来就是住在租来的房子里,里面的各种生活用品也在与日俱增。等你的东西多到了一定程度,房东就来给你涨房租,很多人最恨搬家,于是就接受的涨房租的现实。于是在独处的时候,尤其是在夜斓人静的深夜,他或她开始琢磨如果自己有一套房子该多好呀,算下来这几年没赚多少钱,有一半都交租金了。如果是付了首付,这几年用租房的钱交着自己的房贷,这该多好呀,再说这房家长势如虹,自己真是冤大头一个。租来的房子谁愿意好好收拾呀,真的一点家的感觉都没有。
想成个家了,于是终于下定了决心买房子,自己攒了3、5万,父母凑了3、5万,朋友借了1、2万,交首付房款的时候有了多种想法,一个是自己的父母不如别人的父母,人家一下子给了几十万,哎,反过来想,父母攒那点钱也的确不容易,于是就又叹了一口气。接下来房奴的生活一点也不好受,馆子不下了,车子不打了,也不出远门了,啥都算计,理想也开始冲淡,啥呀,瞎混吧,等有了孩子,就又添了一张金贵的嘴,那家伙,喝奶粉比数钢崩的速度可是快得多。孩子大了,就开始说:爸爸或妈妈这辈子可就靠你了。
混得好的,终于可以有钱又购置了一套房子,为什么呢?说是以尽孝道,其实是用来防老。把农村的父母接来,住在一起一阵子,家庭尤其是婆媳之间特别的不和谐,分开住吧,那房子本还打算租出去的,就自己家住吧。自嘲说,我就是打算自家住的,租给别人肯定不给你好好住,回头把自己装修好的房子糟蹋了。他们根本就没想着适当时机卖掉自己的房子,因为他骨子里房子已经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可怕,因为一卖房子,里面的家具什么的都要折旧,或者搬家,搬了又放在哪里呢,真是的,有说不完的苦恼,有想不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