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愤青”


清议:“大事临头,知识分子岂能阡陌无语”

 

刚才去逛了一趟SOGO(这家商场年根儿总有品牌大折扣促销,有时真能淘到好东西),发现客流比以往平日少了许多,大概这也是央行昨天的行动给折腾的……

 

还是说说“愤青”吧。虽然我已不算年青,但时不时被人说成是“愤青”。包括我今天一口气撰写了四篇博文,被人误解为内心愤愤不平。

 

“愤青”之所以是愤怒的青年,或许是因为青年人正义感强,加上大多无产,所以说起话来无所顾忌,容易对形形色色的不公平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遗憾的是,当人们说起“愤青”这个词的时侯,总是流露出贬义在其中。但在我看来,愤青绝不是坏事。当年“五四运动”的主角是愤青,北平129运动的主体是愤青,几乎所有反帝反封建运动及一切民主革命的主体都是愤青。

 

其实,用内心充满愤怒之火来界定“愤青”也是误解。想想看,愤青之为愤青,哪一个不是充满热情,慷慨大度,乐观向上。我之为愤青撰写博文,向来都是一吐为快,每逢完成一篇自己满意的文章,内心比股票赚了钱还高兴。

 

换言之,愤青都是些好人。

 

托尔斯泰说:谁可以称得上是好人?只有树立信念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好人。如何评判一个人树立了信念?当他的内心意愿合乎道德,富有智慧的时侯,我们可以说他树立了信念。

 

换我说:信念者,担当也;大信念者,大担当也;担当者,利他也;大担当者,利大众也。所谓道德,当然也在利他主义的范畴当中。

 

其实,以上引用的脱了裤子(小时候住过的那个大院,有不少留苏的知识分子,他们口中的“托尔斯泰”带有小舌颤音,所以轮孩子们说时,干脆就说成了“脱了裤子”)的那番话,复述的是中国古代慧语。

 

所以,我在回复博友留言时写道:大事临头,知识分子岂能阡陌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