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调准备金率恐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郭士英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工、农、中、建、交)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6%,中小银行(不含农信社)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4%。这是央行自2008年底宣布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之后,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周行长其实不久前已做过暗示,但没有想到的是居然这么快。
有句话叫做“相见不如怀念”,有时候政策也是如此,让市场牵挂着反倒非常有效。物业税政策就是个例子——嚷嚷很多年了,但每次嚷嚷都管用,管用就好,不一定急着实施。
CPI数据才刚刚抬头,所以说实际上确实有点早。央行政策看似有些急于走到前台的意味,背后的原因可能是CPI压力太大以及有些商业贷款冲动过强,从长远看,恐怕也有防止房价过快上涨的目的。另外,上月外贸出口数据的强劲回升,似乎为央行采取紧缩政策提供了一个重要参照,即经济复苏和今年GDP的增长比较有把握了。
银行贷款冲动似乎应用窗口指导更有效、更灵活。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不低了,现在开始上调,后边怎么办?所以有一个判断:这只靴子慌忙落地,下一只靴子恐怕要等很久才会出来,谁若真的惦记起来,恐怕就难免神经衰弱了,不如该干嘛干嘛去吧!
从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来看,未来通胀的压力会很大,正因如此,在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需要节制才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到此为止。
有关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举措已经产生了恰到好处的市场效果,甚至房地产股票一下子跌去了30%还不见底,这就是市场预期已经扭转的最好见证。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少没有本周那一好一坏两个措施在调控艺术方面结合得那么精妙。
对市场最有影响的恐怕还是美国的货币政策,在美国尚未加息前,存款准备金率只能算是一个警告,即便轻微的加息,也不一定在市场上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何况没有加息。
准备金率调整与否,银行都不应盲目放贷。不过面对贷款企业左右手打出的贷款招牌,银行也难以有效抑制巨额的贷款,例如:“国家重点项目”、“战略投资”、“民生产业”、“区域发展”、“产业振兴规划项目”等等,整个国家都在大干快上,地区之间更是争先恐后,贷款如何降得下来呢?
贷款之所以猛增的另一个原因,其实银行们最清楚,那就是银行本身的利益诉求过强。这时候央行需要办个学习班,评估形势并明确告诉各银行:多余的贷款都存回了银行或进入虚拟经济,市场并不需要贷出那么多的钱!可是银行们需要利润,因此一边喊着资本金紧张,需要大额融资等等,又一边不听央行的警告而毫无节制地追求存贷款差的高利润。不禁要问一个和房地产市场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到底是谁在投机?
一个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似乎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银行的贷款和融资问题,确实很值得中国资本市场认真反思。依我看,再这样下去,即便宏观调控再多,其效果恐怕是有限的。证券市场也就真需要亟需冷落银行股了——确实不能盲目地追捧这些银行股,否则价格超高了不想融资的也要融资了,市场价格不温不火的就挺好。再说大股东最有实力,缺钱可以找大股东定向增发嘛。
市场也期待着听听各大银行的大股东们都怎么评价当前银行的这些做法呢?
2010年1月12日
上调准备金率恐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