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古老家族企业榜触动民企神经
根据这份《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长寿企业”是日本大阪的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这家企业成立于公元57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目前传到第40代。而排名第100位的“长寿企业”,也有220多年的历史。
从各国“长寿企业”的拥有量来看,欧洲国家的实力不容小觑。在全球100家“长寿企业”中,有66家企业集中在欧洲。其中,英国有17家,法国有16家,意大利、德国各拥有14家。
分析还显示,全球“长寿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如,排名第一位的日本企业金刚组,2005年的销售额只有约1亿美元。此外,从事手工制作和酒类制造的“长寿企业”数量比较多,分别达到24家和18家。
创富第一代多出身贫寒
榜上有名的究竟都是什么样的企业呢?根据胡润的解释,这些企业有一些共同点:通过家族联姻是做强做大的捷径;很早就尝试运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方法;在风险管理方面都非常优秀;重视人才培养;当然还有好运气。胡润评论,上榜企业都有较为稳定的私营企业运营环境。但中国传统社会“重农抑商”且长年“海禁”,华人家族企业当然不能与榜上拥有二、三百年寿命的企业简单作比。
目前,全球有影响的华人家族大约有100个,但称得上长寿的家族企业的确不多。中国最有名的家族企业当数荣氏家族,目前由第三代荣智健掌控,而其业务早已不是爷爷荣德生20世纪初经营的面粉生意了。在海外,有名望的华人家族有100多个,但并没有很多长寿家族企业。实际上,中国人有追溯自己家族历史的传统,中国也有很多古老的家族,但并没有很多超过30年历史的家族企业。胡润说,中国的企业家是创造财富的第一代人,而且大部分出身贫寒,把事业传给下一代会带来诸多挑战。
世界500强企业中,34%是家族企业。在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约为49.7%,而家族企业占到民营经济的95%。家族企业注重血缘和关系,与中国人“家”中心的传统相切合,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采用家族制有着文化和现实的必然性。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规模化发展,传统家族制阻碍企业发展的尴尬角色日益凸现。有人预言,如果中国的家族企业主不能勇敢做出调整,摒弃“家”中心带来的保守趋向,“富不过三代”的老话就会再度应验。
中国企业探寻长寿秘诀
“胡润榜”无疑给众多中国民营企业提了醒。因为再过5到10年,无论国内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家族企业,还是早期海外新移民创造的财富,都开始面临“交接班”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规模化的大潮中,华人家族企业能否突破“富不过三代”的老话,长传下去?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已经显得十分紧迫。
首先要弄清影响家族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这是急需要总结的话题。有学者分析,在台湾,157个家族企业在继承前后财富“蒸发”高达40%。而在香港,这一数字为80%。在继承人这一问题上,绝大多数企业彻底失败,将企业硬是传给纨绔的继承人,直接导致财富流失。此外,“大家长”作风也影响了家族企业的发展。还有,看重“关系”往往影响企业主与陌生人建立良性商业关系,影响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提高。从长远来看,家族企业一味沿袭传统的家族管理方式并非长久之计,必须进行调整。
那么,调整的原则又是什么呢?有学者认为,不断适应形势的“制度创新”,才是家族企业生命力永不枯竭的源泉。现代企业,即使是家族控股的企业,与以往“手工式作坊”不管是在社会环境上,还是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上,肯定不一样。试想,一个能够延续上千年的企业,其内在运行逻辑如果一成不变,能够活到今天吗?何况,这还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此外,一个家族企业在创业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其产权制度和企业文化等,也必然呈现不同的形态。一个家族企业是否具备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关键在于这个企业有没有制度创新的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