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掌握经济学思维


见过很多广告:比如10秒钟学英语,十天背完考研词汇,三十天攻克高考,甚至五分钟瘦身,十分钟教您发财诸如此类的速成广告。现代社会,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政策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生活,影响大家的衣食住用。因此掌握经济学思维,理解各种各样的政策究竟会对自己产生怎样的影响,成为现代人一门必修的功课。尤其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下,经济学速成实属必要,而且也是可行的。

接过十九世纪法国天才经济学家巴斯夏大旗的黑兹利特的《一课经济学》,将经济学总结成一句话:“经济学的艺术,在于不仅要观察任何行为或政策的即时影响,更要考察其比较长远的影响;不仅要关注政策对某个群体产生的影响,更要追踪其对所有群体所产生的影响。”

换言之,学好经济学并不难,只要掌握秘笈,三十分钟便可学会。这秘笈便是:既要关注看得见的眼前利益,又要想到看不见的长远利益;既要关注特殊利益,又要想到整体利益。

“咦?这不就是做人吗?正常人不都这样想和做的吗?”

“是的。”

“那经济学岂不简单?只要按正常思维思考问题,经济学就能无师自通?”

“的确,政策分析大部分是如此。当然只会这一招,成为经济学大师,经济学人恐怕不能,但成为拥有经济学思维的达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您信不信呢?请看演示:

经典例题1:一顽童用砖头砸碎某面包店橱窗,此举对发展经济有利。

似是而非的经济解释:买新橱窗需要250元,面包店老板向玻璃店购买新的橱窗,玻璃店主多了250元,他会向别的商家买东西,如此连环,从而刺激经济发展,使很多人获得就业机会。结论:破窗有利经济增长。

使用秘笈:面包店老板换新橱窗所需的250元,如果橱窗没碎,本可到服装店购买一套衣服。也就是说,橱窗如果不破,面包店主将同时拥有橱窗与衣服。玻璃店主的这桩生意,不过就是从服装店主那里转移过来的,整个过程就业机会并没增加,面包店主反而少了一套衣服。结论:顽童破窗破坏经济。

分析秘诀:既能看到显而易见的事物,更要学会发现隐身的事物。什么假日促进经济、体育发展经济,洪水、战争有利于经济等皆属顽童破窗一类问题。

经典例题2:当经济陷入衰退,政府大力搞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似是而非的经济解释:建造桥梁所需花费五十亿元,可创造就业岗位一万个,而且大桥竣工后,可大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秘笈使用:这五十亿元不是天上掉下来,最终要来自纳税人,这些钱纳税人本来可以用来购买各自急需的东西。所以造桥工程只不过是就业机会的转移。我们看见造桥的工作在增加,但潜在的汽车工人,电视机工人和制衣工人等在减少。桥梁出来了,汽车、电视机和衣服供给少了。更何况崇尚高耗费以多创造“就业”的公共工程一般都不如纳税人自行决定如何花费有效率。

分析秘诀:既要看见大桥拔地而起,也要学会看见将消失的汽车、电视、衣服等。

是不是很简单?好,现在我们乘胜追击!

课堂习题:1.征收关税以拯救本国相关行业从而挽救整个国民经济。

似是而非的经济解释:美国轮胎的售价是30美元,同样品质的中国轮胎售价25美元,比他便宜5美元。美国轮胎厂商请求对中国轮胎征收关税5美元。否则他的几千名员工将丢掉饭碗,失业率会上升,购买力会下降,进而使整个国家经济恶化。所以要用关税拯救这个行业,发展本国经济。

使用秘笈:美国消费者多花5美元去购买同品质的轮胎,可用于购买其他产品的钱就少了5美元,他将不得不因此在其他产品上缩减相应的开支。实质上是,为了使一个产业发展或生存,其他100种产业将因此萎缩。所以整个国家就业机会基本不会有任何净增长。而且消费者30美元现在只能得到一个轮胎,征收关税前既可得到一轮胎,还可得到5美元的其他商品,受到损失。

分析秘诀:  既要看到特殊群体得到的利益,也要考虑到其他行业和消费者所遭受到的普遍损失。

脑筋急转弯,曾风靡大江南北,老少咸宜。其实对于经济学,只要脑筋紧急转弯,经济学思维可立马掌握。

思考题:试判断该观念是否正确。

1.  征收关税以发展本国经济。

示例:

1.征关税,脑筋急转弯,对应的是让消费者消费含关税的高价商品,如此能促进繁荣?错!

好,就到这里。是不是很神奇也很简单?学会这一课,我们很喜悦。诸如此类的政策是很多的,也懂得了很多政策所未明示的一些东西。但心情也难免沉重,无数个管理家庭的家长都能掌握这一秘笈:兼顾长短期利益,思考问题要全面,不只看一点。可很多政策常常连这最基本的一点都做不到,只有声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