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宜仿上海建设“航运枢纽”


   1、芜湖与芜湖港。 芜湖是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和南京的第三大综合交通枢纽,也是长江上具有公铁水交汇的四个城市之一。境内公路四通八达,铁路纵横交错,水路畅通发达。芜湖依托以长江水运低成本、大运量的绿色运输优势,与公路铁路互相衔接,促进了芜湖及腹地经济的发展。

  芜湖港是国家28个主要港口之一,是长江溯江而上的最后一个深水良港,可常年靠泊5000吨级海轮,中水期可靠泊万吨级海轮。芜湖港是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和长江煤炭输出第一大港,初步形成了以煤炭铁水联运、集装箱、建材和商品汽车运输为主,内外贸结合的综合性枢纽港口。

  
  2、航运枢纽地位凸现

  芜湖市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唯一的一座集长江和运河为一体的城市。芜申运河、合裕线Ⅲ级航道与长江形成“十”字型,更加凸现芜湖在安徽航运的枢纽地位。全市境内现有通航河流20条,内河航道通航里程471.9公里,约占全省总通航里程的8%。在航道技术等级构成中,I级航道71公里,III级航道2公里,V级航道37.5公里。境内除长江71公里和合裕线裕溪口2公里航道达到定级标准,其余航道均未达到定级的技术标准。正在建设的芜申运河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两纵六横”中的第四横,也是安徽省航道主骨架“两干三支”中的一支,已列入交通部和安徽省“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标准为III级航道,芜湖境内31公里。

      3、以港兴市 
  推进“以港兴市”的战略,高度重视水运经济的发展,把水运建设发展作为“以港兴市”的主旋律,把芜湖港发展成为以集装箱、煤炭、建材、矿石、商品汽车运输为主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

        芜湖港航发展目标

  适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的总要求。依托芜湖市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产业优势、港口优势,把芜湖建设成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航运枢纽和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内河港口。到2015年,全市港口吞吐量超亿吨,集装箱吞吐量50万标箱。

  芜湖港航将建设四大体系,达到一个促进。即建设煤炭、集装箱、汽车滚装、建材四大运输体系,促进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煤炭运输体系

  落实国家物流振兴规划的要求,把裕溪口建成长江上第一大煤港,全国主要的煤炭交易市场,两淮至长江的重要煤炭物流通道。加快配煤中心建设,年配煤能力达600万吨;加快储煤基地建设,扩展煤炭交易市场功能。提高装卸煤信息化水平,拓展铁水联运能力。整治裕溪口叉江航道。今年,淮南矿业借壳芜湖港首先获得的是一个资本运作平台。近三年来,芜湖港平均每年40%的到煤量均来自于淮南矿业所生产的煤炭。由于港口行业具有市场分割特殊性,港口之间的竞争主要存在于源自经济腹地同类货种之间的竞争。在本次重组前,芜湖港已经十分重视与淮南矿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于2009年5月与淮南矿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共同投资建设煤炭储配中心项目,使芜湖港建成总体规划能力为500万吨/年煤炭堆存能力和5,000万吨/年煤炭中转能力,力争将芜湖港打造成中国沿江最大的煤炭储配基地。

  集装箱运输体系

  发挥芜湖区位优势,开拓江海集装箱运输中转功能。提升集装箱吞吐能力至100万箱。建立与上海港及大型航运公司的战略联盟,增加集装箱航班密度。开发新船型,开辟合芜集装箱运输航线。开发芜湖至台湾直航的能力,提升芜湖至南京航道维护水深标准。

  建材运输体系

  以“海螺”为中心,发挥专用码头功能,形成大中小船型匹配,自航与拖带结合的水泥熟料,砂石等运输通道。

  汽车滚装运输体系

  以“奇瑞”为中心,大力开发川江、江海联运、近海、远洋船型,加快与长江上游及东部沿海码头的联系,构建奇瑞汽车运输通道,提高商品汽车水路运输占有量。加强与重庆等地的联系探索川江货车滚转运输延伸至芜湖。

       4、打造水运经济。芜湖市从事国内水路运输和服务企业总数172家,从业者2万多人,年培育税源近亿元。在册营运船舶总运力规模为3110艘、268万载重吨,单船平均载重吨862吨/艘,年货运量约6500万吨。水运企业数、船舶艘数、运力规模分别占长江水系总数的5%、4%、8%,位列前茅。水运企业数为省内企业总数的20%,运力规模为全省运力总规模的19%,水路运输服务企业总数为全省的41%。

  加速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推进航道、疏港道路、锚地、口岸电子信息平台等港航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芜湖市港航管理局重点推进芜申运河、漳河等水运工程建设进度;鼓励建设公用码头,适度建设非公用专业化码头。

      5、  活跃船舶交易市场。
  华东地区最为规范的芜湖船舶交易市场活跃,交易额一般达10亿元以上,船舶交易市场在长江沿线颇具影响,成为长江、华东地区最重要的船舶交易市场之一。芜湖将加快船舶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推进与重庆、舟山、上海等地船舶交易市场的资本合作,充分利用相互的资源,扩大船舶买卖规模,推进船舶资信评估体系建设,发展修造船业,提升船舶修理能力等级,加强船舶配备件供应,建成长江流域交易规模最大、交易成本最低、交易效率最高、交易行为最规范的船舶交易中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