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里话外:为什么按单制造业没法用好ERP的核心算法MRP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沿海的“三来一补”业务, 更准确地说中国是世界的制造车间。
     这就决定了,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不是以产品、产量组织生产,而是以“客户订单”组织生产,也就是按单组织生产。
     在ERP原理的培训课程上,我一直反复强调这样一个概念,那就是ERP的核心算法MRP(物料需求计划)不适合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因为MRP是按产品分解物料,合并物料需求形成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进行采购和执行生产的。而这样一来,客户订单的齐套性、时效性、可追溯性将荡然无存。
     过去的十年,很多企业买了ERP软件,都是冲着ERP里面最核心的生产管理模块来的。但是制造模块真正用起来的很少,并且能用起来的企业大都是经过大量的二次开发的。
     ERP和MRPII 软件之所以可以在全世界流行,除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之外,是因为其中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在欧美的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不断有学者进行研究、抽象和实践,最终形成了大规模制造时代的MRP算法和MPRII管理模式。
     而最近30年,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在世界经济布局中的分工下形成了按单制造的“中国模式”(按单制造不是中国企业独有,但确是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将这一模式发挥到了极致)。中国企业需要从计划管理模式和粗放的自由管理模式走向项目制造管理模式,这一过程注定是很痛苦的。
     而按单制造模式随着制造产业的转移,欧美管理学家已经没有研究的动力。缺少理论基础研究的中国企业,逐步知道MRP和ERP不适合自身的管理需要,但是没有办法。更多的企业在上与不上ERP之间徘徊。
     最近热传的业内文章《画皮SAP》更多的只是反映了管理信息化行业在商务运作上的问题,还没有涉及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中理论匮乏、软件不实用、不好用,流程和业务逻辑不相符的深层次问题。
     今天看到一则报道,说中国500强(用500大更准确)的利润总额首次超过美国500强。我相信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未来我们中国成为经济强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我也相信,在经济强国中一定会诞生管理大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并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武装我们的企业。
     新的按单制造核心理论将是中国管理学家的一大突破口,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同行来研究、来探讨、来实践。

欢迎访问延展咨询 http://www.extans.com/


图行天下: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佳文共赏:

    2004年10月14日,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访问日本,在东京接受东京广播公司(TBS)采访,并在该台与100名日本民众举行电视对谈。当著名的TBS新闻节目主持人筑紫哲也针对历史问题提出“中国一再要求日本道歉,到底要道歉到什么时候”的问题时,朱镕基这样回答:“我这一次就没有要求日本人民道歉。我想提醒一点,就是在日本所有的正式文件里面,从来没有向中国人民道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