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正确定位才能使力以生实效


 

文化:经正确定位才能使力以生实效
 
 
 
作者:许诗玉企管博士
 
 
一、引言
 
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的与博大精深的文化而伟大;中华民族儿女应比其它民族的人民更能以智慧与才干明智地处理有关文化的事务。首先,专家、学者、管理者、与读者等等须知组织文化是组织文明进化的综合结果,而不是组织文明进化的关键原因;组织成员必须继续培养经营管理的理念、盱衡外在环境的各项相关因素、不断地投入内在的各项可用资源、制定正确的计谋、研拟有效的战术、在各自场域贯彻执行、创造多元强劲的竞争优势、达绩夺标、重塑美丽的愿景、从而使传统的优质文化更为根深柢固并灿烂辉煌。
 
其次,专家、学者、管理者、与读者等等千万不可将组织文明进化的因果加以本末倒置;否则,当主其事者把马车放在马的前面时,马无能为力,而主其事者在组织文明进化事务上也终究会一事无成;也许,组织文化事从此天下大乱了。
 
最后,专家、学者、与管理者等等与其杂乱无章地强调以共同价值观、组织形象、以及品牌等少数变量之微量元素来积极从事组织文化管理或组织文化建设,倒不如更豁达地、更幽微地、与更精明地学会许诗玉博士竞争优势管理模型的十三个模块等关键因素的协同合作(collaboration),逐一以科学化与艺术化的管理来继续投入其它多数之各种要素,以形塑更优质组织文化的坚实外观与细致内涵的成果。
 
 
二、文化与命运
 
此一事实无可争辩:中国最近30年的改革开放改变并优化了古老的「中国文化」,同时也变好了13亿「中国人的命运」。当然,其它国家有些劳工的「命运」也转差了,但有些「中国制」产品因此变成更物美价廉了。
 
为何言「命运」?吾人对一个人一生的生、老、病、死、荣、辱、功、过、名、利、禄、寿、盈、亏、胜、败、幸福、与悲惨等等「命中运转」的程度或结果,吾人无以名之,只好综合结论地称其为「命运」。世间有比「命运」更为贴切的形容词吗?
 
为何称「文化」?吾人对一个组织体及其所有成员由野蛮到文明或从无到有的过程中,以「文治教化」所努力得到「文明进化」的程度或结果,吾人无以名之,只好综合结论地称其为「文化」。宇宙有比「文化」更为妥善的形容词吗?
 
 
三、文化与命运的本质:是结果,但非原因
 
「命中运转」的程度或结果包括身心灵承受的福与祸。例如身价百倍、身败名裂、心满意足、心力交瘁、灵巧生动、以及灵飞魂散等等。「命运是个人身心灵修炼的综合结果,但非个人身心灵修炼的关键原因。」简言之,命运是结果,但非原因;吾人绝对不可说:命运是原因,但非结果。例如说:人之观念影响作风,作风养成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命运是人之结果,而影响命运的原因是人之观念、作风、习惯、与性格。吾人无法直接改变命运的结果,但可以直接改变影响命运的关键因素(如好观念、好作风、好习惯、与好性格)来得到好命运。
 
「文明进化」的程度或结果包括软件与硬件的设施。例如政治的文明进化、建筑的文明进化、以及科技的文明进化。「文化是组织文明进化的综合结果,但非组织文明进化的关键原因。」简言之,文化是结果,但非原因。吾人绝对不可说:文化是原因,但非结果。下举二例,可资说明:
 
例一、就一个国家或民族而言,其表现于风俗、习惯、道德、宗教、音乐、艺术、雕塑、建筑、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军事、以及科学等等关键变量的综合体,就是其文化。例如美国的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国家或民族文化是结果,但各关键变量(如风俗、习惯、道德、宗教、音乐、艺术、雕塑、建筑、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军事、以及科学等等)是原因;唯有各关键变数值转为更佳,国家或民族文化才会有更佳的呈现。
 
例二、就一个企业而言,其表现于各种管理哲学、组织发展、内部管理制度、外部监视系统、策略制定、战术作业、竞争优势、达绩夺标、例外管理、重塑愿景、以及管理控制回馈等等关键变量的综合体,就是其文化。例如鸿海文化与台塑文化。企业文化是结果,但各关键变量是原因;唯有各关键变数值转为更佳,企业文化才会有更佳的呈现。
 
组织文化只是一个组织以文治教化所努力得到文明进化的程度或结果,但不是其文明进化的原因或一项关键变数。「组织文化」渊源流长的源头在于其上述诸多的关键变量。当诸多关键变量发生自变之后,「组织文化」的这个「应变量」也随之改变。当管理者有此正确的认识时,则其方有智能改变此组织文化成为更优质的组织文化;反之,其有极大之可能把此组织文化改成更劣质的组织文化。美国作家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2005年所著《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一书说(注:杨振富/潘勋译,2005285):「文化并不是写在人的DNA里面,而是地理、教育、历史、政治领导的产物。这些因素改变,文化也就跟着改变。」他也说(注:杨振富/潘勋译,2005285):「没错,文化很重要,但文化是情境所塑造的,不是基因。如果情境及领导人的想法有变,有所调适,文化也会变。」他虽然解说「组织文化」不够周详严密,但也没有失焦。
 
 
四、文化的型态:
 
中华民族文明进化的历史已有五千多年例如「仰韶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当时重要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维基百科记载:「仰韶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其村落或大或小,比较大的村落的房屋有一定的布局,周围有一条围沟,村落外有墓地和窑场。村落内的房屋主要有圆形或方形两种,早期的房屋以圆形单间为多,后期以方形多间为多。房屋的墙壁是泥做的,有用草混在里面的,也有用木头做骨架的。墙的外部多被裹草后点燃烧过,来加强其坚固度和耐水性。仰韶文化的农耕石器包括石斧、石铲、磨盘等,除此之外还有骨器。除农耕外仰韶文化的人显然还进行渔猎。在出土的文物中有骨制的鱼钩、鱼叉、箭头等。仰韶文化前期的陶器多是手制的,中期开始出现轮制的。一些陶器上留有和编织物印下来的纹路,由此可见仰韶文化有编织和织布的手工业。在发掘的动物骨头中除猎取的野生动物外还有大量的骨格,比较少。对仰韶文化墓地的发掘为对它的认识带来了许多贡献。墓地的随葬品和下葬的方式为当时的生活方式、信仰、生活条件带来了许多启发。」由此观之,文化是指硬件与软件的「文明进化」的程度或结果;文化不是光指人情世故、价值观、行为模式、国民形象、文体、文宣、以及文艺等等微量元素
 
当进入一个组织(国家或企业)时,吾人的感官所能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甚至闻到的「组织文化」之各个层次(例如典章文物制度),就是这个组织文化冰山的一角或数角。换句话说,这个组织文化沉入水中的那个极大的部分,就是吾人所不容易看到、听到、摸到、甚至闻到这个组织文化冰山的大部分(例如组织内一群体之行为模式或是一组织内之价值观)
 
文化的型态是有体有用之硬件与软件。人所见所闻所体验之古今中外的文化都是有体有用的,不是全然看不见的。文化当然也可以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或假借的方法来作更佳的呈现。纽约新学派大学米兰诺管理与都市政策研究所组织变革管理课程主席立普顿(Mark Lipton)博士在其2003年所著《愿景的实践(Guiding Growth: how vision keeps companies on course)》一书中说(注:黄逸华译2004189):「文化意味着组织中被视为当然的价值观、基本假设、期望、集体记忆、以及对现况的定义。」事实上,他只说对了组织文化中一个小小部分的「点」范围而已,因为组织文化尚有一大片「有体有用」交互作用的整体样貌。
 
文化的型态也是有优质的组织文化与劣质的组织文化之别。当期的、新生的优质的组织文化大大裨益于累积的、旧有的组织文化之蕴涵;当期的、新生的劣质的组织文化大大有害于累积的、旧有的组织文化之蕴涵。优质的组织文化与劣质的组织文化将予另文探讨。
 
 
五、组织文化的改变:以台湾发展高科技文化为释例
 
组织文化是组织的最终产品;它是随各种投入的原料、物料、直接人工、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的转变而改变的最终产品。旧有的组织文化难以单独改变这个组织;欲改变这个老旧组织,主其事者及支持者就得投入新观念的关键变量与新作法的关键变数。例如台湾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而非日本文化;台湾文化已由昔日大宗输出稻米、香蕉、与菠萝转为今日大宗输出高科技信息产品。若不加入若干非常新颖有效的观念与作法,不管怎样尽力推拉管理往昔台湾农业文化的这个应变量,台湾农业文化无法摇身一变为崭新的台湾科技文化。
 
当上段所谓「投入新观念的关键变量与新作法的关键变数」套用许诗玉博士之竞争优势管理模型十三个模块时就成为:()培育「台湾成为科技岛」的管理哲学,()利用「台资与外资企业在台湾既有科技与管理」的内部资源,()适应「世界信息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制定「台湾全球化信息科技发展」的正确战略,()汇整「信息科技发展」的综合计划,()公布预定绩效,()执行计划活动,()创造竞争优势,()获得实际绩效,()达成预定目标,(十一)衡量绩效差异,(十二)采取褒纠行动,以及(十三)重塑美丽愿景等因素的协作。台湾农业文化的社会经由这些新颖自变量的加入,产生加乘综效,从而快速蜕变成今日台湾科技文化。
 
 
六、组织文化的改变:以中国改革开放为释例
 
愿景或梦想必须是动人的、吸引人的、而且能让人看得很远。愿景必须是共同的、宏观的、充满希望的、而且可实现的。愿景是希望的火种,而它绝不熄灭。
 
在古今中外,愿景实现的实例是多至不可数的。在中国大陆,邓小平主席先生因梦想而开始与其部属商议治理大计。他们()重塑「中国发展现代化」的美丽愿景, ()培育「改革开放」的管理哲学,()利用「中国大陆」的内部资源,()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制定「中国经济发展」的正确战略,()汇整「改革开放」的综合计划,()公布预定绩效,()执行计划活动,()创造竞争优势,()获得实际绩效,(十一)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预定目标,(十二)衡量绩效差异,与(十三)采取褒纠行动。经此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所达到文明进化的程度与结果,全世界人民刮目相看: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所构建的和谐社会、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崛起。
 
新华网记者曲志红、吴晶、与顾瑞珍曾共同发稿(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14/content_10501804.htm):「他个头不高,却总是站得很高,看得很远。他的语言平实,却总是蕴涵着深邃的思想,道出人民的诉求。    他曾经说:国家发展了,我当一个富裕国家的公民就行了。    这是他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30年前,他带领中国人民跋山涉水,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30年过去,梦想正在变为现实。他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强大、繁荣和蓬勃生机,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富裕、安定和美好生活。」
 
 
七、心诚意正勇于正确处理组织文化的肇始因素
 
上述两个荦荦的大释例证明:组织文化能单独改变这个组织的错觉既非真象也非真相。「莫蛊氛」就是不要利用个人的错觉来蛊惑大众以造成积非成是的氛围。自诩的「专家」不要成为「专门骗人家」。「专家」之职责在解惑,而不在蛊惑。然而,立普顿(Mark Lipton)博士在其著作说(注:黄逸华译2004190):「文化现在已经被普遍认为是决定企业成长成败的一项关键变量。需要推动企业前进时,可以且应该主动创造、管理、与变革文化。」前已充分论证:「文化是组织文明进化的综合结果,但非组织文明进化的关键原因。」作者不赞同立普顿(Mark Lipton)博士的这个说法与作法。光是「原先台湾农业文化的旧思维与旧作风」能被普遍认为是决定台湾在短期内被成功地推进入世界科技文化之流的一项关键变量?绝对不能。
 
组织机构之所有的管理项目必须层次分明且有隶属关系,才能彰显「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的效果与效率。世上所有的专家、学者、与管理者于论述文化的成因与文化的成果时,不要将其各个参数进行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以及里里外外等混成一团而莫辨因果与不分主从;打趣地说,他们千万不要闹出「张飞打岳飞」或「岳飞打张飞」的笑话(两人隔了九百多年尚能彼此打架滋事?这比喻多事不该被乱在一起并乱成一团)。如果大家凡事(尤其是论及组织文化事)都讲求泾渭分明,有组织、有系统,以及理在先、法在后、而情在其中等等状况时,那么大家就不会出现像华人社会(如台湾)「几个彪形大汉抬神轿」东拉西扯、东倒西歪、南来北往、难分难解、满头大汗、与疲惫不堪的样子。聪明的专家、学者、管理者、与读者等等于看完本文后当有所感且自有明智的抉择与明快的行动!
 
专家、学者、与管理者经常提及的「价值观」与「诚信」等等自变数,其皆应属于许诗玉博士之竞争优势管理模型的第一个模块「培育管理哲学」的范畴,而皆不应提速与最终应变的综合结果(组织文化)混同。「管理哲学」主要探讨人、事、时、地、物、数、质、为何(why)、与如何(how)等要素的最适或最佳组合。「管理哲学」透过管理作为的支配和导引力量会把我们带入现实行动的境界。举世之个人或组织,只有先以管理哲学的蕴育、讲求、检讨得失、整补、更新、以及/或者改造,才足以有组织地与有系统地把企业经营管理推向竞争成功之道。因篇幅有限,恕不在此详论。
 
专家、学者、与管理者经常提及的「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等等自变数,其皆应属于许诗玉博士之竞争优势管理模型的第二个模块「利用内部资源」的范畴,而皆不应提速与应变最终的综合结果(组织文化)混同。所谓「利用内部资源」就是以经济原则,使用各种管理的艺术与科学,利用内部各项资源,以厚植产品、服务、或利润的产值,从而优异地创造利益关系人之福祉。由于资源有限,所以其利用内部资源的原则与步骤是:()资源之取用须合乎经济原则()管理制度须健全又有能率()多元持续强劲的竞争优势须予创造并维持、以及()优质的组织文化终须予蕴藏。「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等等自变量就是透过组织发展与相关之各种管理制度在内发酵并对外生效,最后产出实绩并光耀组织文化。因篇幅有限,恕不在此详论。
 
 
八、结语:
 
组织文化必须是优质的组织文化。当竞争优势管理能够得道有成,则其组织文化必然是优质的组织文化。当竞争优势管理不能得道有成,则其组织文化必然是劣质的组织文化。
 
    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中华民族儿女的企业文化仍须继续发扬光大。发扬光大文化须采用有组织与有系统的科学方法。明确地说,「组织文化」良窳或成败的总关键变量在于组织是否能够善用许诗玉博士竞争优势管理模型的十三个模块:()培育管理哲学,()利用内部资源,()适应外部环境,()制定正确战略,()汇整综合计划,()公布预定绩效,()执行计划活动,()创造竞争优势,()获得实际绩效,()达成预定目标,(十一)衡量绩效差异,(十二)采取褒纠行动,以及(十三)重塑美丽愿景等因素的协作。「组织文化」良窳或成败的总关键变量绝对不在于「价值观」、「诚信」、「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等等区区少数变量元素的作用就可撑起一片天。「价值观」、「诚信」、「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等等只是这个整座「组织文化冰山」的微量元素而已。总而言之,企业的文化或其它组织的文化经正确定位才能使力以生实效。(本文完)
 
(以上多处摘录自许诗玉博士《功成名就利厚优势学》)
 
相关文章
 
作者分享在「价值中国网」更多好文章:只要在下列名称上点击即可
读者或媒体转载或引用文章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名称
并且以电子邮件事先知会本文作者,以免涉嫌抄袭或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