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色金属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赵秀峰/原创)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最佳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技术过程,其关键环节是探索和实施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在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企业之间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是在各关联企业之间,形成梯次深度开发的格局和无废弃物生产的产业群和产业链;在有色金属企业内部推行循环经济,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生态工艺,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多层次利用。在此基础上,从行业领域和微观操作上探索实施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途径,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保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有色金属企业 循环经济模式 发展途径
一、循环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最佳途径。
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的循环经济理论,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生态学规律,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这可能是解决目前可持续发展中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最佳途径。从本质上说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的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而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它要求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资源替代”的有限性,有些资源就是无法替代的,循环经济的内涵不仅仅是单纯的保护环境和降低污染,而且要在物质流动的全过程中充分挖掘,实现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我国拥有资源型城镇426座(其中国家建制市178座、县城212座、镇36座),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然而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2/3已进入“中老年期”,近80%的矿业城镇陷入不同程度的困境。其中47座矿业城镇资源濒临枯竭,“矿竭城衰”使得300多万矿工和上千万家属的工作生活受到威胁。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矿竭城衰”的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党的16大以来,资源型城镇的转型全面启动并加紧探索转型路子,有的资源型城镇走出了多元发展、适度开发、集约经营、科技兴城、利用衍生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转型战略之路,产生了积极效果。白银市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抉择中,选择了把铜、铝、铅、锌、金、银等有色金属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之路;在转型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地企之间不比大小,互相尊重;不搞分割,互相协作;不分彼此,互相支持”的“三不三互”原则,很好地处理了资源型城市的地企关系;在转型过程中,创造了两年招商引资百亿多元的“白银速度”,还与中国科学院建立了高科技园区。白银市转型的实践,给转型探索中的资源型城市提供了经验。陈毓川院士评价说:白银的实践证明,光吃老本不行,一方面要延长矿产寿命,更重要的是在科学的规划中发展其他非矿业产业。
发展循环经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强调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的国家,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未摆脱依赖大量物质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资源消耗过快和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可以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际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就是随着传统能源的渐趋枯竭,各个国家都把目光聚焦到可再生能源与材料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视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可以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二、有色金属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是探索和实施企业循环经济模式。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技术过程,诚如生物学中的生物链的生生不息,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活之必须。循环经济这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相关产业链,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主要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实现了资源的多次合理利用、满足了人类的需求,并且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是探索和实施有色金属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
1、在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企业之间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基本思路:这主要是企业在提供某一产品的同时,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尾矿以及废弃物、有害物提供给相关企业作为再生产的原料,使得行业各关联企业之间,形成梯次深度开发的格局,形成有色金属企业无废弃物生产的产业群和产业链。产业群是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同一产业相互竞争的企业及其众多相关产业和后援机构所形成的网络。产业链是以某一特定的生产或服务环节为核心,形成的从上游(供方)开始一直到下游(买方)为止的一个完整的链条关系。从现代工业的产业链环节来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加工、制成品组装、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不同环节上有不同的参与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获得相应的利益。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价值创造活劳动(如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的总和就构成了产业价值链。产业价值链是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在于从价值链的角度或利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考察和研究产业链。有色金属产业链就是围绕有色金属生产及服务所形成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存的环节之间的上下游链条关系,包括矿山勘探、矿产开采、选矿冶炼、金属加工(含粗加工和精加工)、终端消费品生产等主要环节。
2、在有色金属企业内部推行循环经济模式的基本思路:这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进而探索在本企业内部实施集约型增长模式的途径,即开发和完善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和工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建立废弃资源的回收和供应体制,开发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建立生态工艺,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多层次利用。在这方面,上海宝山钢铁公司,从企业设计、施工、竣工到正常运营,在企业内部贯穿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是一家现代化的企业,生产正常进行,厂区绿树成荫,水中鱼儿游,是我国企业内部推行循环经济模式的典范。
(三)有色金属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宏观管理、企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公众参与。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和支持;它又是一项造福子孙万代的宏大工程,可以使当代人以及后代人享受发展循环经济带来的好处。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甘肃省经济委员会把嘉峪关市、武威市和酒泉钢铁集团公司、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和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目的是为了实现甘肃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而探索实施经验。嘉峪关市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把酒钢公司创建为全国钢铁行业循环经济型示范企业,创建一批清洁生产企业和废水“零排放”企业,建设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构建城市资源循环型社会,培育新的循环经济增长点,通过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初步建起“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圈,形成一种新型、先进的经济形态,为实施循环经济提供了经验。
三、从行业和微观操作上探索实施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途径,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保协调发展。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是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研究开发新资源、实现废旧产品资源化,已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重点解决的迫切问题。
(二)合理配置矿产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源于矿产资源,30%以上的农业用水和饮用水来自属于矿产资源范畴的地下水。根据《各国矿产储量潜在总值》的估算,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值为16.5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但我国又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大国决定了我国资源的相对贫乏,人均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值为1.51万美元,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排在世界第53位,且人均资源数量和资源生态质量仍在继续下降和恶化。我国现已发现171种矿产资源,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58种,其中石油、天然气、煤、铀、地热等能源矿产10种,铁、 锰、铜、铝、铅、锌等金属矿产54种,石墨、磷、硫、钾盐等非金属矿产91种,地下水、矿泉水等水气矿产3种,矿产地近1800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7000余处。其特点:一是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总量较丰富;二是人均资源量少,金刚石、铂、铬铁矿、钾盐等矿产资源供需缺口较大;三是优、劣矿产资源并存;四是查明资源储量中地质控制程度较低的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大;五是成矿条件较好,通过勘查工作找到更多矿产资源的前景较好,老矿山深部、外围和西部地区是重要的矿产资源接替区。根据有关资料,目前甘肃省已发现的矿种有156种,占全国矿种数量的93%。在已探明的矿产保有储量中,稀土、镍等稀有金属蕴藏量居全国首位,有29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5位,有52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中矿联王世称教授在“白银厂外围找矿项目推介会”上说,白银外围矿产资源潜力至少500万吨,极有可能达到1000万吨。“天生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白居易)。发展循环经济应该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同时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
(三)从行业和企业内部两个方面入手:既要调整行业资产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又要更新企业发展思路、强化资源节约意识。就有色金属行业整体而言,应合理调整资产结构和产品结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品结构;大力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坚决制止高耗能产品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加大高能效产品制造、节能设备与技术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加快现有高耗能、高耗水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低消耗、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发展中加快调整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在有色金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贯彻“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不断强化资源节约意识,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品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有色金属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
(四)大力推进技术进步,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增强资源利用能力。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是日本的11.5倍,意大利的8.6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英国的 5.3倍,美国的4.3倍,加拿大的3.3 倍;单位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倍、4.8倍、4.9倍、4.9倍和4.4倍。因此,必须加强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限制和加速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装备,对一些严重耗能、污染度高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强制淘汰;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资源节约设备和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质是节约资源,使得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的有效利用,这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五)实行生产过程控制,提升矿产资源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水平是决定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提升资源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在管理方式上改变过去“末端管理”的做法,采用“过程控制”。在这方面,有色金属企业大有潜力可挖,在生产运营管理上,大力开展精细化管理活动,大力实施改善营运、降本增效、降低消耗等工作,必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赵长茂.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瞭望新闻周刊[J]2005—3—28.
2.马立新.试论循环经济中的矿业开发.中国国土资源经济.[J]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