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金九银十更重要的是什么
最近一些城市的成交量近期出现了滞涨现象,从易居中国·CRIC系统、佑威·楼市通系统获悉,“金九”的第一周(8月31日~9月6日),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滞涨,同时,成交价格环比回落。上周,北京商品房成交面积出现4.29%的小幅下跌。且上周楼市的整体开盘均价为12640元/平方米,较前一周14500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2.83%。
出现滞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前期的政策面出现“微调”,部分人士开始观望,而供应量减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近期有所反弹,是对政策面的回应和新增供应量增加。央行结束了微调,银监会也发出积极的信号,财政部长谢旭人以及周小川都认为该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动摇,这纠正了市场的预期。事实上,七月份和八月份全国楼市的低迷以及八月份股市暴跌800多点,都是对政策面反复的反应,也证明现在远远不是扔掉政策“拐杖”的时候。
由于二季度的楼市出现集中放量式的增长和反弹,可能会对今年的金九银十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现在,能够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实乃经济之福 气,楼市的稳定比金九银十更重要,当然,如果楼市能够实现金九和银十,那是再好不过了。
从整体上看,金九银十还是能够实现的,但因为二季度楼市反弹比较猛烈,成交量还要保持非常高的量有很大的难度。这样看来,金九银十是否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政策能否保持连续性和持续性,上海今年一连获得了好几项政策性利好,也需要有一个可持续的楼市来支撑,无论是保经济还是保民生的角度,都希望房地产能够持续性的反弹,但不希望冒火。
不过根据9月1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8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4.7%,增幅比1-7月份提高了3.1个百分点,8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增幅比7月份提高了1个百分点。尽管8月份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局部城市出现了“量跌价增”的情况,但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依然延续着今年6月份以来的强势。
这些数据显示,中国一些城市出现的“量跌价增”的情况,并没有影响全国的房地产进入迅猛的上升通道,这是因为其他城市有滞后效应,在龙头城市一波反弹潮的过后,其他地方开始进入一个比较明确的增长期。
楼市的回暖对于经济来说,是好事情,至少在整个2009年到2010年内是如此的,只要我们能够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就能稳住2010年可能的股市进入下行通道中的一些困难,随着货币政策的式微,财政政策的积极是不可避免的。温总理周四表示,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还不稳定、不平衡,中国不会在不适当的条件下改变政策方向。中国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在外需急剧减小的情况下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意味着一些企业将在未来面临更多问题。
总理说的没错,现在确实在一些产业内出现了严重过剩,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稳住我们能稳住的产业,至少这些产业的稳定能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经济环境,从现实角度来看,稳住股市就是稳住了融资渠道的畅通,稳住楼市就是稳住了部分内需。
总理对近期政府不断强调的“一揽子计划”再次做出最权威解读。“有人把一揽子计划简单说成是4万亿投资,这是一种误解。”确实是如此,因为更实质性的救市政策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以便激发质的转变。现在的稳定政策并不是一些人所谓的忘了克服痛苦的药方,现在正在搞产业结构调整。但更要注意的是,产业结构调整是稳定性的调整,一步一步地调整,不是革命性的猛烈调整,你把基础都砸烂了,建立的新结构万一是错的,怎么办?
西式生产制度的建立经历好几百年的妥协与改进,后发的国家就需要以空间换时间,问题是这种空间结构调整是在逐步改变人们的商业思维以及习俗基础之上,你仅仅引进几个新设备或者发明几个新东西有什么用呢?需要的是社会潜规则和明规则的渐进式的到位,为什么很多国家的改革失败了,主要是人们的思想意识达不到新的生产工具所需要的水准,给他东西都不会用,而且也没有整体性的制度和习俗支撑。
而且,楼市也不是什么阻碍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产业,现在是需求第一位,没有需求,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是过剩的,反而会压垮整个经济体。房地产本质上不是一个产业,而是一个产业群,在实现人们的居住目的下的一系列的产业的纵横交错的产业集群,它所带动的需求很强大,有需求才能有创新,没有需求何来创新?英国的崛起还不是建立在纺织业的发展带来的产业效应,荷兰立国于一条条鲱鱼之上,只要能稳住一个产业,而且是需求很强悍的产业,就能带动诸多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技术的创新是市场行为才能具有广泛的基础,而具有强烈需求的技术更容易传递,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稳住我们能稳住的房地产和股市的重要原因。如果能够稳住的稳不住,而那些产能过剩的产业又暂时消化了不了,外需又上不来,那就很危险,这种危险要比所谓吓唬人的“泡泡论”、“通胀论”更加现实。因此,现在金九银十能不能实现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楼市和经济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