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时空的壮美画卷
近日著名画家黄永镇先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西安、郑州、北京文化考察之旅,在北京接受 中国文化报记者的文化访谈,就他的艺术理念和艺术创新发表了独特的见解,以下是访谈录:
记者: 黄永镇先生您从艺有多少年?
黄永镇: 如果从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算起已经从艺有47年了。在四川美术学院八年学习、深造期间,受过苏俄画派严格的技法、基本功训练,练就了坚实而深厚的造型功底,为成就后来的艺术打开了大门,铺平了道路。
记者: 请黄先生谈谈您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点。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本身在技法技巧上,在艺术内涵上要求都很高。中国传统绘画是一门综合性的绘画艺术,要求诗、书、画、印【四绝】完美的结合,就从这个要求上,就会难到不知多少画家。
就作诗而言:好多画家之所以爱题穷款的原因之一是不会作诗,没有诗可作。之二就是书法没有下功夫去练,字写得差劲。 唐代的骆宾王七岁时作的《咏鹅》诗;曹植《七步》作诗,至今还传为千古佳话。现在考上名牌大学的“状元”未必能行?就是当代的画家善诗者又有多少个?这就给当代的画家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画家要用一辈子的精力去专研、去努力、才会有所建树。
书法即法书,就书法而言,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站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些画家的书法之所以写得不尽人意,是画家本人没有意识、没有把练习法书的重要性放在第一位,也没有认识到书法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不可忽视的,不肯去下功夫所至。再者,中国传统绘画的用笔是“以书入画”为技巧的艺术,书法书写得差的画家,其绘画的用笔功力就可想而之了。中国画的“笔”与“墨”,用笔是第一位的。以线造型的中国画是绝对少不了力透纸背,有内涵力度的线来表达的。从事中国画,必须首先要练好书法。
一代大师吴昌硕拜任伯年为师学画之时已是不惑之年,当时老师都惊叹学生深厚的书法功底。后来历史证明了吴昌硕以书法成就了自己绘画艺术的辉煌。这就是一例有力的佐证。
我这次来北京之前,专程去西安、郑州等地进行了一次文化考察。在西安浩瀚地碑林书法中,真正领悟到了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历代书法瑰宝之恢宏,无与伦比的伟大!书法,必须首先读碑、领悟其中之书道,然后研习其碑与帖,才能得道,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修成正果! 另外,对题在画面上的书法还必须要求书法风格与绘画风格相吻合,由此看来,中国传统绘画对书法的要求特别“苛刻”。
艺术大师陈子庄讲到对于画家的书法要求时说:画家的书法应该比书法家的书法要求更高,写得更好,要求更苛刻。
谈到中国传统绘画【印】的问题,对好多画家来说就更难了。 一般画家都不会治印,都是请篆刻家帮忙刻几方印。殊不知找人刻的印的风格,不一定适合画家本人的绘画风格,那肯定是不行的。正因为如此,我很早以前就开始研究印的风格、构图、构成、书写与刀法之技巧,现在基本上都是自己操刀治印了,还真是其乐无穷。
记者: 据悉,黄永镇先生在艺术上有【金字塔】和【苍天大树】的精辟论断,请简而概之。
黄永镇: 金字塔之所以建得高而牢固,是因为它的基脚坚固而宽阔。艺术也是一样,只有涉猎众多的艺术门类,滋养、丰富其自己的艺术内涵。在画种与画种之间、画科与画科之间、中国画与民间艺术之间、工艺美术之间、建筑艺术之间、雕塑艺术之间,与音乐、电影、舞蹈、电影、戏剧之间,东方绘画与与西方艺术之间,都有一种互补、融汇、创新的内在文化内涵关系,铺垫好这座文化【金字塔】的坚实基座,才有可能去成就、去攀登这座中华民族无比宏伟文化【金字塔】的顶峰!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上下五千年深厚文化的基础,如果把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轨迹形象的比喻成一棵【苍天大树】, 树根便那极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及上下五千年深厚文脉的根基,它吸取养料,供给树干、枝丫叶果生长、发展、壮大的需求。树干就是代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中华传统文脉盛世繁荣时期。而树上的枝丫果叶即象征各类画种、画科、流派、风格的发展、繁荣与创新。因此,中国绘画的发展、繁荣与创新,必须规统在这棵【苍天大树】之下的中华传统文脉上的发展、繁荣与创新的基础之上,去成就自己的民族文化艺术。
反判传统,就是违背艺术发展的规律。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记者: 请黄永镇先生谈谈您的艺术与艺术创新。
黄永镇: 纵观中国绘画的历史,在绘画表现上,一种艺术程式一经形成,无论它是何等的成功和完善,都暗示了它的对立面的存在,如果没有新的艺术形式来完善;甚至取代,很快就会转化成僵死的东西,因此,凡成功的艺术家总是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前进的,总是在艺术实践中不断的创造出新格局的划时代的作品来。
艺术要发展,艺术要创造。艺术要创新,创新必须先“破”,艺术不破不立。破,立也便在其中了。破,需要胆量。立,需要睿智。
我在自己的艺术上涉猎较广,无论是中国绘画、西方绘画,还是姊妹艺术;无论是美术的四大类,还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各画科及各画科中的大写、小写、工笔画等技法、技巧。连环画、年画、版画、“歌”、诗、檐联、书法、篆刻上都下过一番苦功夫,为我的艺术创作铺设好了一条坚持传统理念的艺术道路。
我的绘画艺术有两大迥然不同的题材,和完全不同风格的艺术。
一是巴蜀歌谣为题材。是一种表现地域性很强的农村题材的乡情人物绘画。
二是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题材的【穿越时空】、【易学风水】融创理念艺术。
纵观中国绘画的历史,在绘画表现上,一种艺术程式一经形成,无论它是何等的成功和完善,都暗示了它的对立面的存在,如果没有新的艺术形式来完善;甚至取代,很快就会转化成僵死的东西,因此,凡成功的艺术家总是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前进的,总是在艺术实践中不断的创造出新格局的划时代的作品来。
我是比较系统的表现巴蜀农村歌谣人物绘画艺术的第一位画家。
当代艺术评论家评论黄永镇先生的乡情人物画作品具有深沉的文化内涵,画面构图简练,作品融传统水墨、彩墨技巧与现代观念于一体,把西方绘画的精华与色彩融入中国传统水墨绘画之中,开创了一条融中西绘画的新思路,作品气韵生动、笔墨洒脱、格调高雅、沉静大气、意境深邃而清新,作品富有很强的生活情趣和回归大自然的美。作品以书入画,以形写神,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作品具有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被当代艺术评论家誉为《新文人画的典范》。他的艺术给观赏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的空间。 黄永镇的乡情人物画,与幼少时生活在地地道道的农村有关,他当过农民,有实实在在的农村乡情生活的基础,也了解他们的生活,熟知他们的文化,然而去表现农民的本质,去表现他们的文化、勤劳、淳朴、善良与实在,是黄永镇作巴蜀歌谣题材成功的重要基石,这种平民意趣和文化意识及表现形式上的奇特结合,使作品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品位,无论在国内外收藏界还是在广大的欣赏者中都极聚人气,作品广泛被收藏。
当代文艺理论家认为黄永镇【穿越时空】、【易学风水】融创艺术是为了更好的、系统的表现古代题材的传统文化艺术,以“不变”应“万变”,利用其传统手法、古典人物造型、传统山水模式导入和相关的传统绘画材料去表现其意境与内涵。他是利用【穿越时空】、【易学风水】系统融创中国上下五千年古代盛世文脉、历史名人巨制的第一人。奠定了黄永镇先生在中国美术史上、在当代画坛不可替代的里程碑的重要地位。
我的中国画艺术,就是在继承和发扬了秦、汉、唐、宋、元、明、清以来中国古代人物、山水、书法艺术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熔传统人物、山水、法书为一炉,在创作中采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思路和创作理念,“因心造境,以画运心”,首创先河.是我国从古到今历代画家中第一个利用【穿越时空】的创作理念,大胆的、有机的把一个朝代或两个以上朝代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艺术名人融入在同一个画幅中,以丰富和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深化作品文化理念的表现,扩展其纵向和横向的广度、深度为己任,以新时代的多元化艺术,表现作品的内涵与深邃、墩厚,以及作品在新时代的创意包容性!当代文艺理论家认为:中国绘画已不仅仅停留在‘符号艺术’的技法技巧之上了,这一划时代的【穿越时空】的多元化‘融创’艺术,掀开了当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表现的崭新篇章!开创了中国绘画在题材、思想内涵表现上的新局面!
当代文艺理论家认为:黄永镇先生的中国画艺术作品的另外一个重大突破:作品是在【穿越时空】融创艺术表现的基础上,又把中国国学传统【易学风水】有机的融入传统绘画艺术之中,被文艺批评家称为【黄永镇现象】。这种新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将成为中国绘画新的艺术传统,连接古今,起到承上启下的伟大作用,将永载绘画史册!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华夏书画艺术名家集萃》将编辑出版我的【穿越时空】系列作品。
记者:请介绍一下您在澳门举办的四川5.12赈灾精品义卖筹款的盛况。
黄永镇: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及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的鼎力支持下,以崔世安先生、李本钧先生、澳门展望协进会会长崔世昌等澳门高级官员亲自出席画展剪彩仪式的【濠江友爱-中国著名艺术家黄永镇大师抗震救灾作品大型义卖】,于2008年10月11日---13日成功的在澳门举办,此次画展是中国内地画家在澳门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 共筹得善款1038000元,全部交澳门红十字会转四川省红十字会支援地震灾区建一所博爱学校。即正在建设中的【自贡市雷音乡澳门红十字博爱小学校】,并建立【纪念碑】,以表彰黄永镇大师的伟大义举和无私奉献精神;以及澳门同胞的伟大爱国热忱!
2009年夏季达沃斯年会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
求解达沃斯_2009夏季达沃斯中小企业论坛
三届 夏季达沃斯年会的主题
穿越历史时空的壮美画卷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