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证明自己的价值1——分工方式决定分工价值


 

 
1.            分工的新内涵
分工,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手段。
人类的进步伴随着分工,管理的进步同样伴随着分工。因为分工更有利于专注,而专注更有利于持续地提高专业水平,有利于积累相关的经验。无法想象没有分工,人类是不是能够取得今天的进步。
分工,也是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伴随着人类进步,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对自身社会的了解,人类学会了用分工来记载相应的记录。比如改革开放之后涌现出的各种各样原来所没有的职业:博客、美甲师、宠物医生、职业指导师、色彩顾问、职业化的“群众演员”……,这些工作本身既是分工进一步细化的具体体现,更是一种标志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甚至是一种容忍度的标志。
这里所谈论的分工的新内涵,不是上述“泛泛而论”下的分工,而是有特别所指的分工——如何使管理者承担企业所需要的那部分责任的“分工”。
这种分工与传统分工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明确工作内容的基础上,还需要包括落实责任的形式,等原本不那样被重视的部分。
在企业中,这种分工不同于一般岗位的划分,而是一种更深层意义上的现代分工——如何从分工的角度明确:管理者在工作价值方面;在自身责任落实方式方面;在设计工作结构方面;在设计工作流程方面;在设计工作作业方面,等5个方面到底需要“做些什么”,到底需要“用什么方法做”,以及到底应该“用什么标准评价做的效果”,等问题。
从本质上讲,这样的分工仍然是传统“脑体分工”的一种延续。从作用角度讲,这样的分工与传统“脑体分工”的主要区别在于:
ž    不仅强调管理者的设计责任,也强调管理者的培训责任,也就是要求管理者帮助被管理者进行有效的思考,明确评价自身思考效果的标准;
ž    强调“有效地做”。也就是在过去要求管理者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从定义问题开始,不仅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更努力寻找富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我曾经就职于这样的企业,当销售量较上一个年度同比下滑80%时,常务副总还频频召开各种会议,要求:严格考勤,统一着装,评比卫生,盘点办公用品等。
这种情况不仅反映出这位副总的无能,更反映出企业制度的缺陷,尤其是在分工方式方面有巨大的漏洞——
ž    (指具体的管理位,具体的负责人)
ž    在什下?
ž    须关注什么问题
ž    承担什么责任?
ž    实哪些工作?(包括使用什么样言,采取什么样的行
等一些涉及如何管理管理者的,最基本的事情尚没有澄
 
 2.        管理者的职责
企业必须明确,再明确管理者的职责!必须明确落实这种职责的具体方式和具体标准。
任何企业都需要管理,这已经成为常识。但是什么样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管理?这似乎又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
有一点可以明确,不论什么样的企业,也不论企业将要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都必须首先明确管理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并且将评价这两种价值的标准和方法加以落实。明确“管理职责的具体方式和具体标准”,就是充分发挥分工的作用,落实分工的新的内涵。
管理的核心价值是提高创造财富的效率和效果;管理者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为他人的贡献增量提供服务——“提高创造财富的效率和效果”就需要定义什么是财富,以及明确创造财富的方法的有效程度;“为他人的贡献增量提供服务”就必须首先明确要求他人贡献什么,以及需要自己提供什么服务。
笼统地讲就是划分程序化的和创新性的两种工作,再将积极主动的和相对消极的两种人具体地分配到不同的工作中去。具体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帮助员工认清工作的实质;提高分辨工作方法有效性高低的能力;努力改善工作成果的可传递性。
只有当企业有能力通过制度具体明确:“用什么方法帮助管理者实现自身价值”,“用什么标准评价管理者的价值”时,企业所建立的管理模式,所采取的各项管理制度,才能够真正为实现管理的价值服务,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才能够进入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的理想状态。
 
 3.        作为工作向导的“问题”
在所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一直伴随着问题,也必将继续伴随下去。只有那些能够解决问题的管理者,才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
正确地认识问题,不仅是企业顺利发展的关键,也是管理者证明自身价值的需要。要正确认识问题,就必须回答像“什么是问题”,以及“问题是怎样产生的”这样的问题。
没有比较就没有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将因比较标准的不同而不同!选择更有价值的问题去处理,将有效地提高管理者的价值。
制定了什么样的比较标准,就意味着将要面对什么样的问题,或者选择面对什么样的问题。将各种单一的比较标准体系化之后,发现问题、描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能够得到巨大的提高,从而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使管理者有效提高自身的价值。
因此可以这样讲,企业选择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决定了企业将制定出什么样的比较标准和标准体系,而通过这样的标准发现出的问题必将成为企业工作中的“向导”——决定企业关注什么,决定企业需要动用什么样的资源解决问题,解决这些在比较后产生的各类“问题”。
上述的逻辑对于管理者个体而言同样适用。
在制定具体标准,以及将标准体系化的工作中,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必须承担主要的工作,这也是落实“管理职责的具体方式和具体标准”所需要的。
管理者与问题系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被管理者与问题系,,反的是管理者被管理者之。因此,管理者必明确告诉并随时被管理者如何发现问题、描述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