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水泥行业结构性过剩已初露端倪。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40条,产能5000万吨,还有17条生产线在建设当中,若明年完工,湖北水泥产能将达到7500万至8000万吨。若再上新的项目,湖北的水泥生产在布局和结构上将会出现失衡。《产经周刊》:目前,整个湖北省水泥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
周豫鄂:受到来自资本和地方政府投资热情的追捧,我省水泥行业已经连续5连高速增长。针对这种情况,省建材行业投资促进中心会同省发改委,针对我省水泥工业发展现状开展了一次联合调研。调研发现:我省水泥产能全面过剩。
到今年上半年,全省已建成投产新型干法生产线43条,新型干法熟料产能4050万吨,全省水泥总产能达到7800万吨,目前在局部地区出现了产能过剩。
今年1-5月,全省水泥行业生产水泥2530万吨,同比增长20.29%;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87.62亿元,同比增长33.66%;完成工业增加值31.27亿元,同比增长25.57%。5月份,当月完成工业总产值21.28亿元,同比增长17.18%,环比增幅比1-2月、3月、4月分别回落39.18、20.06、7.88个百分点;当月生产水泥620万吨,同比增长11.39%,环比增幅比1-2月、3月、4月分别回落23.49、3.7、0.67个百分点。
进入5月份,大部分企业先后多次下调价格,与4月份环比全省水泥平均销价下调40元左右,现在有些企业已经在成本线以下销售,全行业处于亏损的边缘。《产经周刊》:为什么会出现亏本销售的情况?
周豫鄂:其主要原因:一是上半年建成投产8条新型干法生产线,新增水泥产能1200万吨,产能增长过快;另外,预计下半年还有7条新型干法生产线投产,新增水泥产能1025万吨,明年将有8条生产线投产,新增水泥产能1405万吨。
二是河南、安徽、湖南等省市的一些水泥企业为了消化产能向我省倾销抢占市场。一般认为,水泥是短距离产品,运输半径一般不超过200公里。但是,现在的流通发展比较快,稍不留神,周围厂家的水泥就会进入湖北的市场。进来的量虽然不大,但价格较低,会造成整个市场价格的低迷,企业效益普遍下滑。与湖北相接的河南、陕西、湖南、四川等省份,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也比较快。如果湖北省的水泥价格不下降,或者停产,外省的水泥企业就会低价来湖北进行倾销。现在,外省的水泥都在价格上进行竞争,湖北水泥价格只要稍微一提,他们就进来了。
以襄樊为例,河南南阳的水泥送到襄樊每吨也就200多元,使得湖北省的水泥价格根本就没法提高,而不能提高价格使得水泥在进行亏本销售。
宜昌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宜昌水泥生产本身就过剩,由于三峡大坝拦着,从上游运输到宜昌的水泥不是很多,然而从下游运到宜昌的水泥却很多。而且,长江水运对于运输水泥这样的价值重量比小的产品又具有优势,因此,很多下游的水泥厂就顺着长江水道向宜昌销售。
三是由于川、渝、陕等地价格下滑,我省一些水泥企业的外销计划受阻。
四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我省水泥的市场需求增量相对有限。《产经周刊》:这次调研对我省水泥行业发展提出了哪些建议?
周豫鄂:能做到控量、保价当然好。浙江在限量、保价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浙江省地处沿海,限量、保价具有地缘优势。湖北地处中部,周边各省份的水泥企业都可以到湖北来进行销售,因此,湖北要做到限量、保价困难很大。
产业的空间布局应根据资源、市场需求进行调整。现在水泥企业的竞争力凭的是成本、管理、规模。在新的一轮竞争中,有能力的企业若要掌握市场控制权的话,就一定要参与市场竞争,并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否则,有些企业可能因为扛不住低价格而被淘汰出局。因此,政府要积极给予大企业支持,鼓励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真正做到结构优化,提高效益。
现在有很多粉磨站迫于市场压力希望与大企业联营,或者希望大企业来收购。华新水泥最近两年做了一些兼并、收购和重组工作:兼并了随州的一些水泥企业,对粉磨站进行了结构调整,收购了鹤峰的一个新型干法生产线。政府和银行应该出台一些支持政策,包括银行贷款等,推动行业发展。(记者占林涛 李高产 实习生吴思)
亏本销售:不得不做的“填空题”————访湖北省建材协会秘书长周豫鄂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