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真假胡斌的人需要道歉吗?


赵大华/文

  一位博友撰文,认为杭州富家子弟胡斌在狱中与其老师同学见面的录像公布之后,网民们所质疑的真假胡斌这件事应该是尘埃落定了(我却不以为然,但是希望如此)。因此,他认为,质疑假胡斌的人“要向社会道歉,如果道德水平再高一点的话,也应该向被质疑的相关行政机关道歉”,为社会做出一个知错道歉的表率。我对这位博友的大论不仅不敢苟同,而且认为它是一种可笑的谬论,应该给予澄清。

  这位朋友简直是看错了是非、颠倒了黑白。质疑者为什么要道歉?真正需要向受害者和整个社会道歉的,是一向弄虚作假、欺骗舆论的行政机关和相关官员!群众的质疑可能有时候不很正确、不太准确,但是绝大多数质疑却是掷地有声,直捣丑恶本源的,并以此推动着社会进步。就拿杭州飙车案来说,如果没有网民从一开始就执着地质疑,包括质疑所谓七十码的随意表态,能有今天这样的判决吗(尽管这个判决仍然不能为许多群众所接受)?政府的行为需要接受群众的监督,而质疑就是一种最直接、最方便、最有效的监督方式。作假是常见的权力腐败,道德水平低下的人是营私舞弊、不惜作假的政府官员,而不是勇于起来质疑的群众。群众有权质疑政府行为,并将质疑进行到底!

  如果政府就自己的谎言过错向民众道歉,成为一种“道德水平”不低的证明,那么你也许可以说谁质疑错了就应该道歉。但是,那不是一个正常国家的行为方式。民众的质疑只有不受约束,无需道歉,这个社会才会有进步。在这个道德价值体系已被严重破坏的时代,需要做出“知错就改”的表率的,首先是政府,是弄虚作假、欺骗社会、坑害民众的官员,而不是对政府和官员言论行为表示质疑的群众。

  一位跟我持相同见解的博友进一步坦率指出:质疑“假胡斌”事件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众所周知的公开的秘密,那就是中国的社会矛盾已经非常尖锐,官府和平民的矛盾,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的矛盾,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已经发展到了令人乍舌的程度。遗憾的是,目前中国没有人能够提出任何有效措施以减弱这种矛盾。如果社会矛盾得不到缓和,别说一个“假胡斌”事件,就是更严重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实际上,认为质疑者应该道歉的博友实在是缺乏宪法意识。根据宪法,公民有批评监督政府机关的神圣职责。官员早已养成了一种口头禅,把质疑、批评政府的人习惯地称作“不明真相”的群众。既然如此,在许多事实面前和新闻背后,政府为什么害怕向人民群众公开事实真相?相反,不少官员却总是要互相袒护或互相推诿,千方百计掩盖事实真相,甚至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不惜编织谎言,敷衍了事,颠倒黑白,愚弄群众,草菅人命。这样的事例难道还少吗?

  质疑是公民参与社会监督和政治管理的一种具体途径。有质疑存在,说明群众希望了解事实真相,对公共事务的疑点表达自己的异议,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事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在一个公民社会里,广大公民通过质疑要求公仆向自己汇报工作,纠正偏差,从而实现对政府的管理制约,提高政府的道德和行政水平,更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生活方式。作为一种公民权力,质疑就是把问题置于放大镜下进行分析,大家希望通过质疑进一步了解情况,弄清事实真相,就不存在所谓对与错的问题。法律保障公民有对任何社会事务进行质疑的权力,而政府则有对公民质疑做出及时负责的回应解释的义务。

  包括广大网民在内的人民大众,都是善良的,讲道理的,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泾渭分明,充满智慧,更代表着社会上的最高道德水平。他们知道什么样的事情必须质疑,打破沙锅问到底,而什么事情却不应该去起哄、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亿万网名的眼睛合起来,更是雪亮无比,堪比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比如,山东省滨海市一位高考生亲属发帖,认为有人将这位高考生600多分的高分有意涂改成了200多分,导致未能被高校录取。可是,这种难以服众的说辞,几乎没有获得网民的任何支持,没有人跟着他们向有关当局质疑发难,相反却有网民对其进行了规劝批评。

  由于人民群众平时没有话语权,缺乏向上沟通、横向沟通的有效渠道,上访的路不仅艰辛还充满着危险,告状的路更是充满着变数,且要担负更多物质上、精神上的成本,互联网络可能是群众突破这些人为障碍、政治藩篱的最后的途径方式,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志,其中就包括对政府机关政策和官员言论行为的种种质疑,并获得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胞的声援支持。政府机关有义务真心诚意地回答群众质疑,反思问题,整肃败类,纠正错误,避免过失。即使有时候群众质疑在方式上不够文雅,他们也无需向被质疑的公权机关道歉,而公权机关也没有权力要求质疑者道歉,更没有权力以此为由对质疑进行封杀打压。

  没有广大网民锲而不舍的质疑争辩,勇敢捍卫自己人身安全的邓玉娇能够被免于刑事处罚吗?相反,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又有多少冤假错案因为没有办法让人质疑而形成冤假错案!我们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是广大群众公民意识迅猛觉醒的时代。事实证明,对于社会来讲,小质疑小进步,大质疑大进步。为了社会的进步、群众的利益,让我们打破一切思想桎梏和人为禁忌,对所有应该质疑的东西坚决质疑,将质疑进行到底,不允许权势者相互勾结、营私舞弊、为所欲为、坑害群众。质疑者不但无需道歉,反而应该受到鼓励保护。要求质疑者道歉的谬论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