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的偏见让房地产成为窦娥
很多人认为房地产对于生产的发展没有好处,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产生这种错误的观念的主要原因是对服务的一种错误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农抑商的政策,就是基于这种错误的观念,经济没能有效地扩大再生产,导致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
首先,无论你是从事什么产业的,你所交换的不过是为别人提供一种服而换取别人的另一种服务罢了。农民提供的只是满足你胃口的服务,粮食只不过是其实现形式而已;工人提供的是各用途的产品服务;第三产业也是如此,提供的不过是一种服务。总而言之,你不给别人提供某种服务,就别想持续地得到别人的服务。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房地产不过是为你提供一种满足你住房需求的服务。这种服务对整个人类的发展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第二,房地产产业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一个产业,而是一个产业集群。在这个产业内有金融融资、建筑、装修、买卖等等,而这些具体的小行业又各自联系到自己的上下游产业,房地产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科技支持,可以诱发科技的进步,如此等等,作为一个产业集群房地产产业是经济发展动力一个不可缺少的动力源。
第三,开发商在中国实质上是一个金融家,在中国银行都是国有的,很少金融家,而一个大国发展,怎么可能没有金融家呢?于是,很多开发商就成了不具名的金融家,成为融资的高手,成为整合各个环节的要素的裁缝师。现在自有资本降低到20%,他们就是用20%的资本撬动80%的资金,这也是一种企业家的才能。众所周知,企业家才能是生产的四大要素之一,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第四,为什么不是其他产业在金融危机中发挥关键作用,而是房地产产业成为支柱。这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初中期,更多的需求的是房子,而不是其他。如果很多人需求粮食,反映在价格上涨,会有更多的人生产粮食。物以稀为贵,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减少这种稀缺性,让这个短板变高,就不会有更多的需求去追逐有限的供给了。除了增加供给还有其他办法改变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现状,还能不损害人们的正常需求,恐怕很难找到。办法只能压制人们的需求,但压制终归是没有解决人们的需求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过剩经济的社会,更重要的是需求怎么增加,没有需求生产越多死得越快。既然大家有这种需求,凭什么打压人们的正常合理的需求呢?
大家都在担心世界会不会陷入滞涨,和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一样。事实上,为什么会出现滞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某些产业过热,而另一些产业太冷,一半收缩一半高烧。但是,我们要注意,一般来说,房地产不会导致通胀,所谓的房地产热了,然后出现了通胀,并不能说明房地产过热是通胀的诱因。事实上,往往是社会上已经出现了通胀,很多资金为了避险、保值或者增值进入了房地产,而不是说房地产引起了通胀。
中国只要能够控制好农产品和资源类价格,只要能防止国际原油价格引起的国际大宗商品大涨引发的输入型的通胀,基本上就没有太大的通胀风险。反而是错误地把资金赶出避险的房地产和股市,会引发可怕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胀。从某种意义上说,房地产对通胀是有抵制作用,对通缩更有抵御的功能。
很多人拿日本的例子来恐吓中国,其实,日本之所以陷入长期的滞涨,恰恰是房地产完蛋的结果,他们没能有效地遏制国际游资利用汇率的手段进入房地产,结果把房地产炒翻了天。还有,日本的衰退实质上是周期性的衰退,连最后的房地产稳定经济的功能都给人搞掉了,才导致漫漫衰退。你把房地产都搞垮了,哪个国家能不衰退呢?试想,你的房子都不能保值了,还能有什么更安全呢?黄金是禁止收储的。
中国大多的家庭都有房产,如果他们的房产价值贬值的话,相当于他们的身价下跌,他们自然会捂住口袋,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特别是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内需尚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有效启动的情况下,特别是在过剩产能还没有消化完毕引发的很多产业是在收缩的情况下,保持我们能够保持的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无论是对经济增长、储蓄安全、金融风险、老百姓的就业,都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