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国股市“涨过头和跌过头”的怪现象



 

周贵银    作者为上海智博方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www.zhibofanglue.com)

 

自从股改之后,中国股市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那就是“一涨涨过头,一跌跌过头”。就像2007年谁也没想到上证指数会到6000多点,更没想到的是,两年不到的时间上证指数又跌到了2000点以下。就在大家极度恐慌的时候,中国股市出现了反弹,而这一反弹不要紧,超出了所有机构的预期,而这种涨过头的趋势更甚于2007年。如今,一旦大家意识到行情结束时,指数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式连续下跌。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种现象呢?

 

我们先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如果说是中国的投资者太不成熟了,那就有点太官方话了,但这却是事实。如果投资者都是成熟的,市场就没有任何投机了,没有了投机,市场也就没有了活力。但是笔者在这里说的却是机构投资者的不成熟。上轮牛市中,4000点上方的行情是由基金导致的。当然基金可以说是由于制度的限制,我发出来就得建仓。如果要这样追根究底的话,我们还要去怨管理层为什么要批准了,还要怨基民为什么去申购基金了。但是,如果基金管理公司不去申请发行基金,管理层批什么呢?基民认购什么呢?这就是中国股市的顽症所在。基金管理公司是吃管理费的,我能发的出去,我就能吃到管理费,我现在能发出去,为什么不发呢?谁还去管发出来买股票到底是安全还是不安全呢。看来还是中国的基金管理制度有问题。如果基金管理是看绝对收益的,我想一切都会有所改观。不管怎么说,机构投资者是无法推脱责任的。如果说发了基金就得建仓是基金没法决定的。那么在3000点下方拼命止损也是自己没法决定的吗?他们或许说这是由于基金排名导致的。人家都卖股票,你不卖,就的净值就会落后,落后了基金经理就会下岗,投资总监就会撤职。看来,基金排名又是个问题。我们再说这轮反弹。基金是看经济做右侧趋势交易的。等宏观经济转向后才开始确认要做多还是不要做多。但是等宏观经济转向后,指数肯定是涨了一段了。这就决定了基金要落后指数了。这种投资理念是注定要落后指数的。因为股市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当基金净值增长落后指数的时候,为了让自己好看一些,拼命的买自己的重仓股,让净值提升,其实就相当于自弹自唱一样。结果净值是上来了,但是你要卖给谁呢?现在谁也不是傻子。结果,市场又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那就是基金领域的相互践踏。为了让自己的排名靠前,除了提高自己的净值以外,也可以去抛主要竞争对手的重仓股,让对手的净值下跌,这样,自己的相对排名就靠前了。这还真是一个怪现象,资本市场成了机构相互践踏和残杀的场所。当然,以机构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这种不成熟只是涨过头跌过头的一个因素。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货币现象越来越明显。击鼓传花式的资金推动成了趋势投机者的天堂。原来中国股市的参与者只是一部分居民储蓄或者少部分机构投资者,现在队伍庞大了。国际游资、银行信贷资金、金融机构资金、个人大户、产业资本等等。而这些资金哪一个不具备信息上的优势,哪一个不具备三头六臂,哪一个不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呼风唤雨。说来说去,中国股市上的能人太多了,而且,能人炒股的也越来越多了。人家都说股市是合法抢劫的最好场所,通过股票价格的膨胀与收缩,财富就从一个人的口袋转移到另外一个人的口袋,而且还不收所得税,有这样好的获利场所,谁还愿意做实业。不光是二级市场的参与者,连一级市场的发行主体上市公司都把股市当作捞钱的场所。这么多年了,上市公司在股市中融资了多少,又贡献了多少,大家都清楚的很。其实说白了,中国股市缺乏一个最基本的信仰。所谓的价值投资在股改之后反而越发显得苍白无力了。价值投资让你没法理解3000点到6000点的行情,价值投资会让你在2500点下方买进后继续深套,价值投资会让券商研究员的投资评级一改再改。看来,中国股市的投机氛围越来越明显。逐渐的,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只要击鼓传花的游戏可以玩下去,就可以放心做多或者做空。一旦行情转势了,就看谁跑的快,这样看来,7·29之后的飞速下跌就没有什么理解不了的了。

 

抱怨没有用,我们不能改变这个现状,或者说是我们没法改变的,我们只能去适应这样的市场环境。尤其对于中小散户来说,趋势性右侧交易是不得不去遵循的。这样虽然会少得部分利润,但是总会让你获得绝对收益。而这就足够了,我们本来是拿自己的钱去盈利的,不是赚管理费的,关心不就是绝对收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