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与“检察机关基层行”[图]


国家一级作家、诗人赵丽华及著名作家、诗人洪烛也在这次沙龙之中。他们是作为网络博主参与北京市检察院“检察机关基层行”而偶然遇到这次活动的。检察官的读书热情让他们感到非常意外和高兴,他们充分肯定了读书沙龙的品位和水准,尤其是在收到东城区检察院向博友们赠送的东城检察官论文集、文学作品集之后,更为检察官的才华和学养而赞叹。

洪烛与单补生老师与检察官座谈                           

读书·分享·进步[正义网-检察日报]

   对待一本好书,最高的礼遇当属与同道分享,正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于是,一壶咖啡,几杯清茶,笑语闲谈中交流读书心得;一段荐语,几句点评,三言两语即可以开拓视野,点燃思想———7月30日下午,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读书社的读书沙龙活动即在这样轻松惬意的氛围里展开。

  沙龙设在院办公楼的咖啡厅。圆桌。沙发。落地窗前一张中式小茶几,即是主题发言席。茶几后一幅“东城检察读书社”的大型背板,古雅而安静的颜色,若隐若现的工笔荷花,还书写着许多读书人喜欢的句子,比如:“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的环境,已经预备了让人暂时忘却繁杂事务,且静下心来,读几页好书。

  这次读书沙龙的主题是“再读《潜规则》———深入理解当代中国现实国情”,话题听起来比较沉重,主题发言人、公诉一处的李小萌却把将近四十分钟的发言讲得风生水起,兴趣盎然。他认为读《潜规则》比看《明朝那些事儿》更过瘾,因为“不仅是看了历史故事的热闹,更沿着作者的历史分析方法在咂摸历史”,于是,他从吴思的《潜规则》谈起,围绕“深入理解当代中国现实国情”的主线,穿插以小故事和时新案例,陆续介绍了吴思的《血酬定律》、李昌平的《我向总理说实话》和《大气候》、时寒冰的《中国怎么办———当次贷改变世界》等书,听得座中二三十人全神贯注,忽而会心微笑,忽而连连点头。

  主题发言之后是点评环节。仍然是自由轻松的方式。可以让主题发言人“答记者问”,也可以讲述自己的看法。支学军、杨剑宁、游小琴等读书社“社员”就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和检察工作实践,阐释了自己对于“潜规则”及国情民情的理解。作为嘉宾点评,东城区检察院的温长军副检察长希望大家结合工作实际读书,把读书作为丰富人生、完善人生的手段,而田宏杰副检察长则兴致勃勃谈起了自己的“读书观”:为什么要读书、怎么样去读书……她说,读书社采取沙龙形式,就是要平等地对话交流,相互启发,有所收获。

  据介绍,这是东城区检察院读书社自从6月10日成立以来的第4次活动。在该院的9个检察文化社团中,读书社是最先成立的,以“快乐读书、分享智慧、共同进步”为创社宗旨,不定期地开展专题座谈、好书推荐等活动。目前已有成员40余人。检察长娄云生就是读书社的“社长”。

  国家一级作家、诗人赵丽华及著名作家、诗人洪烛也在这次沙龙之中。他们是作为博联社博主参与北京市检察院“检察机关基层行”而偶然遇到这次活动的,一同前往的还有其他7位博联社博主。检察官的读书热情让他们感到非常意外和高兴,他们充分肯定了读书沙龙的品位和水准,尤其是在收到东城区检察院向博友们赠送的东城检察官论文集、文学作品集之后,更为检察官的才华和学养而赞叹。

  3个小时的读书沙龙结束后,一位博联社博友在博客上写道:“我深切地感到,如今的检察院人员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批高文化素质的新生一代成为了检察官的主体……”

(自左至右)刘增荣、冯亦菲、刘扬、周一渤、夏骏、单补生、洪烛、方文(张剑摄)

                     网络博友受邀请与检察官面对面[北京晨报 ]

晨报讯 (通讯员吴敏)昨天下午,在北京市检察院的组织下,网络博友周一渤、洪烛、夏骏等人员来到西城检察院,与公诉部门的检察官进行了座谈。据悉,这在本市尚属首次。

  在座谈中,博友们就各自关心的法律问题对检察官进行提问,检察官根据检察公诉工作制度和诉讼程序一一作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