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不解风情


 

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和实践,本该是充满了情趣的。这或许也是有别于人与动物,或者另一方面有别于机器的区别之一吧。
人们总是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徘徊、彷徨。有时候是缘于社会发展的现实,但有更多的时候,却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所至。
科学(尤其是医学、心理学,甚至于美学等等),总是把原本人们引以为乐的一些生活行为或细节,以冷冰冰的学术理论加以解释,使原本应当生动、有趣的事情,变得刻板、无趣,甚至引起恐惧。
 
就不妨说接吻这样一种行为。长久一来,它应该是男女情爱进入某种小高潮之时的升华之举,可是,医学上看,这样的行为,却有一些不卫生的嫌疑,似乎还是传染病的传输渠道之一了。
另外,像审美,如果不多加注释,人们的审美行为一定是充满了无限的情趣的。但是,以心理学的眼光一看,那就只是一种纯粹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动过程。人们或许在聆听一段美妙乐曲时,会产生些许奇异的心理感受,但在心理学家看来,这只是人的听觉和神经系统对于外来声波的某种本能的反应而已。
还有,当我们端坐于恬静的一隅,品尝着一杯暖暖的咖啡;正当我们为香浓的咖啡而陶醉不已时,医生不合时宜地提醒我们了:咖啡不利欲钙的吸收,少喝为妙。
 
甚至对于人间最高的情感——爱,科学家则是这么解释的:性吸引力和择偶判断与人体外激素有关,人体外激素由皮肤制造并释放于周围的空间,通过人的犁鼻器感应,传入下丘脑。人体外激素可以是欲望的火种,反之也可以是强力灭火器。两个人如果外激素相谐,进而传递彼此吸引的信息,成双配对的几率自然比较大。这就是爱的“物质基础”。
根据英国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人们的鼻尖里藏着一种特殊的器官,叫犁鼻器。虽然现代解剖学还没有发现这个器官,但它的作用对人的行为影响非常之大。它能感受到他人散发出的各不相同的生物信息,从而找到自身在遗传学上最需要的优秀基因,从而实现互补,为下一代的基因优良创造条件。
这一发现解释了人们喜欢一个人却说不出理由的奇怪现象。特别是那种一见钟情的感觉,科学家们认为在完全互不了解的情况下会忽然喜欢上一个人,就是这犁鼻器的作用结果,正是犁鼻器发现了自身非常需要的生物信息,而对大脑的暗示作用。
 
瞧瞧,任何一种浪漫的行为,都可以找到一种科学来解释,爱情,科学解释为是很多种激素的分泌,爱情保质期最多为8个月,激素不产生了,爱情也就没了。
 
有时候想想,做人还是“笨”一些的好。否则,本来已经拥挤在这么一个物欲横流的价值社会中了,还让貌似高贵的科学来这么“黑色幽默”一下子,实在是摊薄了本已不多的生活情趣。
看清了科学是一种无趣的东西,在某些场合,且与它相忘于江湖吧。
 
                                 感于20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