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整治张氏集团污染竟举步维艰


  西宁张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氏集团)大通仔猪繁殖基地每年有30余万吨养殖废水仅由化粪池简单处理后直接排入北川河,对北川河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多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和多家部门采取各项措施督促张氏集团进行污染治理,然而至今依然每天有大量的养殖废水仅由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源源不断排向北川河。

  每年30万吨废水排向北川河

  位于青海省大通县宁张公路73号的张氏集团大通仔猪繁殖基地,养殖规模为20万头仔猪繁育项目,该项目于2000年10月投入生产,生产废水直接排入北川河。

  据了解,2002年,在省、市、县环保部门的多次督促下,张氏集团补办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因未按环评要求落实废水处理设施建设,故该公司20万头仔猪繁育项目至今没有进行环保验收。该基地生产废水在未处理达标的情况下,每年有30余万吨养殖废水仅由化粪池简单处理后直接排入北川河,对北川河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

  根据大通县环境监测站多年实际监测数据,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平均排放浓度达到1650毫克/升,超过《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16倍;悬浮物平均排放浓度达到600毫克/升,超标9倍;氨氮平均排放浓度达到250毫克/升,超标17倍。自2000年以来,每年直接排入北川河的化学需氧量达495吨、悬浮物达180吨、氨氮75吨,严重违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2008年4月份,30万头二期扩建项目在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情况下擅自开工建设,2008年10月份已完成基础建设施工,现已责令停止建设。

  整治污染举步维艰

  张氏集团大通仔猪繁育基地的环境违法问题引起了省、市、县政府及国家、省、市、县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多年来多次通过现场检查督促其进行整改治理,为此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2008年7月,省、市环保部门在“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中将该项目列为重点挂牌督办项目。省政府有关领导也曾专题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其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后在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的督促下,2008年9月,张氏集团提出了废水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方案。随后,由市环保局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技术论证,帮助企业解决了治理工艺和技术问题。2008年11月,市环保局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有关规定,以项目违反“三同时”制度进行立案查处,提出了整改要求,并予以了行政处罚。

  由于该企业治理工程进度缓慢,市环保局于今年2月23日,以西宁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名义,再次就张氏集团大通仔猪繁殖基地有关环保问题下达了督办通知,并组织召开了现场会,上门约谈了企业负责人,明确要求企业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限期完成整改,要求其积极筹措治理资金,确保在建污水治理工程进度,限于2009年10月30日前建成使用,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责令企业停止二期扩建项目建设,尽快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限于2009年6月30日前完成环评手续。张氏集团负责人当时承诺于3月中旬开工续建污水治理工程,力争在限期内建成投产,二期扩建工程环评将尽快联系编写,并在限期内报批。

  5月17日,环保部西北督察中心及省环境保护厅就张氏集团大通仔猪繁育基地污染治理项目进展缓慢问题紧急约谈了该企业主要负责人,随后市环保局按约谈内容安排市环境监察支队和大通县环保局做好督促整改工作,市政府有关领导和市环保局领导多次到现场督促其整改。在此期间,张氏集团负责人表示要尽快保证治理资金,按约谈要求落实治理任务。6月11日,市环保局就张氏集团污水治理资金没有及时到位污水治理工程再度停工问题,再次约谈企业主要负责人,明确要求企业尽快筹集资金开工建设,并按督办要求9月30日之前完成基础建设,10月30日之前完成调试工作,并投入运行。但由于该企业以废水治理工程资金筹措困难为由,至今没有正式恢复治理工程施工,整改工作收效不明显。

  污染治理依然遥遥无期

  据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张氏集团大通仔猪繁育基地仍然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其大通仔猪繁育基地项目未按环评批复落实相关污染防治设施,未按要求履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项目未经环保验收,擅自投入生产;养殖过程产生的废水只是由化粪池处理,生产废水长期存在超标排放问题,对北川河水体污染严重;二期扩建工程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违规投入建设。

  为切实落实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的《西宁市“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消减目标责任书》中的目标责任制,根据《西宁市2009年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的要求,7月4日,西宁市环保局和大通县政府与张氏集团协商该企业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事项,但该公司拒绝在《西宁张氏集团大通仔猪繁育基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书》上签字,整治污染依然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