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悖论王石》之强悍篇


  王石,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

  王石是一个军人,也就是说,他是一个从军人走向企业家的人。

  王石,又是一个家在广州,却长期工作在深圳的人,也就是说,他是一个伴随深圳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的人。

  王石,确实是一个“暴君”式的管理者。主要是因为他曾经是一个军人,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实环境决定了他的个性需要。

  王石,我见过他两面,但是都是相当于没有见过。因为无所谓,所以在此也就不好多提了。

  王石,是我内心比较佩服的人,所以他的书和博客我经常看。特别是《道路与梦想》,我都看了很多遍了,但是,到了广州书城,还看到一大堆摆在显眼的位置,而且很多媒体还不断的鼓吹着。

  这篇采访,还是有些“敌意”般的采访,这个也是很正常,不论提问者,怎么含蓄,还是看出这位记者用心的“险恶”,对于王石来讲太小意思了。

  我解读这篇文章的含义就是:一般人,因为不是个别的企业家,总是处于大众层面,包括某些记者,对于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处于一种“不可思议”的的态度和观点。

  公平的讲,王石这样的态度已经够好了,这样的做法已经够亲切了!

  改革开放的初期,拿现在比已经过去近30年了,那时候的环境完全是计划经济的环境,王石的叛逆是绝对的先进工作者;那时候的环境,谁不是找关系呀?所以,王石的做法,大逆不道就是改革开放思想的精髓。

  王石的管理方法,就是要听话的员工。不好意思,虽然我现在还不是大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但是,我和我的朋友都是这样的要求,喜欢“小孩子”的员工,也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哪怕他水平差,但是整个企业管理不会产生内斗。我在老家的国有企业就曾经传播过一句话:一个中国人,可以制服一个日本人;但是,三个中国人,却斗不过一个日本人。

  所以,王石的天马行空是对的。直到现在,企业也需要这样,说句画蛇添足的话:为什么北方的很多企业不能做到南方的企业那么多的成功呢?就是因为南方的企业开放程度高,或者说:比较现实。

  特别介绍:捐款的问题。地震的时候,我在某个厂当厂长,听到这消息后,我第一时间问员工:是不是我们应该捐点钱给灾区,给我们企业添点好处呀?当时,没有人回应。后来随着时间的深入,全国人民都捐款,我们周边的社区正式发来通知,要求捐款,我作为厂长第一个捐款,我仅仅捐了20元,后来,其他员工都没有办法多捐,后来一些熟悉的员工也是对我说:厂长捐的太少了,我们想多捐多没有办法。

  你看,我的处境和王石不是完全一样吗?因为我是谁呀?所以无所谓。

  还有一个实事是:香港的后来慈善总会呼吁:不要再捐了,因为已经够了。但是迫于压力,迫于社会的要求,王石这个独行侠注重民意,高傲的屈服了,捐了一个亿。

  在此,作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告诉王石,保持自己的性格总有人懂得欣赏!

  提醒王石,你不独行,你就不是王石了。

  警告王石,你管不好自己的心,你就管不好你的企业,更管不好整个社会关系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