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治国思想的现代承接与突破创新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和文化的转型与变革,中国共产党已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在当代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根本重大变化。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文化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执政党要领导人民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批判地继承自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加以发展创新来丰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思想。

    1、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坚持科学执政。《周易》对宇宙平衡秩序的揭示,反应了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基本原则,自然界的变化并不是由于某种超然的或外在的动因所造成,具有朴素的唯物性质。这种朴素的态度适应“顺天应人”的需要,给中国历史定下基本格调就恰恰就是循环论孟子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焉”,董仲舒的王朝“三统”循环论以及宋代邵雍元、会、世、应的先验历史发展模式,都是如此。这种思想总体上给历史发展龙笼罩上神秘气息,极容易制造历史迷信,却也反映出中国过去的历史在现象上是世界上轰轰烈烈的,但在本质上没有实现自我突破。1945年,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时曾和毛泽东谈到,一个政权大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是中国历朝历代跳不出的“兴亡周期律”。科学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的核心,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实践,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按照科学的思想、理论、制度和方法来执政,才能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办事,摆脱周期率的支配,在不断自我突破、自我创新中实现大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以正治国。中国古代的王道与霸道,虽然在如何治理天下的问题上持不同的态度,但都是代表了由君主、地主贵族组成的统治阶级的利益,其所怀目的和所用手段,都是为了使人民臣顺、效力于少数统治者,建立和维护以君主为中心的一统天下。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采取什么方式治理国家才能做到长治久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作出具体回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在中国古代治国史上,用德治多而刑治少的,是五帝之政;刑治、德治参半的,是三王之政;治多而德治少的,是五霸之政;纯用刑治,立峻法,行苛政,虽暂时强盛而不久灭亡的,是秦之政。历史证明,王道或霸道,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偏执一端,偏离正道,终招败亡。“政者,正也”。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必然需要是在取王霸之道而升华的基础上,注入新的血液,探索执政兴国之道,开创和实行正确的治国方式。我国处于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执政兴国是立于工业文明、市场经济基础之上,根本不同于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自然关系的经济基础,治国理论必须兼备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历史前进的导向性与社会影响的积极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治国思想中,在宗旨和目的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致力于广大人民的幸福,把人民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治国施政准则。在治国的路径上,致力于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特别是发展唯一能够带来人类文明的创造性劳动,藉此推动国家的振兴和社会的进步;在发展战略和部署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致力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为治国理论的逻辑起点;在意识形态建设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既批判旧的思想文化和道德,又建设新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从文化创新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加快发展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动力。从德治与法治的辩证运用上,积极引导、规范展社会及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吸收古今中外治国实践,针对当代中国实际提出的。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对于在新世纪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3、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治国。《周易》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基本核心,对后代中国社会有重大影响,创造出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经济繁荣发展的良好的社会局面。但是囿于特定历史时空和阶级的局限,专制对民主的否定,伦理对个性自由和法制的否定,以及人身依附对平等观念的否定,决定了民本主义不可能发展为民主主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决定了党执政兴国的政治文明超越民本思想。第一,理论上由“君权神授”到权力民授的超越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党要承担起人民和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必须认真研究自身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领导改革发展中不断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第二,在对象上将“以民为本”的内涵发展为社会主义的“以人为本”。全体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社会活动的主体,要坚持做到“民治”、“民享”、“民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第三,在制度上由“人治”到“法治”的超越。以法律为最高准则,政府是有限政府而非全能政府;国家与人民、政府与社会之间是在宪法主导下的法律关系,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保障,这也是保障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顺利实施的基本途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一条极其重要和宝贵的治国论断。第四,目的上由巩固君主统治到实现人民利益的超越。人民利益是我们一切决策的根据,一切都要立足于人民。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