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未来


台湾的未来在哪里?这是一个在台湾人心中不停追问的问题,也是大陆人思考的问题。

也许有人不假思索的说台湾的未来在于两岸的统一。它与大陆分离已经60年了,推行一套与大陆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它在大陆的东南一隅挺立了60年并且创立了台湾的经济奇迹。由此向历史求问,宋金对峙达百年之久,谁也不能消灭对方,虽然双方屡有站乱但都不能改变双方共存的现状,当然双方也并未将交往的大门关上,宋向金称臣并且每年缴纳岁币。如果从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中去发现两岸关系或许这就是最好的明鉴了,那时“民族国家”的观念尚未建立。

民族国家发自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和日本,德国、意大利在这段时间完成了国家统一并确立了现代民族国家的章法,并且完成国家民族认同的历史追溯;日本在这一时期进行了明治维新,确立走资本主义道路,并完成以明治天皇为民族认同的历史追溯,并为确立现代民族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也在此时进行民族国家的确立,并完成以黄帝为共同祖先的历史追溯,确立中华民族的观念,其实这一观念几千年来早已成为来凝聚世界所有华人的精神纽带,所以中国得以快速转型,建立了亚洲第一共和国中华民国。而今天在马来西亚还为“一个马来西亚”而苦苦奋斗追求,足见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所以,台湾在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并没有其他选择就是实现两岸统一,而根本的问题其实是如何统一的问题而不是要不要统一的问题。现在台湾独立之所以没有可能就是因为它背离国家发展的历史方向,也不会自立于世界国家之林。

那么,怎么促进两岸对此进行共同选择呢?近几年来两岸互动频繁,交流步伐加快,大三通在无声息中成为现实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的。国共两党自2005年展开交流以来,成立了国共论坛;自2008年国民党重新在台湾执政,又恢复了“两会”交流。最为显著的就是本年度的国共论坛有些绿营人士与会,大大拓展了交流的范围,对稳定台湾民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两岸还是在各自原有基础上进行交流,双方并没有对自身做出重大调整来促进统一趋势的发展。大陆通过向台湾抛出各项利好政策以博取台湾民众对统一的认同感,这一点无疑是有作用的;但是是否可以在台湾民众中建立对大陆政府的信任则属于另一回事,不管大陆如何以经济利好政策还是打开两岸其他方面交流的方便之门来迎合或者带动两岸交流的趋势,如果不能建立强有力的、具有号召性的国家理念和国家统一原则则不能取信于台湾的民众和树立威信于台湾的政党。

对政府执政能力的民意如何,在台湾或者其他国家都有民意调查机制可以不时反馈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有多大,而大陆没有这种自由,当然政府信誉如何其实很多社会现象也已经表露无疑。如何树立政府的信任,提高政府的信誉?在一党制的国家最有效的就是抛售新的致富政策,自由国家则通过一更换政府的形式来达成新的谅解,其本质均含有保障人民生活的提高和给予民众以足够的尊重。

那么,为什么人们对理想政府的追求依然是公民对政府具有决定权呢?因为这是保障公民社会得以存在和自身权益的长效机制,两岸的统一或者台湾的未来其实可以归结于追求一个什么样的政府的问题。到这里还没有完结。台湾以中华民国为国家归属,并且存在60多年的时间,具有国家形态而无国家名份,现在台湾政府和民众所汲汲追求的其实就是享有这种名份和这种名份下的尊严,或者讲这是整个台湾社会的一个心结,正如历史上南宋的存在。如何实现两岸共同为国家正名是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正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大陆政府和民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有这种情结,并且为大陆民众赢得历史的光彩。这种心结的对撞必须向历史寻求解答,但在迈向新的世界,在建立新型现代国家的道路上必须有新的认知,也可以因此确立新的现代国家方案。

台湾的未来,也即台湾的历史发展格局将伴随亚洲经济发展情况而改变,现在大陆作为亚洲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对台湾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作为负责任的政府不能对此熟视无睹,又因为两岸中国人同理同心,发展经贸和社会往来具有无所不在的便利性。交流的存在是和平的基础,开放的大门是统一的基点。

统一需要有共同接受的国家观念和立国原则,统一也需要放弃历史包袱,而统一对于台湾的未来是第一选项而且是不折不扣的历史归宿。从另一种角度讲,台湾的未来其实也是大陆的未来,是两岸共同缔造的新的历史格局。台湾的未来,掌握在台湾人手中,也需要由所有中国人作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