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举推地”抓住了楼市疯涨的“牛鼻子”



“大举推地”抓住了楼市疯涨的“牛鼻子”

盛大林

和上一轮宏观调控“以抑制成交来平稳房价”的策略不同,这一次楼市飙升,各地方政府选择了增加供给来平抑房价。在近日举行的一次土地市场内部讨论会上,一位参会房地产企业高层介绍,2009年上海全年计划土地出让总量超过1200万平方米。而上半年上海仅推出了235.3万平方米土地,“剩余的900多万平方米都要在下半年集中推出,那对市场来说将是很好的供给增加信号。”几乎与此同时,北京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也公开表示,北京将加大政府土地储备力度,加快土地的市场供应,以应对开发商恐慌性拿地局面。(据7月20日《上海证券报》)

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料,楼市又开始疯涨了。在经济基本面尚未根本好转、超量的信贷资金不断涌入市场的情况下,楼市(包括股市)正在形成新的泡沫,几乎已是共识。如何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大举推地、扩大供给就是最有效的办法。

早在上一轮长达三四年的房价疯涨过程中,就有不少经济学家建议用增加土地供应、扩大住宅供给的办法抑制房价,但政府一直拒绝使用这一办法。地方政府总是强调说,土地供应是充足的,不存在供地不足的问题。国土部门还时常公布土地供应方面的数字,以证明已出让的土地还有多少没有开发,甚至说开发商在恶意囤积土地……为了遏制所谓的“囤地”行为,政府规定开发商必须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两年)开发受让的土地,不然就要罚款甚至无偿收回土地。

我相信开发商手里确实还有很多土地没有开发,但我也知道面包店肯定要储存很多的面粉,不可能做一天的面包就买一天的面粉,因此不能因为面包店还存有面粉就说面粉供应不短缺。那么,储存多少原料才是正常的?这与商家的生产销售策略有关系,也与市场的供应形势变化有关,谁也说不出一个确定的标准,国土部门凭什么说开发商的土地储备是多了而不是少了呢?

退一步讲,即使确实有一些开发商故意囤积土地,那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要囤地?为什么没有人囤积汽车?原因只能是:汽车供应是敞开的,而土地供应是紧俏的——至少那些囤地的开发商是这么认为的。也许这些囤地的开发商是错误的,但用什么证明他们错了?事实上,几年来房价不断上涨证明他们常常是对的,很多开发商就是靠土地发财的。国土部门如果想惩罚囤地的开发商,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不是限定多长时间内必须开发,而是敞开供应土地,让囤积者无奇可居,甚至让囤积的土地贬值。如果以土地供应充足为名仍然捂“地”惜售,那实际上是在“鼓励”囤地。

市场价格的决定性因素是供求关系,而供求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期。如果很多人预感到土地供应将要收紧、土地价格还要上涨,那就必然一哄而上,从而抬高土地及房屋的价格。近来,北京等地频频产生新的“地王”,就是源于这样的预期。现在,就连北京市国土局的负责人都认为出现了“开发商恐慌性拿地的局面”——如果土地供应是敞开的,怎么会出现这样“恐慌”呢?

土地确实很紧缺的资源,中国确应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但无论怎么“节约集约”,城市化所需要的住宅用地还是必须保证的。既然城市化正在快速推进,那么城市的建设土地供应也应该快步跟上。虽然“大举推地”不一定能“一剑封喉”,但它至少抓住了楼市疯涨的“牛鼻子”。只要各地政府坚决地执行这一政策,那么“恐慌性拿地”的局面就一定会消失,而“地价推高房价”的现象也必将得到遏制。

  ———————————————————
  拙著《网站首页“意见领袖”是怎样炼成的》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当当网卓越网有售(请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