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之处,即是身安之处


    心安之处,即是身安之处——读孟学农新诗有感


 

 要说现在政治清明社会和谐舆论宽松,那还真是这么回事儿。最近,已经沉寂了将近一年的前山西省长孟学农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的一首名为《心在哪里安放》的散文诗就证明了这一点。

    在中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公开发表诗作是很少见的,印象中温家宝总理曾经发表过《仰望星空》一诗。而一位曾两次引咎辞职的省部级官员在向来以对时势把握精准而著称的《中国青年报》以诗言志,则是第一次。

 如若单单以诗论诗,这首622字的散文诗,字句整齐,押韵,很有文采。

 它的出现过程很有意思。77日,当孟学农的《心在哪里安放》在《中国青年报 文化周刊》上出现时,似乎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也许,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传统的诗歌的确少人问津了。8天后,还是借助网络的力量,沉寂了一年之久的孟学农的这篇新作一下子火了起来。

 715日,中新网以《山西前省长孟学农发表诗歌抒发心情》为题,把孟学农发表诗歌这件事作为新闻报道了出来。很快,几乎所有门户网站都作了转载,而相关的评论也陆续见网、见报。

 其间,7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规定中指出了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七种情形和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五种问责方式。其中明确规定:“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而现在距离孟学农辞去山西省长职务已经将近一年时间,他会不会再次复出,这是人们读这首诗时都想问的一个问题。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孟学农再次复出并非没有可能。汪玉凯说:“对于被问责的官员,应该因人而异,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明确被问责官员并不是不能重新起用的。孟学农负有领导责任,并不是直接责任的承担者,两次被问责都摊在他头上,都不是由于他个人人格上有问题或者工作上有重大失误,他应该还是可以重新起用的。而且,孟学农在山西工作时,口碑也是不错的。”

 我是带着一丝内疚的心情读这首诗的,因为那次著名的溃坝事故就发生在我的故乡所在市,而那位时任县委书记亢海银就是我们县的人。

 如果没有溃坝,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这首诗,更不会有由此引发的热议。

 孟学农这位拥有十七届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头衔的高级“失业者”在两年前赴任山西时曾做长文《感知山西》,如今在离职近一年后又发新诗《心在哪里安放》,这连同他的独特遭遇一样在中国的高级干部中无疑是个异数。

 心在哪里安放?身在哪里安放?读一读北宋范仲淹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许,孟学农和我们一样会得到很多启示。

 也许,今年60岁的孟学农会再次复出,也许,也许没有也许。不管怎样,作为一名山西人,希望这位在山西口碑很不错的前省长记住这句佛家语言:心安之处,即是身安之处。也希望他们同样记住这句话:张建民、夏振贵、李天太、刘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