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农民是经适房价格下降的损失者(一)


茅于轼:农民是经适房价格下降的损失者(一)

凤凰卫视2009年7月10日《财经正前方》节目:民何以居

主持人:刘   芳

嘉   宾:茅于轼   马光远

刘芳:去年底的时候,房地产商们还在为金融海啸所导致的房地产市场衰退而叫苦不迭,而如今,才半年时间,人们却又不得不开始担忧楼市泡沫的重现。地产商们苦尽甘来,而原本打算买房的人则是再次陷入迷茫。特别是前不久上海爆出在建楼房倒掉的新闻,更让人惊呼,这下子,连中国第一大城市的“不动产”都靠不住了,如今的中国,还有什么是可以信赖的呢?商品房价依然高企,经济适用房负面新闻不断,廉租房更是少之又少,面对这样的现实,那些想要改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人们究竟该何去何从?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位老人,他多年来在中国住房问题上的许多观点屡屡引发激辩,这一期的《财经正前方》,我们就一起顺着这位老人引发争议的一个个话题,来解读中国人的住房问题。

解说:他就是茅于轼,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中国著名的“草根”经济学家。以他的年龄来讲,本该是儿孙绕膝颐养天年,但他的生活远不是这样。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他都在中国各地布道,他的一些观点像重磅炸弹一般,屡屡招来不解甚至谩骂。

茅于轼(经济学家):全社会的好处跟每个人的好处,它往往是矛盾的,我们从计划经济改到市场经济,主要的困难在哪?就这个困难,大家都享受计划经济的好处,价格低啊,我的很多主张,很多人不欢迎,因为他觉得我受了不利的影响,但你有没有想想,从全社会来讲,哪一个主张更合理啊?

解说:茅于轼是一位坚定的市场派学者,特立独行的他自称是“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创办职业技术学校等等做法为他赢得了尊敬,但他“替富人说话”依然令许多人难以理解。

茅于轼:我为什么要替富人说话啊,就是让这个社会安定的、有秩序的,就是不要仇富,中国我不知道历史上怎么样,但是我非常地肯定,解放后的三十年是仇富的培养三十年,这个没有批判过,现在还在仇富,穷人造反就是有理,你不知道有理是有理,最后造反是穷人富人一块完,谁也没得到好处啊,大家越搞越糟糕,死了几千万人还不说,最后大家吃不饱饭了,那时候中国是个典型的穷人国,大家想想看是大家都是穷人好还是有些人变富好?我还是赞成有些人变富,何况现在的穷人将来有可能变富人,这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茅于轼:什么是应该做的,我们就去做,我不在乎人家怎么说,我不是电影明星,也不是政治家,你喜欢我也好,不喜欢我也好,跟我没啥关系,我有我的。工作,我有我的主张,当然我的主张不对我愿意纠正,但是我没看到不对的话我是不会纠正的,我不在乎人家怎么说,我在乎我说的有没有道理,只要有道理我得坚持地说下去。

刘芳:在经济适用房诞生之初,茅于轼便极力反对,并多次在不同场合发出措辞严厉的观点,他也因此时常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上个月,《中国房地产》报副总编辑兼执行主编胡安东在《重庆商报》上公开发文——“在经适房问题上向茅于轼道歉”。这是持续多年的非议、谩骂之后,第一个站出来向茅于轼致歉的人。然而对此茅于轼却只是报以一笑,因为他的坚持从来不曾动摇过。

茅于轼:国家强制手段从农民手里拿地降低经适房价格

刘芳:从概念上讲,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它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面对这样的一项福利政策,茅于轼为什么要深恶痛绝?

解说:1998年7月3日,中国正式开启了以“取消福利分房,实现居民住宅货币化、私有化”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在中国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福利分房制度寿终正寝。从那时起,中国真正进入了商品房时代,这对拉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居住品质功不可没,但是建立在商品房上的人居梦想也是一柄双刃剑。10多年间,中国人经历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居变迁,既有从弄堂胡同搬到现代社区的欣喜,也有房价节节高涨泡沫横飞的忧愁。

解说:经济适用房政策在中国最早提出可以追溯到1991年,在1998年伴随着房改的启动,经济适用房也正式推出,之后全国各地的经济适用房在短短几年内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无论从开工面积和项目数量都开始成倍增加。

茅于轼:经济适用房的毛病就是,它认为这个市场不对,有钱人能买房,没钱人不能买房,我要纠正它,你纠正不了,纠正不了,你只能够用帮助最困难的人的办法,那就是廉租房,那不是经济适用房,给他有一个比较合适的地方能住,这就是政策应该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解决每个人都买房,干嘛每个人都买房呢?满足一个人对于房产的占有欲,这不是政府的义务,政府没有这个义务。

解说:经济适用房政策针对的目标人群是城镇的中低收入家庭,这一群体并不符合廉租房的申请条件,并且也无力承受商品房的高昂价格。然而,茅于轼一再坚决地叫停经济适用房,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茅于轼:它帮助中等收入的人了,它不是帮助最穷的人,如果帮助最穷的人,这是对的,你牺牲效率帮助穷人,那完全对,但经济适用房是帮助穷人吗?他已经有了几十万了他不是穷人了,他中间,或者中间偏低,中间收入的一些人,这些人不是我们帮助的对象,他们的住房问题靠什么解决?靠GDP,继续增长,三十年以前谁想买房,做梦也没想过,现在大家都想买房了,为什么?GDP上来了嘛,再有三十年,大部分都能有房。

马光远(中国社科院博士):我们现在讲的公平,好像有一个感觉就是说所有的公平都属于低收入阶层,所有的公平都属于穷人,我觉得这个观念也应该扭转一下,对整个住房市场来说,我们讲要真正达到一个公平的话,应该是各个主体各自得到自己的公平。

茅于轼:我觉得世界上没有像这样一种无规则的分配,因为一套经济适用房,可以占几十万的便宜啊,这是几十万的好处,这么个分配法,当然如果社会上谁也不受损失,大家买便宜东西那当然好啊,那怎么可能呢?谁受损失了?农民受损失了,国家强制的手段从农民手里头低价拿地,使得经济适用房的价格降下来了,所以受损失的是一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让他们受损失来帮助城里头有钱人买房,这个政策太糟糕了。

刘芳:关于是否取消经济适用房的话题早在好几年前就讨论过,也有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在每年的两会中上交提案,辩论双方都各执一词,不管结果如何,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还依然在进行中。经济适用住房制度自1998年实施以来,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年来经济适用房确实解决了部分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然而随着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中国各地经济适用房的负面新闻不断被曝光,是否该叫停这一政策再次成为了各方热议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