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劲背后的隐忧----对上半年统计数据的解读


 

  据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02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0070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57767亿元,增长8.3%。

  在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一季度的相关经济数据时,我们就明确的表示,虽然该季度GDP增速仅为6.1%,如果要想达到力保8%的目标,那么就意味着在余下的三个季度里,其GDP增速必须高于8.63%。从这个意义上讲形势并不容乐观,其与全年力求争8%的目标尚有很远的距离。但我们也必须考虑到人的主观能动因素也必须考虑政府力保增长的决心。从中国政府于去年所制订的广义货币M2在今年增长17%的目标,和力求保8的目标的论述和表态中,无不彰显中国政府实现保增长态度的坚决。也正是基于此,我们可以判断的是该数据基本上在我们的预期范围之内,基于当局对保8所表现出的坚定的意志,事实上我们早在4月的时候已经将中国全年经济增长调高至7.8%。

  但我们也认为,中国接下来的挑战将为为严峻,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客观存在的通缩面前予以平衡。

  在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9%,其中6月份同比下降更扩大到7.8%的情况下;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却增长了7.0%6月份增长10.7%),对于出现这种背离现象,我们的理解是: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上半年为-8.7%6月份同比更达-11.2%)的外在因素固然是构成要素之一。同时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也应该是重要的因素,在去库存化的指导原则下,虽然出厂价格降低,但却以量补价,从而造成薄利多销的局面。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58711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5.0%,另在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甚至高达16.6%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当前经济回升的基础主要还是库存调整短周期的反弹,其并不等同于趋势性经济复苏。


  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9833亿元,增长14.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878亿元,增长16.4%。对于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我们认为其具有很大的政策刺激下的偶然性和不可持续性------家电和汽车下乡政策应该是该种情况出现的最大推手。如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之数据所显示的:于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9667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而反观农村,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733元,在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其实际增长亦仅仅只有8.1%就是最好的注脚了。

  对于中国当前的问题是,通过政府积极地财政政策刺激的拉动型经济到底能够走多远?毕竟经济不可能永远依靠政府的开支来予以推动。当前如何逐步降低经济对政府资金的依赖将是中国政府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

  而当前政府之所以迟迟不愿停止经济刺激政策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出口的疲弱,诚如今天公布的上半年进出口情况所显示的:中国今年上半年对外贸易是呈一种持续大幅下降的趋势的。上半年,进出口总额9461亿美元,同比下降达23.5%。其中,出口5215亿美元,下降21.8%。出口额今年迄今萎缩了近22%。在GDP的三大构成中,国外需求,亦即“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41%,下拉GDP增长负2.9个百分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就业的担忧显然是政府继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正当理由,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诚如今天国家统计局在新闻发表会上的答记者问时所强调的:上半年在GDP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高达87.6%,直接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亦即纵或在没有消费和出口的情况下,单由投资我们的GDP增速亦可达4.402%,单把这个数据放在全球也是值得世人羡慕的。
                                      
               

  尽管当局担心失业问题,但提供大多数就业岗位的小企业即便在经济繁荣时期也很难获得贷款。正如上图所显示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好处迄今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这类企业员工数量仅占全国劳动力的20%左右。在这样的格局下,事实上形成了对中小企业和民间投资的一种挤出效应。也正是对这种挤出效应及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譬如就业问题的担忧,我们对社会消费品零售走势亦抱有谨慎的态度。经济复苏的物质基础是企业(当然包括占企业数量多数的中小企业)开始新一轮大规模的资本设备投资,而达成该目标的首要条件就是应该积极地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的投资,极力的避免民间投资被挤出,也因此我们认为当前对私营领域投资的支持至关重要。 

  也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前提下,我们认为过热的股市对实体经济事实是在起一种反作用。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前提下,过热的股票市场事实上不仅没有起到为需要资金的企业融通资金的作用,反而一致在扮演分流实体经济的资金的角色。同时我们更认为,在当前对股票市场的放任事实上是典型的不负责任的做法,特别是那些试图以股市救经济的认识大有纠正的必要。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经济危机的影响还仅仅只是局限于新进入就业市场者和低端的服务于出口导向企业的农民工群体,而如果放任于该种势态,那么有可能演化为股票市场的泡沫,而如果该泡沫一旦被击穿那么受影响最大的将是中国的中产阶级和广大的工薪族,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破坏性也将较早期的农民工群体巨大。因此我们认为如何有限的平衡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如何有序的引导资金流向将是中国当前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