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小升初择校费4万~6万元 广州盛行义务教育潜规则


 

广州市小升初择校费4万~6万元

广州盛行义务教育潜规则

 

陈绪国

 

教育的问题,是人所皆知的老大难问题。它决非昨日始,亦非今日终。那么,在“义务教育”框架下,以精英教育取代义务教育,其悖理悖到什么程度呢?

对于公办的小学教育,名目繁多的补习班、特长班,特别是什么奥数班,自不待说。对于公办的初中教育,名堂就更多了,什么择校费、赞助费,高得离谱,高得比上大学的费用还要高很多。其中,广州市内的所谓“择校费”水涨船高,已经高达4万~6万元,相当于一个普通职工几年的工资收入。

义务教育是义务教育,潜规则是潜规则。在广州这个大都市,有两套马车,行的是两条道路。看官,如若不相信,请您看一看广州日报2009713日星期一 A3版记者何雪华写的《电脑派位之外小升初还有6“门路”》,光看题目,人家以为是广州市的小学升初中是“条条道路通罗马”,以为是“形势大好,不是小好”,以为是一切风平浪静,各得其所。看内容,有可能会使您大吃一惊。

首先,文章告诉您,广州市老三区毕业生2/3电脑派位,并且告诉您,从2001年开始,广州市坚决执行国家规定,“市教委直属和区属公办中学一律不再接受择校生”,之后老三区开始采用填报志愿与电脑派位相结合的办法来分配初中学生。这看起来,似乎一切正常,也公平合理,大家也无话可说。所谓的“老三区”,是指越秀区、荔湾区和海珠区三大区,优质的学校与教育资源就集中在这三个区之内。其中,越秀区是将原越秀区、东山区合并而来的老区,荔湾区是将原荔湾区、芳村区合并而来的老区。如今的“老三区”,实际上是原来的“老五区”,也是全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

接着,文章告诉您“16所民办初中联考四万人争四千学位”,您可能感到很奇怪:每个民办学校本来是“声名狼藉”,为什么唯独广州市的民办学校学位争抢得打破头?这是因为,此“民办”非彼“民办”,绝大多数是在省级名校、市级名校基础上戴着红帽子的“校外校”或者说是“校内校”。所谓16所民办初中,是指广雅实验学校、南海执信中学、番禺执信中学、珠江中学、二中应元学校、育才实验学校、华师附属新世纪学校、省实附属天河学校、华师附属南国实验学校、真光实验学校、广大附属实验学校、一中实验学校、四中聚贤中学、广外附属中学、增城香江学校、仲元实验学校。这种学校,尽管每学期高达7500元至2.5万元,而且从2006年始录取比例都是101左右,但由于是名校,仍然挑起了学生、家长对联考“小升初”的热情。

第三点,该文点出了全市公校“择校”试选拔尖子生,这种“考上考”官方不讳言是“暗考”,其实每年都有。这是紧接着民校大考之后第二天的暗考。虽然每校提供的名额一般只有二三十个,最多的某重点中学也不过100人,但吸引力特别诱人。记者说,毕竟每校名为“捐资助学费”实为择校费的4万~6万元不是谁都能轻易负担得起的。

讲到这里,暂时打住。所谓“捐资助学费”实为择校费的4万~6万元,就是本文想要议论的话题。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栏目组编写的《经济危机大揭秘》,里面有两句名言,一句是“看不懂的世界经济”,一句是“看不懂的中国经济”。许多经济现象、经济问题,连满世界溜达的大记者也搞不懂,普罗大众能够搞得懂吗?如果你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你可能会牢骚满腹,讲出为民请命的道理一大箩筐出来,如果你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又是校方代表,你也可能会牢骚满腹,讲出为民请命的道理一大箩筐出来。争论不休的中间人是政府官员,政府官员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

三十年来,中国已经从一个扁平化、平民化社会进入到一个两极化、精英化的新时代,维护精英的利益已经成为潜规则。关于互联网的非官方语言暂且不说,关于全国及各地“两会”上的争论具有代表性。两会上代表人员的构成,官员和知识分子占绝对多数,他们才是决定建言与政策的强势群体。以九届人大代表的构成为例:工人占代表总数的10.48%,农民占代表总数的8.06%,干部占代表总数的33.17%,知识分子占代表总数的21.08%,归侨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24%,香港、台湾和澳门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3%,人民解放军占代表总数的9%,民主党派占代表总数的15.44%(环球在线2008-03-01特别专辑“全国人大代表都是干部吗?”)。这些比例中,真正的草根没有几个。所谓工人,是企业老总占多数,所谓农民,是农村干部占多数。至于富人到底有多少,这里反映不出来。政协里面,几乎成为富人的一统天下。因此,在全国两会上也罢,地方上两会也罢,即使好几个为民请命的代表大喊搬掉教育、医疗、住房“三座大山”,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当然,“雷声大,雨点小”的,不只是三座大山的议题,给予国企减税减负的话题,直到2007年两会上得以解决;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减归喊,流归流;关于农民工、退休职工待遇问题,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教师待遇问题,没多久就解决了,现在正是“向公务员看齐”的大好时机。

谈到向公务员看齐的问题,问题就来了。教师的待遇,虽然是一个城市里,差距却很大。比如,最新区的番禺区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据说达到8000元以上,最老区的老三区教师工资水平差得很远。这是明显不合理的地方,人家最优质的学校、最优秀的教师集中在老三区,反而不及后起之秀的最新区。原来,教师的基本工资是中央财政统一拨款的,其余的主要依靠区政府来补贴。番禺区是全市出卖土地最多的地方,区财政非常富裕,而老三区就没有什么土地出卖,区财政非常尴尬。怎么办?“自力更生”吧。这个“自力更生”,就是建设校中校或者校外校,收取择校费—赞助费,政府官员、学校教师和有钱人皆大欢喜。

广州市嘛,常住户口736万,外来人口586万,想一想,这个教育的市场有多大?“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这个口头禅一再被官方、被学校所复制着,年复一年地复制着。

你说4万~6万元的择校费—赞助费不应该收取?那么,让你来当当市长、区长试试看,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是不是巧妇也不一定,更谈不上无米下锅了。

你说4万~6万元的择校费—赞助费不应该收取?那么,让你来当当校长、教师试试看,都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你是不是法官也不一定,更谈不上优质服务优质收费了。

广州市盛行义务教育潜规则,而本人与义务教育8杆子也打不着的草民,今日也反其道而行之,不为草民说话,不为挨宰割的人说话,专门为精英说话,为官员说话,为赞助费、择校费说话,该当是糊涂一世,聪明一时。

中国如今已经兴一国两制,南国都市就不兴一市两制?

谁能逆潮流而动?唯我精英教育。

 

 

字数: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