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改革开放时期的潮州陶瓷工业


下篇  改革开放时期的潮州陶瓷工业

 

改革开放以来,潮州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设好广东东大门,构建潮州发展新格局"的总体思路,加大工业产业结构高速力度,促进了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使陶瓷产业成为潮州支柱产业之首。
    

第一章 陶瓷行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潮州陶瓷工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陶瓷经济效益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工业企业经营模式转变,乡镇企业增多,潮州全市呈现以私营个体企业为主体的格局,至2008年,注册企业达到6000家;产品数量、出口量大幅度上升,区域品牌凸现。
    
一、工业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1979 
年起,为了贯彻党的"八字"方针,陶瓷行业的改革开始在一些方面与整顿、调整同时进行。潮州产区改革内容主要涉及所有制和承包责任制;企业内部的改革,涉及分配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流通领域的改革,则主要表现为扩大企业一部分自产自销产品的权力。至1984年,旧的经济管理体制还没有发生大的变化,198410月以后,全国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到了城市,陶瓷行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便逐步展开,并越来越深入,党的十四大以后,更加快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潮州市升格扩大区域前的潮安陶瓷公有制工业企业25家,升格扩大区域后加上饶平县陶瓷工业公司共26家。1993年后国营陶瓷企业的改革,主要涉及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利改税及新税制、企业领导制度、推行承包经营等经济责任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制度,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同时在强化内部管理的现代化手段等方面也迈开了步伐。
    1
、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企业领导制度
    
为改善企业权力过小,缺乏活力,经营管理不善,不适应市场变化的状况,1984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文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产品销售、产品价格、物资选购、资金使用、资产处理、机构设置、劳动人事管理、工资奖金以及联合经营等十个方面,都规定了扩大自主权的范围。
    1984
年以前的陶瓷企业领导制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19885月,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颁布,将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负责制从法律上规定下来,进一步确立厂长在企业的中心地位,明确党组织的职能及机构人员的设置作了具体规定。
    2
、实行利改税及新税制
    
在利改税以前,陶瓷行业企业与国家的分配关系,是企业盈利全部上缴,亏损由国家补贴;企业所需的更新改造、扩大再生产基建等资金由国家统一下拨。利改税,是将统收统支旧体制改为企业完全独立核算,国家征税,自负盈亏的体制。
    1984
10月,国家根据利改税第一步取得的效果,开始了利改税第二步改革。其主要是税利并存,逐步过渡到完全的以税代利。新税制一直实行到1993年底。1994年元月起,国家对全国实行新的税制改革。新的税制改革内容包括:以推行规范化的增值税为核心,相应设置消费税、营业税,建立新的流转税制格局。
    3
、企业经营责任制和内部制度的变通
    1980
年后,陶瓷企业恢复了计件工资。"文革"前的计件工资是全额计件,实行后的是超定额计件。19815月,遵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对奖励制度进行了修订。陶瓷行业逐步恢复了奖励制度,作为计时工资制度的补充。1990年以后,国家对企业的宏观调控,逐步采取"工效挂钩"形式,即通过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来确定企业工资总量,从而控制社会消费基金的增长。除了奖金制度和计件工资制度外,陶瓷行业还恢复和实行了各种岗位津贴、加班工资等分配形式。
    
为推动生产要素在改革中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形成整体优势和综合功能,1991年,潮州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组建潮州陶瓷企业集团和股份有限公司。潮州市彩瓷工贸总公司、潮州市三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先后组建。潮州市彩瓷工贸总公司高峰期职工达5000多人。
    
二、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增多
    
粉碎"四人帮"后,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市场陶瓷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是扩大生产能力,以增加内销产量。
    
陶瓷生产是传统手工的作业,兴办集体瓷厂具有投资少,容易上马,见效快等优势。乡镇集体陶瓷经济,从1985年开始发展步伐加快。据统计:潮州乡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19917.17亿元,199314.16亿元,1996年达33.61亿元;乡镇企业纯利润 1991 2.45亿元,19934.34亿元,1996年达8.93亿元。乡镇企业实际缴纳税金1991 0.78亿元,19931.20亿元,1996年达2.84亿元。
    1992
年潮州升格为地级市,集体陶瓷工业的枫溪区主要生产工艺美术、日用陶瓷、卫生洁具等品种;潮安县以生产卫生洁具瓷为主,主要分布在与枫溪相邻的古巷、凤塘、目前又向登塘、浮洋等扩散;饶平县以生产日用陶瓷为主,主要分布在三饶、新丰、九村等,已形成了日用陶瓷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湘桥区生产工艺美术、日用陶瓷居多。
    
目前,全市卫生洁具生产企业从业员工5万多人,外人工占70%;全市卫洁企业共拥有各式窑炉约5万立方米,年产5000多万件,总产值45多亿元,年出口创汇3000多万元。与卫生洁具相配套的原料、色釉,模具、纸箱、配件等企业300多家。从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配套加工制造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潮州卫生洁具产品以连体坐便器系列和台盆系列为主,品种包括各种坐便器、妇洗器、蹲便器,拖布盆,小便器,台式洗面器以及浴缸,柜盆、蒸气房等配件系列,产品色调以乳白色,杏色为主,其它颜色相配套,并根据客户需要加以装饰,形成了既美观大方又价格适宜的卫生洁具系列产品,做到了"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工艺化。"
    
三、以私营个体企业为主体的格局
    1985
年,国家改变"三压一降"政策,重新鼓励出口,全国陶瓷形势开始好转,陶瓷个体工商户也逐步增多。但个体经营者本身仍有种种忧虑。他们担心以后被划成新的资本家而不敢轻易扩大再生产,嫌了钱主要用于个人消费,随时准备歇业关门。潮州多数个体私营瓷厂是以家族式独户存在,也有相当一部分以挂户形式经营,亦有一些以联户方式发展。潮州陶瓷家族企业实行家族化管理,产权结构单一,组织结构混乱,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很多企业主就是家族的首领,拥有较高的权威,这位家族首领往往在企业中是兼任董事长和总经理,是企业所有者的同时也是企业的直接经营者。
    
潮州市陶瓷产业的突出特点:一是企业以外向型为主,二是陶瓷企业以民营为主。占全市陶瓷企业95%以上是民营企业,成为全市经济的主力军。全市生产产品以工艺瓷、日用瓷、卫生洁具和工业陶瓷为主,门类齐全、五彩缤纷。其中以枫溪区为主的工艺美术瓷有通花、瓷花、瓷塑、仿古彩等,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饶平县三饶、新丰等镇,是全国最大的日用瓷生产基地之一,日用陶瓷年产量超27亿件。潮州也是全国电子陶瓷的最大生产基地,目前陶瓷技术已应用在电子元器件开发中,以市三环集团为代表的生产电子瓷基体,年产量达1200亿只,占全国总产量70%,占全球产量的45%。
    

第二章 国内外贸易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潮州陶瓷行业得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目前全市有陶瓷企业5000多家,企业结构有国营、集体、个体私营、合资等;加上手工作坊和配套企业总数近10000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是国内陶瓷企业最多最集中的产区;拥有工艺瓷、日用瓷、建筑卫生瓷和高技术陶瓷多个产业化门类,是全国陶瓷门类最齐全的产区;1987年产日用陶瓷 2.66亿件,到 2008 32.28亿件。
    
特色产业(陶瓷)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陶瓷产品年产销超过200亿元,出口8亿多美元,是全国最大陶瓷出口产区。
    
一、辖区情况
    1.
湘桥区
    
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2家,6家企业跻身全市综合类和行业类10 强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2005年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企业50强中,潮州开发区对外经济实业有限公司、潮州市宝莲陶瓷有限公司、潮州宏业陶瓷制作厂有限公司、潮州市裕穗陶瓷制作厂有限公司4家企业上榜;潮州市泽洲陶瓷有限公司、潮州开发区对外经济实业有限公司、潮州市威成瓷艺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挤身于中国艺术陶瓷企业50强。桥东街道被市评为(瓷泥)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兴业陶瓷有限公司的"窑炉节能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
枫溪区
    
枫溪区的产业结构以陶瓷工业为主。枫溪现有以陶瓷为主体的工业区(小区)20多个,其间陶瓷及陶瓷相关联的企业达到4000多家,从业8万多人。有186家企业获自营进出口权,其中集团公司15家。枫溪现有陶瓷工业企业、个体工商户及陶瓷配套产业企业2663家,其中规模以上陶瓷企业及陶瓷配套企业111家。枫溪的陶瓷企业基本是"清一色"的民营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枫溪的陶瓷产业链初具规模,枫溪陶瓷的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陶瓷产品主要有工艺陶瓷、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三大门类2万个品种,其中工艺陶瓷比重约占50%,日用陶瓷比重约占35%,建筑卫生陶瓷比重约占15%;外贸出口额占规模上工业产值比重81%,达到4.76亿美元,其中:日用陶瓷占出口总量56%。工艺陶瓷占出口总量36%。卫生陶瓷占出口总量6%。产品远销世界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统计,枫溪陶瓷已有120多件(套)作品在全国省、全国以及国际评比中获奖,其中获全国以上奖项就有近50件。目前全区陶瓷行业中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0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3家,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6家,获市科技进步奖9项,获国家授权专利569项,获国家免检产品2个,国家名牌产品5个,省名牌产品9个,省著名商标8个。近几年,全区共有近500家企业增资扩产,共投入资金30多亿元,兴建了现代化厂房500多万平方米,改造新建了窑炉设备几千条,引进了先进陶瓷设备一批。
    2008
广东伟业陶瓷实业有限公司"变更为"伟业陶瓷有限公司",从而使这企业名称获准使用不含行政区划的"国级"名称;广东长城集团有限公司改制为"广东长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
潮安县
    
潮安县以古巷、凤塘的卫生陶瓷,龙湖、浮洋的工艺陶瓷等不同特色的区域性专业化生产基地,带动了周边镇同行业的发展。
    
潮安县古巷镇委、镇政府努力实施"工业立镇、质量兴镇"的发展战略,采取"积极扶持、逐步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的指导方针,大力发展以陶瓷卫生洁具为主的特色经济。1998年获农村小康达标镇、省乡镇企业百强镇称号。200412月,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称号。古巷镇陶瓷卫生洁具业占主导地位,共330多家,窑炉 1.2万立方米,日产卫生洁具3.5万套、10万件,产值近 25亿元。全镇现有省优秀民营企业1家、省科技民营企业2家、省高新技术企业3家、125家企业分别通过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输美及ISO9000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有4项产品获广东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20多项产品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或推广证书,现有注册商标420多个,专利产品100 多个。古巷镇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卫生洁具生产基地之一,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产品以质优、价廉、款式新颖受到建筑商和消费者的青睐,部分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和欧美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潮安县凤塘镇陶瓷行业发展迅猛,现已形成卫生陶瓷、艺术陶瓷、日用陶瓷为主配套齐全的陶瓷产业集群,并荣获"广东省陶瓷专业镇"称号,在全国陶瓷行业中占据重地要位。2006年,凤塘镇被中国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国陶瓷重镇"称号。凤塘镇以此为契机,加强对陶瓷产业的指导和扶持,完善提升产业链体系,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陶瓷重镇"
    4.
饶平县
    
饶平是广东四大瓷产区之一,瓷土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勘查储量在1亿吨左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瓷厂544家,其中国有企业1家,乡镇企业43家;直接从事陶瓷制作员工4.5万人,拥有一批较具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及一批较为先进的陶瓷生产设备,陶瓷工业已基本形成瓷泥加工、白地瓷生产及彩瓷烤花一条龙配套生产。产品以日用瓷、工艺美术瓷、墙地砖等三大类,盘、碗、碟、杯、盅、匙、茶具、中西餐具等100多个花色品种。
    2005
年,潮州市三元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永丰源实业有限公司、饶平县三饶日用彩瓷厂、饶平德润陶瓷有限公司等4家跻身于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企业50强。2007年,全县陶瓷行业生产地的三饶、新丰镇,规模以上企业陶瓷产值分别达到7.79亿元和5.95亿元,分别增长17.13%63.13%。饶平三铙镇彩瓷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饶平县省高新技术企业5家:广东金鑫陶瓷实业有限公司、饶平县三饶日用彩瓷厂、潮州升煌陶瓷制作有限公司、饶平县三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潮州市三元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省民营企业12家:饶平县友盛彩瓷厂、饶平县利源瓷厂、饶平县三饶彩瓷八厂、广东永丰源陶瓷有限公司、饶平县华杰彩瓷厂、广东玉泰陶瓷有限公司、潮州市饶平县新丰大楼彩瓷厂、饶平县新丰万光彩瓷厂、饶平县新丰真通宇瓷厂、饶平德润陶瓷有限公司、广东兴泰颐瓷业有限公司、饶平县民森彩瓷厂。
    
二、国内市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陶瓷国内外贸易不断扩大。内销品种结构发生新的变化,由过去的低、中档向中、高档,单件瓷向成套方向发展。
    
1)开辟多种流通渠道
    
由过去的国营商业公司垄断经营发展为国营、集体、个体一起经营;由过去的"工业管生产、商业管销售",发展为工业企除了生产外,还有权自销自己的产品。由于开辟了多种流通渠道,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因而有力地推动了陶瓷内销的扩大。以潮安陶瓷公司及所属企业销售为例,企业自销量1978年为3102万元,1982 年为自销量达3481万元,1985年,企业自销量达4708万元。潮州专业市场一是枫溪陶瓷城,另是池湖联港市场。枫溪陶瓷城位于潮州市安揭路,占地面积30000 平方米,建有一座层建筑面积15000 平方米的枫溪陶瓷展览中心。商铺约有230家左右,定位比较高档,经营日用陶瓷和工艺陶瓷。这些商铺都是潮州陶瓷厂家的门市,而不是经销商的。另一个批发市场为池湖联港市场,位于潮汕路池湖段。该市场是乡镇政府自行组织建立的,有200多家商户,也都是厂家的门店,主要经营酒店用品瓷,以批发为主,价位比陶瓷城低。市内也形成几处瓷器专业市场,象河头、西湖沿街、火车站、汽车站附近等,既有瓷器门市部,又有瓷器摊点,品种门类繁多,方便外地客户选购,每天均有相当可观的瓷器成交量。
    
2)开拓外地陶瓷市场
    
在省外许多地区开展联营活动,这种联营企业既有门市部,又从事批发业务,对扩大销售,开拓外地市场十分有效。陶瓷工业公司还在上海、大连、深圳、西安、武汉、南京、昆明、宁波等地设立了独资和联营销售公司,经销网点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和沿海、沿边地区,并向港澳台地区扩展。
    
2004年广东潮州陶瓷(北京)博览会举行之后,潮州陶瓷越来越引起各方注意。但本地的展览会只有一个--中国瓷都陶瓷产品博览会,该会从2005年起每年举办一次,是面向全国各大产区参加的大型陶瓷经贸活动。主要进行产品展销,产品设计大赛,陶瓷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推广会,全球陶瓷发展论坛等内容。但由于地方偏远,参加的人数并不多,对于促进销售的作用不大。潮州企业的销售一般是通过参加广交会、伯明翰和法兰克福的展会、国内其他地方的大型陶瓷展览会来进行。
    
3)召开各类全国订货会
    
积极参加国内各种交易会,主办或参加展览展销会,生产厂家与销地客商直接见面,洽谈业务做到适销对路。如:19921227,市彩釉砖厂与香港新金贸易行签订了合资引进磨光砖生产线协议书。19941223,潮州市召开由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1995年电阻瓷基体、帽盖、工艺协作件全国配套会。三环集团签订合同30宗,成交总额达4700万元。1996年秋,在80届广交会上,枫溪区首次在10号馆设立陶瓷专馆,近1000个摊位,有50多家企业上万个花色品种参展,签订合同金额近5000万美元。2004523,我市在曼谷举办投资环境推介会暨项目签约,泰国长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和潮州市三元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潮州饶平长佳花纸工艺品有限公司项目投资意向书。
    
此外,还经常派员参加全国各地召开的各种交易会。
    
三、国外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打破了过去的经营局面,一批重点出口瓷生产企业获准拥有出口自营权,至2008年,陶瓷工业企业中已有200家自产陶瓷产品出口,部分外贸企业每年还收购一部分出口;各陶瓷厂家和个体、私营企业也竞相与沿海其他口岸公司联系,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出口。在国外建立贸易机构,开展跨国经营,有利于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多元化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如近年来,较大公司致力于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采取多种形式,先后在英国、迪拜、印尼与外商合作设立陶瓷销售点。
    
在潮州的陶瓷出口企业中,出口额最大的是日用陶瓷,占陶瓷总出口额的61%;其次是工艺陶瓷,占陶瓷总出口额的25%;卫生陶瓷出口较少,只占总出口额的12%,主要走内销形式;其他类型的陶瓷只占潮州陶瓷出口总额的2%。
    
据统计,潮州的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卫浴陶瓷出口分别占中国同类产品出口的23%、60%、30%,日用陶瓷的生产件数占了广东的89.3%,产品远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8亿多美元,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出口产区。潮州陶瓷主要出口欧洲、美国、中东等地,各占三分之一的比重。出口欧美的为高档产品,有釉下彩、釉中彩等,比中东的产品要求高一些。
    

第三章  对外文化、技术交流空前活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陶瓷企业逐步被推向市场。潮州陶瓷对外文化、技术交流也空前活跃。
    
一、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潮州陶瓷对外交往越来越频繁,这对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陶瓷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发掘保存遗址文物,进行陶瓷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潮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对外界的影响和联系,有它的历史文化背景。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古陶瓷文化,令人神往。笔架山宋窑遗址,大批古瓷、古建筑、古工艺等珍贵史料实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如枫溪区(瓷塑)、湘桥区意溪镇(木雕)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就古陶瓷遗存而言,现已出土的包括新石器时期,商、周、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古瓷遗址达30多次,主要有:
    1956
年、1958年和 1972 年广东省博物馆多次发掘笔架山窑址,一共整理了条窑。共得到瓷器1300 多件,其中完整的、比较完整的和能复原的633件,不能复原但能看出器形的667件,另还有一大批碎瓷片未加统计。1953720,省立韩山师范学校在扩建校舍中,发现宋代古窑座,并在窑内发掘瓷器3均属五代时期的遗物。1954510,在潮州城西北面窑上埔,象鼻头等地,发现宋代以前的古窑址10余座,发掘唐宋完整瓷器40件,瓷片4筐、唐压锤2片,瓷器中刻有皇祐 、治平等年号。19551215,在潮州市区西北竹竿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处,挖掘石器及印花硬陶片数块。19561115,广东省文管会、省博物馆发掘考察笔架山宋窑址,在潮安县枫溪陈桥村发现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1处。195718,在陈桥后人家村沟北地方,掘出大量陶片、骨片和石片,经省文物工作队勘察研究,断定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陶器中最突出的是红色彩陶,为广东省内其他地方尚未发现。1959515,在桑浦山梅林湖东岸发现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604月,广东考古队在潮安县庵埠镇的梅林湖贝丘遗址的发掘到的陶器,从其纹饰推断,该遗址年代约在春秋战国时期或稍晚一些。
    1972
6月,省文化局、省博物馆在潮安县举办考古学习班,发掘笔架山窑址数处,并保留其中2处供人参观。从1956年至1972年,省文管会、省博物馆发掘考察笔架山宋窑址,考证出潮州瓷业始创于唐高宗仪凤元年至调露元年(676---679)19743月,解放军在西沙群岛挖井时发现26 件宋代潮州窑出品的影青釉瓷器。同年,在饶平县浮滨塔仔金山发现了古穴墓群,墓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器与陶器的陪葬品。其中有戈、矛、斧、凿、砾石石器,尊、壶、豆、杯、盆、盂、罐等陶器。部分陶器有酱色釉。经考古坚定,浮滨发现的文物时间为商代中晚期至西周前期。该发现对中原文化与当地区别于诸越文化的土著文化有重要影响。 197512月,枫溪公社池湖大队凤地发现1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在地下1.2 米处,有0.7贝壳层,从中发现打制石器、磨光石器、砺石和夹砂陶片、骨制刮削器、尖状器骨针、人类头盖骨、下鄂骨及牙齿,还有火烧土等。1976125,潮安县博物馆在西山溪水利工地发现明代进士苏志仁墓前的石马、石兽、石羊、石翁仲及唐代大型四耳罐等文物。
    
(未完待续)

 

               刊载陶城报20090522

 

 

潮州陶瓷工业60 ( 摘要 )

 

(接上期C4版)
    1980
年,在发掘清理中,发现笔架山窑址八号窑的产品保留一些唐五代的风格。198232729日,文物普查队在潮安归湖梨树下神山的南面山坡上,采集到一些虎头埔类型西汉印纹陶片。在潮州归湖塘埔乡乌石岭出土了陶盂、陶碗、陶钵、陶纺轮等。19861月,广东省博物馆文物队在潮州市东郊笔架山发掘一条宋窑址(10),窑址长78,宽3许,窑壁较完好,有阶梯,最大坡度为24度。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一条最长的古代瓷窑。200210月,香港九龙钻石山工地发现了唐代潮州窑出品的青釉刻花碗和青釉盘残片10件。
    2
、加强对外宣传,让世界了解潮州陶瓷
    
大力加强对外宣传,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日报》等全国性涉外报刊上,发表介绍潮州陶瓷的文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不同程度播发了介绍潮州陶瓷发展的录音和节目。市旅游局、陶瓷企业等都对市情和旅游项目作了介绍。如19858月,中央电视台对外发行部前来潮州市拍摄电影片 《粤东奇葩》,该片专门介绍潮州陶瓷、潮绣、抽纱和特种工艺。
    
举办历届文化节、集旅游、经贸为一体。加深了国内外人民对中国瓷都潮州的了解,又加强了对外交流,推动了中国瓷都潮州进一步走向世界。连年来,新建了一批旅游景点,开发了一批新的旅游项目和活动。如中国瓷都陈列馆,江南村等。1987年,潮州市南国瓷乡陈列馆创办,该馆展示枫溪国有、集体陶瓷企业产品的窗口,收藏有各类陶瓷精品4000多件()。枫溪的潮州陶瓷八珍楼700多平方米,有2000多个品种、数十个系列的陶瓷精品。20051228,潮州首家民办博物馆——潮州市华厦历史博物馆开门迎客。
    
至今,潮州工艺陶瓷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8:最大的陶瓷花篮——“高温一品红釉盛世花篮’”,最大的瓷盘,最长的浮雕瓷壁画,最大的红釉瓷缸,最大的彩绘瓷壁画——《五百罗汉图》,最小的浮雕瓷画——“清明上河图 ”,收藏毛泽东瓷塑像座数量之最 (数量:10500),最大的浮雕瓷璧画—“清明上河图
    3
、制作国家礼品瓷,举办陶瓷展览和展销
    2001
101230日,由潮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枫溪国际陶瓷交易会在枫溪陶瓷城举行,副省长游宁丰出席开幕式。
    2002年4月215月2,由潮州市人民政府、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联合主办第二届中国枫溪国际陶瓷交易会。2004
61619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广东省经贸委、潮州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展览馆举办 “中国瓷都——广东潮州陶瓷 (北京)博览会200541723日,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潮州市人民政府协办的中国瓷都潮州国际陶瓷博览会隆重开幕。
    2006年6月30,潮州陶瓷以无比高贵的姿态登上了中国美术馆这一神圣的艺术殿堂,成为由中国美术馆主办,潮州市人民政府协办的中国美术馆陶瓷艺术邀请展、潮州现代陶瓷设计艺术展的主角。11
月,由中国美术馆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瓷都潮州陶瓷精品集》一书发行。200731,潮州市第一家陶瓷企业英文报《潮流陶瓷》报出版。
    
二、对外技术交流的发展
    1.
参观考察日本、英国、西德、意大利等先进制瓷国
    
参观考察日本、英国、迪拜、西德、意大利等先进制瓷国的内容主要有陶瓷生产工艺技术、设备条件、陶瓷窑炉、窑具耐火材料、产品质量、市场花面装饰、造型设计流向、产销状况等等。
    2.
进行陶瓷产区之间的交流活动()
    
第四章 陶瓷产业的主要成就
    
今日的潮州陶瓷已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整个陶瓷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现阶段潮州陶瓷着力打造中国陶瓷创新基地,加快一区一园三院三中心的规划建设,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潮州坚持走科技兴瓷的道路,力争突破,实现陶瓷产业从潮州制造潮州创造转变,从卖产品卖标准卖创意转变。
    
一、全球产能最大陶瓷生产基地
    
潮州陶瓷生产有1300多年历史。潮州地处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平原北部,东邻福建,南接汕头,西连揭阳,北通梅州,濒临南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对外开放旅游城市,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全市总面积陆地3116.12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总人口250万人。 据统计,潮州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卫生陶瓷出口分别占中国的20%、60%、30%,产品远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子瓷基体产量占全球产量的一半。潮州松发的日用陶瓷红瓷坊走进了国务院、人民大会堂,也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专用餐具。国外很多星级酒店用潮州陶瓷,南中国50%的酒店用瓷产自潮州。全球许多知名企业如三星、松下、索尼等生产的电子原器件中,就有不少是出自潮州的电子陶瓷产品。目前潮州拥有中国瓷都中国日用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等国家级名片枫溪陶瓷成为广东省三个创建区域性国际品牌试点单位之一,枫溪区形成典型的陶瓷产业集群,20081210,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潮州卫生陶瓷的龙头古巷镇为中国卫浴第一镇
    
在潮州的工艺瓷中,以通花、瓷花、瓷塑在历史上最为出名。1978年研制了高1.3、内外三层的友谊通花瓶,作为国瓷由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赠送给朝鲜金日成主席。陈放于人民大会堂的《春色瓷花篮》、曾受周总理称赞的《况钟访鼠》和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的《金陵十二钗》以及中华一绝特大挂盘、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巨型浮雕瓷壁画《清明上河图》、国务院专用瓷等,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潮州工艺瓷的最高水平。
    
素雅清新的仿古瓷,是近代潮州工艺瓷的另一成果。它运用传统彩瓷的技法,吸纳西洋画法的艺术特点,中西合璧,融合众家之长而为己用,形成独特的工艺形式,产品以古朴雅典备受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国家客商的喜爱。如今,仿古瓷已成为潮州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导产品,销量之大位居各工艺瓷之首,并涌现出四通长城潮流等一大批著名品牌。
    
潮州日用瓷,大胆采用国内外高级陶瓷原料如白玉瓷、色釉瓷、新骨瓷、强化瓷、轻质瓷、炻瓷等瓷土,利用先进的机械和窑炉设备,经过科学配制、精细加工而成,产品瓷质细腻致密,表面光溜顺滑,晶莹剔透,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罄、明如镜之美誉。尤其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之后,潮州日用瓷敢于革新原料和技术,日用陶瓷产品质量、产品结构、产业规模取得巨大的变化,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瓷区,涌现出松发兴业三元顺祥等一大批较具实力的知名企业。
    
松发陶瓷先后承担了研发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用瓷的重任,近年来成为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用瓷的唯一一家民营制造商,并承接了国宴用瓷的开发研制工作,解决了餐具金银镶嵌装饰陶瓷的环保问题。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首脑迎宴会,首次采用松发红瓷坊餐具,标志着松发的产品跨入国家顶级环保产品行列。目前,潮州已是全国最大的工艺、日用瓷出口基地。
    
潮州市恒洁卫浴拥有目前世界先进技术的意大利ST(西蒂)全自动遂道窑炉一条及梭式窑二座,现有厂房面积为5万平方米,年生产量超100万件。其投建的佛山三水生产基地首期已投产使用,年产量达300万件,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年产量可达500万件。目前恒洁产品拥有二十项自主专利,已跨入中国卫浴行业高品质行列。
    
电子陶瓷是潮州近年来新兴的一个陶瓷门类,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电子领域。目前,仅潮州市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电阻瓷基体年产量就达1400亿多只,占全国总产量的60%,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如今,全球许多知名企业如三星、松下、索尼等生产的电子原器件中,就有不少是出自潮州的电子陶瓷产品。
    
当今的潮州陶瓷产品门类10多种,主要的有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和卫生洁具三大类。这些产品的成型制作都或多或少的使用石膏模具,潮州出现了相应的模具生产厂家,而且作为陶瓷生产配套企业的一大链条。目前,陶瓷模具生产除大、中型企业自己企业配套外,潮州现有专业模具生产厂家100多家,石膏模具材料占用最多是卫生洁具产品,而且近10多年来一直如此。
    
潮州陶瓷产业是潮州市工业主导产业,其出口值、工业产值、分别占全市的66%和50%,陶瓷产业的大发展,带动了颜料、花纸、包装、运输等配套产业的发展,而且,也繁荣了商贸,带动了就业。
    
二、积极扶助企业做大做强
    1
、形成区域性、专业化生产格局,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潮州陶瓷产业通过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全市陶瓷区域性布局已经形成,以枫溪为龙头带动,其它县区共同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全市5500左右家企业中,枫溪占超过一半数量,主要从事工艺美术、日用等品种的生产;潮安以生产卫生洁具瓷为主,主要分布在与枫溪相邻的古巷、凤塘、目前又向登塘、浮洋等扩散;饶平以生产日用陶瓷为主,主要分布在三饶、新丰、九村等,已形成了日用陶瓷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湘桥以生产工艺美术、日用陶瓷居多。
    
全市陶瓷产业已基本形成,研发、制造、集散雏型。经过集聚发展,潮州陶瓷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不断延伸,在本地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除陶瓷生产企业自身的产品研发、生产,上游产业主要有燃料(石油气)、原料(陶土、瓷泥、釉料、色料)、陶瓷机械设备、窑炉设计、安装、模具(金属配件、卫生浴配件)、耐火材料、花纸等;下游产业主要有包装、物流、贸易商、专业市场、出口报关、质量检测等。国家陶瓷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落户潮州,技术监督局有专门的陶瓷检测中心,3C认证机构在潮州设有办事处。基本上都能在本地完成配套,大的企业如四通等都有好几个厂,有自己的上下游企业,自己都能独立配套。
    2
、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形成较好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通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和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过程,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为依托,产学研联动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批企业在生产中形成自己的产品研发机构,部分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制和开发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
    
广东省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先后承担省科技攻关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12项,重点开展陶瓷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陶瓷低温快烧工艺技术废瓷回收利用技术卫生洁具坯料节能节水生产技术的研究成功和推广应用,对陶瓷行业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实现清洁生产、提高竞争力,促进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2007年获省科技厅批准,成为广东省陶瓷清洁生产技术重点科研基地。2003年与四通集团等两家企业合作,成立潮州绿环陶瓷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负责废瓷回收及再利用。2006年参加粤港关键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投标并中标。
    
由枫溪陶瓷研究所与潮州市科技局、潮州市枫溪区管委会、潮州市枫溪陶瓷城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潮州陶瓷研究院,计划在三年内建成五个中心 (产品设计、技术培训、检测、工艺及装备研发、陶瓷环保技术研发)和三个中试基地 (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卫生洁具),将完成三大方面16个项目的研发推广,使之成为集研发设计、中试熟化、成果推广于一体的公共平台。目前陶瓷研究院已列入潮州市 “中国陶瓷创新基地规划,成为打造 “世界瓷都的重要技术支撑。对创建区域品牌、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循环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批企业在生产中形成自己的产品研发机构,部分企业如长城、顺祥、三元等成立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发展成为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制和开发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由潮州陶瓷企业参与制定了 《广东省日用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广东省工艺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广东省燃气隧道窑日用陶瓷能耗规范》、《广东省废瓷回收利用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等4个省级标准,表明了潮州陶瓷产业获得了行业的话语权。在日前公布的2007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招投标工作中,潮州陶瓷企业顺利中标。长城集团还与广州美院合作成立了陶瓷艺术设计中心。
    
目前,全市陶瓷行业技术创新体系框架形成,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0多家,技术中介服务和检测机构3家,年科研经费近10亿元,全国有10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我市企业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形成较强的技术创新开发能力。年创新品种两万个以上。
    3
、品牌意识日益提高,名牌效应日益明显
    
潮州市政府 《关于实施名牌战略意见》出台之后,陶瓷企业争创名牌名标积极性空前高涨,这对提高陶瓷企业产品质量和知名度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拥有中国名牌产品的陶瓷企业有长城、伟业、顺祥、四通、松发五家,拥有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的陶瓷企业有长城、四通、潮流三家,拥有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九家。全市陶瓷企业拥有专利产品近1500个,注册商标1000多个,有250多家企业获得ISO9000ISO9001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部分企业产品直接使用自有商标打入国际市场。至2008年,全市累计已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合计49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2家。全市企业省级以上名牌名标,基尼斯之最及各类全国性金奖等,拥有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4
、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产业的进一步聚集和发展
    
潮州陶瓷工业基础设施完善:一是已探明和未探明的瓷土储量估计在2亿吨以上,生产周期近百年,为潮州陶瓷产业的规模生产和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其中以飞天燕瓷土矿蕴藏量最多,瓷土质最优,储存量3219万吨,居全国已勘探各瓷土矿的瓷土资源蕴藏量的第二位;二是潮州的三百门港口,现已开通至上海、广州、香港、韩国的集装箱货运航线,正加紧建设5000吨级多用途货运码头,筹资兴建万吨级深水码头,专用一级公路港口大道已建成通车;三是境内的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近2000公里。汕汾高速公路横穿过境,广梅汕铁路在境内设2个站场,市区距汕头机场30多公里;四是供电系统与省联网,大唐潮州三百门电厂正分期进行建设,电力供应充裕;五是国际互联网等信息工程已开通。电话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六是枫溪陶瓷城将中国瓷都陈列馆与陶瓷集散中心有机地结合起来,拥有陶瓷专业商铺200多个,是粤东乃至华南地区最大地陶瓷专业市场。
    5
、形成一批产业园区,创业环境优越
    
为促进潮州陶瓷产业的发展,潮州市将枫溪区作陶瓷产业发展的专业园区,作为中国瓷都发展的龙头。枫溪区规划如意路工业区、火车站工业区和东云片工业区等三个工业区,作为发展枫溪陶瓷产业的重要阵地,积极引导企业进园创业,对企业征用工业用地给予优惠。在建设中国瓷都的龙头——枫溪的同时,潮州市还规划建设湘桥工艺陶瓷、日用陶瓷专业园区,潮安古巷、凤塘卫生洁具专业园区,饶平三饶、新丰日用陶瓷等专业园区。
    
潮州的工业园有经济开发区、潮安开发区、三百门开发区等,三个工业园的面积为195平方公里,年产值110亿元。但定位不是很精准,陶瓷、食品等各个行业混杂在一起。专门的陶瓷工业园有枫溪如意工业园、钱东工业园、三饶工业园,但陶瓷企业也不是很集中,也包括其它行业的厂家。
    2008
年,在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各种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的情况下,潮州市上下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克服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提高、国内外经济不景气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整个陶瓷业呈现保持平稳发展;生产步伐有所放缓。
    
(未完待续)

 

               (刊载《陶城报20090529总第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