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儒怪杰辜鸿铭逸事


部分转自http://www.chinaedu.com/classic/yyyk/43/43x16.htm,经过个人整理编辑。

曾以一袭破旧的马褂、一顶瓜皮小帽压着的长辫,以及关于缠足、纳妾等奇谈怪论闻名于世的中国近代史文化名人兼奇人辜鸿铭,字汤生,1857年出生在马来亚槟榔屿的一个华侨世家。他从小就接受西方教育,曾被一对英国夫妇收为义子。他十三岁即赴欧洲求学,十余年中游学于英法德意诸国。1877年顺利通过拉丁文、西腊文的数学、哲学、道德哲学、自然哲学和修辞学等科目考试后以优异的成绩获文学硕士学位。而后又游学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归国后长期担任张之洞幕府的洋文案,曾官至清廷外务部左丞。民国初年,他任北京大学教授。

辜鸿铭知识渊博,学惯中西,身上具有许多矛盾的现象。他既精通多种外文,又深谙西方文化,对之颇有感情;却信守儒家道德,坚持中国传统文化。身为近代的名牌大学教授,却在民国以后仍拖着稀疏小辫子,号称清朝最后一根辫子(至一九二八年死的时候还留着)。穿长袍马褂,甚至提倡纳妾。世称其为京城一景,或誉之日“文化怪杰”。他精通英、德、法等十三国文字,尤其擅长英文写作,熟知十一门外语,同时为操六种语言的银行团当翻译,被孙中山、林语堂称之为“中国第一语言天才”。

辜鸿铭1928年4月病逝于北京,享年72岁。他的古怪离奇让人诧异,逸闻轶事令人捧腹。

1.世称之为“东西南北老人” 

辜鸿铭他生在南洋(马来西亚的槟城),学在西洋(留学英法),娶妻东洋(有一个日本老婆,在日本有崇高的威望),仕在北洋(早年为两江总督张之洞幕僚,晚年在北洋政府外交部任职),因而被世人称为“东西南北老人” 。

辜亦气盛啊!

2.少年那些事

十岁那年,辜鸿铭跟义父母布朗夫妇到了伦敦.他按照父亲的交代,在伦敦也始终穿着长衫马褂,留着长长的辫子,永远记住自己是个中国人(当时是清末).有一天,他坐在电车上看伦敦泰晤时报,几个同车的英国人觉得好玩,侮辱辜鸿铭.起初辜鸿铭不理他们,干脆把报纸调头来看.那几个英国人更来劲,说:"看,那个中国小子连字都不认得,还看什么报纸?".这下把辜鸿铭给惹火啦,他用纯正娴熟的英语把整段文章念出来,然后说:"你们英文才26个字母,太简单,我要是不倒着看,那就一点意思都没有!"那帮英国孙子一听都傻啦,赶紧灰溜溜地跑掉.

3.青年气盛——“若不倒过来看,还有什么意思”

辜鸿铭在欧洲留学时,有一天他乘坐从维也纳到柏林的火车。因路途疲劳,他顺手拿起一张报纸盖住脸,闭着眼睛在那里养神。

这时,对面空位上来了三个神气十足的德国青年。他们刚一坐定就对辜鸿铭进行品头论足:“瞧那个中国佬,连报纸都拿倒了,自以为还蛮像那么回事!他这到底做给谁看,这儿又不是中国。”他们以为辜鸿铭不懂德语,说完后就忘乎所以地大笑。

这时,只见辜鸿铭懒洋洋地抬起头,一张嘴就抛出一串字正腔圆的德语:“你们的德国文字这玩意儿太简单了,若不倒过来看,还有什么意思?甭说报纸上这通俗的玩艺儿,就是你们圣人歌德的《浮士德》,我也能跟你们背个一字不差。”

末了,辜鸿铭还引用歌德的语录,教训他们该如何尊重人,羞得这三个德国小伙子面红耳赤。 

4.本世纪初,辜鸿铭先生*代表北洋政府出席华府会议。某次酒会上,一个浅薄的美国女士坐在辜鸿铭旁边。望着这个形容古怪的中国老头,她一时找不到话题。在上汤时,终于忍不住,学着唐人街腔的破碎英语,一字一字地问道:“likke soupee?”(喜欢这汤吗?) 辜鸿铭礼貌地点头微笑。女士认为这个Chinaman连最浅的英语都听不懂,便不再答理他了。酒过三巡,辜鸿铭起立致词,操一口流利典雅的英语,全座为之赞叹不已。辜鸿铭坐下来,也学那女士的腔调,低声问那已经羞得满脸通红的女士道:“likke speechee?”(喜欢我的演讲吗?) 

辜作为张之洞的幕僚

5.辜鸿铭很重视维护儒家学说的传统价值,1893年他在协助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备铸币厂时,有一天铸币厂的外国专家联合请辜鸿铭吃饭,大家对辜很尊重,推他坐首席.宴会上,有一个外国人问辜鸿铭:“你能否给我们讲讲贵国孔子之道有何好处?”,辜鸿铭立即说道:“刚才大家推我坐首席,这就是行孔子之教.如果今天大家都象你们西方所提倡的竞争,大家抢坐首席,以优胜劣败为主,我看这顿饭大家都吃不成了,这就是孔学的好处!”   

6.189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六十岁生日,嘉兴才子沈曾植(进士出身,满腹经纶)前来祝寿,辜鸿铭高谈阔论中西学术制度,沈曾植却一言不答,辜鸿铭甚感奇怪,问他为何不发一言?沈曾植说:“你讲的话我都懂;你要听懂我讲的话,还须读二十年中国书!”两年后,辜鸿铭听说沈曾植前来拜会张之洞,立即叫手下将张之洞的藏书搬到客厅,沈曾植问辜鸿铭:“搬书作什么?”辜鸿铭说:“请教沈公,哪一部书你能背,我不能背?哪一部书你懂,我不懂?”沈曾植大笑说:“今后,中国文化的重担就落在你的肩上啦!” 

7.称张为“儒臣”

辜鸿铭称张之洞为“儒臣”、曾国藩为“大臣”,人问其区别何在?他回答说:“三公论道,此儒事也;计天下这安危,论行政之得失,此大臣事也。国无大臣无政,国无儒臣则无限教。政之有无,关国家之兴亡,教之有无,关人类之存灭,且无教之政终必至于无政也。”可见,他对张之洞注重儒学教化和文教事业一点是极为推重的。

其他逸事

8.在光绪28年的时候,慈禧太后68岁的生日。官府开宴祝贺,席间要奉旨高唱新编的爱国歌。辜鸿铭对同事说,“有爱国歌,怎可没有爱民歌?”于是,即席言道:“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可见辜乃真性情,替万民言,不畏权势。

还有一事亦有趣至极。

9.在曹锟竞选总统的时候,为了拉辜的票,而派人去送给他一张5000的银票。辜鸿铭当即收下,这天晚上乘火车到天津,把这笔钱消费在了娱乐界【逛妓院的隐晦说法】。第二天仍旧大骂曹锟贿选。  

10.在蔡元培因为北大学生运动被迫辞职的时候,北大师生开展了挽留活动。辜鸿铭站出来高声喊:“校长就是我们学校的皇帝,不能走!”

11.银行家是这样的人

辜鸿铭曾任清末外务部左丞,后为北京大学教授,人称辜癜。他精通多国文字,写的一条英国谚语,收进了英国不列颠辞典。

“银行家是这样的人,当天气晴朗时,硬把雨伞借给你;阴天下雨的时候,又凶狠地要将伞收回去。”

辞典出版于1894年,词条署名AmoyNuo,即厦门辜之译音。

 

12. 辜氏论男人娶妻纳妾——茶壶茶杯论【此应最广为人知的吧】

辜鸿铭很主张男人要娶小老婆,认为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他说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一个茶壶肯定要配几个茶杯,总不能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

美国的妇运份子特地跑到上海跟辜鸿铭争论这个问题,最后辜鸿铭问她:"亲爱的女士,请问你们家的马车有几个轮子?""有四个.""用一个打气筒灌气,还是用四个打气筒灌气?""当然是用一个.""娶小老婆就是这个道理!" 

13.辫子是我的护照  

1924年至1927年,辜鸿铭曾应邀到日本长期讲学,他的日方接待人和挚友萨摩雄次对他还留着一头长辫子感到十分不解:“先生现在已是一个有名的发辫保留者,在此我只想知道,在贵国颁布剪发令强迫剪辫之后,先生的长辫怎么没有被剪去呢?”

绝对不想去掉发辫的辜鸿铭,听了挚友萨摩雄次的提问哈哈大笑,他为自己拥有一头长长的发辫而感到格外自豪。他摇头晃脑地说:“这辫子是我的护照,怎么能随便让人剪掉呢?”

14.辜氏不仅喜欢嫖,还喜欢赌。嗜好麻将。有一次与人“叉麻雀”,摸得一手好牌,完全可能赢,最后因少了一张牌做了“相公”。洗牌再战时,众人发现这副牌的确短了一张,遍寻不着,最后发现挂在辜鸿铭嘴边。原来他打得太专心了,误将麻将当雪茄叼了起来。

15.“你得小心一点”

进入暮年的辜鸿铭,已经失去了年轻时那种狂生怪杰的光彩。许多人在背后呼他为“辜疯子”,他听了也不在乎,仍我行我素,而且他对“疯子”这绰号颇为得意。

有一次,北京数位著名学者联合做东,请法国汉学家戴弥微去砂锅居就餐。当时辜鸿铭坐在戴的左边,戴的右边是徐墀。正当法国客人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老辜忽然伸手在戴弥微肩上一拍,一本正经地说:“先生,你得小心一点!”

戴弥微冷不丁吓了一大跳。他不解地问辜鸿铭:“怎么哪?我有什么地方不对的吗?”

辜鸿铭顽谑地笑着告诉他:“是的,你正是有地方不对的了!因为你坐在辜疯子和徐癫子之间的啊!”

众人听了,立即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老辜则为自己的幽默而感到十分得意。 

辜氏骂人:

袁世凯出身行伍,喜欢强调自己没学问但是善于实干。他曾经向德国公使吹嘘说:“张中堂(张之洞)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的,我是讲办事的。” 袁世凯的幕僚将这件事得意地告诉辜鸿铭。辜鸿铭不假思索地回答:“老妈子倒马桶,固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外,我不知天下有何事是无学问的人可以办得好。”辛亥革命那年冬天,袁世凯曾经让唐绍仪(清尚书、民国总理)和张謇清状元、实业家)设酒,希望辜鸿铭支持袁党。辜鸿铭当场翻脸,称二人为“土芥尚书”和“犬马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