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三角成中国模具第三支足
据模具网CEO罗百辉获悉,重庆将在未来几年建成西部最大的五金机电城模具园区。园区建成后的重庆,将成为中国第三大五金机电模具制造基地和销售集散地,与湖南长沙、湖北武汉构成“中部三角”,与广东、浙江形成大环境下的“三足鼎立”之势。
据重庆模具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建成后的重庆五金机电模具园区,占地3000亩,其中加工生产区1800亩、综合配套区600亩、市场交易区600亩、园区总投资预计4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集生产、生活、销售一体的综合性五金机电基地。2008年重庆模具产业园年产值将达到50亿元。目前已有16家模具制造企业入驻园区。
重庆有很好的技术工人和丰富的劳动力,而且政府支持企业发展,投资环境好,园区所在地渝北又是重庆GDP增长最快的区,重庆模具市场2/3依靠外地供应,全国市场缺口也很大,因此发展的潜力和空间都很大。
模具产业如何实施跨区域合作
模具是中国工业的基础,重庆国际五金机电城规划科学、配套完善,建立了现代化、规模化的工业采购平台,模具网CEO、中国行业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导师罗百辉认为,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重庆“五金机电产业”将与长沙的“汽车模具产业走廊”、湖北的“特钢模具产业”共同构建、推动 “三足鼎立”的中国模具产业发展,并进一步提升中国模具的国际竞争力。罗百辉就模具产业如何在区域间合作和分工提出如下建议:
1、成立协调机构
由政府部门牵头,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组织一个模具产业协调委员会。任务是:制定委员会的章程;开展调查研究;制定模具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有关对策;协调各种事务。要定期开会,持续活动。政府要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积聚效应和专业管理方面的优势,发挥各省、市、区、县行业协会的作用,创造出一种政会结合的中国特色的组织形式。
2、构筑合作平台
合作要取得双赢,不能仅仅停留在讨论和文字上。根据目前东西部模具产业发展的需要,要先构筑:模具技术研究开发平台、模具设计平台、模具标准件应用平台、模具制造协作平台、模具信息化服务平台、模具经营管理平台、模具人才培训平台等7大平台。每个平台有一个模具行业协会负责,并落实到人。据模具网CEO罗百辉了解,目前走在前沿的长三角模具城、昆山国际模具城已经率先构筑此类合作平台。
3、建立战略联盟
没有战略联盟,整体发展的理念难以形成力量。健康的市场经济就是经营者间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经济。上海有些模具企业根据产品的需求,以一个有实力的模具企业为核心,在其周围集聚一些协作厂,建立了战略联盟或战术组合,不仅大大地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而且缩短了模具生产周期。要取得双赢,我们东西部模具产业必需建立战略联盟,如全国有汽车整车厂117家,其中主要生产轿车企业的33个品牌,05年销量316.717万辆,06年预期:418.34万辆,增幅达32.1%。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旗下有: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海通用五菱、上海汇众、上汽双龙,最近又成立了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36.8亿元。到2010年上汽股份计划生产60万辆自主品牌汽车,所以我们模具发展的空间很大。我们可从汽车模具着手,先组建区域性的战略联盟。其他如IT模具、家电模具等,可逐个组建。待条件成熟后,我们跨出区域组建国际战略联盟。
4、加强技术研讨
国外的先进技术,我们要引进、要介绍,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我们的模具有深厚的技术基础和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对这些经验我们要爱护、要发掘。同时在战略联盟内要打破自我封闭的壁垒,不定期开展技术研讨,达到综合应用、自主创新、共同提高。如,如何做到数控加工由单纯型面加工发展到全面数控加工;由模具加工发展到实型数控加工,由低速加工发展到高速加工;由人工按图加工发展到无图、少人或无人化加工等。又如,如何应用INTERNET、ERP等信息化技术,把企业上下游业务过程,技术沟通过程,以及模具企业内部业务管理过程,以IT形式固定下来,提高企业运转的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5、规范制模标准
至今国内还没有一种先进的统一的各种模具的设计、制造、验收标准。各地和各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所以我们的模具水平参差不齐。如我市大众和通用模具验收标准就不一,因此对模具的要求也不同。现有部分模具企业为了出口,按照进口国的模具标准在制造模具。对此我们有必要协调、制定、规范模具标准,作为我们配合默契的准则,也是我们模具水平的体现。因为标准很多,我们可根据眼前迫切需要的先规范,如验收标准等。
6、开展网上协作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区域距离不是问题。国外已利用虚拟技术进行虚拟设计、制造、调试等,甚至发展到虚拟企业。我们在战略联盟内或之间都可实行网络化运营,协调技术和设备,快速完成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互利互惠、共享市场、共赢共存和共同发展。
7、共同对外接单
由于我国模具企业的快速发展,水平大为提高,已得到不少国家青睐,所以很多企业已走向世界,开拓国际市场。据模具网CEO罗百辉获悉,为了占领国际市场更多的份额,最近来自深圳、东莞两地的中泰模具、创瑞模具、美聂、博信达、金娄山、金全顺、金旺、祥鑫、星杰、海益、铝科、钰翔等12家汽车模具企业发起了中国南方模具联盟,发挥战略联盟的作用,共同对外接单,即一家出面多家协作,也可联合出面,发扬团队精神。
8、加快人才培训
当前模具企业在突飞猛进地发展,有钱可买到世界一流的加工设备,但买不到一流的模具人才,各企业都在呼吁人才紧缺,故人才已成为模具发展的“瓶颈”,各区域应重视和落实模具人才的培训工作。在人才培训方面我们也可建立战略联盟,利用各地有效资源进行组合,优势互补、联合办班,加速模具人才培训工作的开展。上海市劳动局投资8000多万元的上海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实训室已对外省市开放,我们可利用这一平台,为我国模具工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9、制定优惠政策
20世纪90年代不少省市对模具发展都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此中当推浙江余姚市政府对模具实行的优惠政策最为全面、具体、有力,对余姚市模具工业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东西部地区的政府可以余姚市模具的优惠政策为范本,我们期望看到成都市政府在这方面有一个突破,给其他地区的政府一个启迪。当前我们需要的政策为:银行贷款低利率、人才培训全免费、购买设备免关税、模具攻关有经费、精密模具有奖励、出国参展有补贴。
相关阅读:
作者简介
罗百辉-国内“段位式”新概念管理的创导者
国内“段位式”新概念管理的创导者,北京华通咨询培训专家、济南瀚文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咨询专家、青岛合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特约企业管理导师、深圳正林企管顾问总监、东莞中策企业机构兼职顾问,著名的生产管理专家、营运战略专家,出版有《生产管理工具箱》、《客服部高效工作手册》等,作品《企业管理九段位》入编《中国管理年鉴》创刊版;清华大学盛景商学院MBA、中国谋士联盟实战派谋士、湖南培训在线经理人俱乐部推荐职业经理人;模具网CEO、深圳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国内模具行业协会指定培训专家、模具学校客座老师;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中国国际权威专家、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中国行业发展研究中心著名专家导师,多家企业集团总裁私人企业发展运作顾问,《中国机械与金属》、《东方模具》、《模具制造》、《现代模具工业》、《NX》等多家知名媒体的专栏作家。受中国国学与西方管理思想熏陶,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实战经验。在任企业担任过工程经理、分公司经理、总经理、董事助理等职务,在工程技术、生产制造、人事行政、品质、财务、营销战略、工厂筹建等方面有多年的全盘实战管理经验。
兴趣与成就:
1、专注于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总部经济、区域经济、行业经济发展研究,是中国国际权威专家、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中国行业发展研究中心著名专家导师。
2、服务于中国制造业生产技术、管理培训、咨询服务、网络运营、杂志会展等产业链,被价值中国评定为制造工业人物,是中国IT模具产业概念整合先锋、国内大型门户网站模具网CEO、价值中国首届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模具制造》、《东方模具》等杂志专栏作家/编委、美国Nitron专家组成员。
3、致力于企业的智资运营、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绩效中心,提供高效的实战解决方案。是中国谋士联盟实战派谋士、北京华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专家顾问、深圳市正林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首席顾问、湖南培训在线.com经理人俱乐部成员。
4、清华大学盛景商学院MBA,制造业资深职业经理人,在工程技术、生产制造、人事行政、品质、财务、营销战略、工厂筹建等方面有多年的全盘实战管理经验。
5、出版有《冲压模具技术问答》、《生产管理工具箱》、《客服部高效工作手册》等,作品《企业管理九段位》入编《中国管理年鉴》创刊版。
人生使命:
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业界口碑。
善长领域:
善长于制造业的现场改善、成本控制、绩效模式、利润中心制度及流程管理培训。曾多次应邀参加业界管理论坛,有丰富的生产制造管理系统和现场管理能力提升的导入经验。
涉及行业:
主要涉及制造业:IT电子、汽车、家电、食品、医疗器械、五金、塑胶、模具、服装等行业。
业界评价:
中国谋士联盟:
有多年企业实战管理经验,能组建培训领导团队并达到目标;有较强的政策把握能力、良好的社会人脉资源,很好的个人管理能力,有原则、善沟通、团队精神强、工作业绩良好,有良好行业口碑。能承受工作压力。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责任心、事业心强。10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10年中等以上规模企业中高层管理经验,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对企业管理有真正的深刻领悟。作为企业高管,经历了企业发展的兴衰成败,积累了丰富的创业、守业等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深刻理解如何才能规避企业风险及危机干预。
华通咨询公司:
工程技术转型管理咨询的典范,有13年丰富的行业背景,与报刊杂志、官方网站作过高端访谈,并出版多部著作。具备丰富的基、中、高层管理履历,在研发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行政管理、培训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工厂筹建等方面完整经历了企业职场的四次职业生涯蜕变即从“助理执行者向专业执行者”、从“专业执行者向督导型管理者”、从“督导型管理者向结构型管理者”、从“结构型管理者向整合运营者”的职业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