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上的“高房价”是真正的房价吗?
不! 当前中国市场上的高房价,不是真正的“房价”。
对于这种非真正的“房价,就是要以“税”的方法来解决。
为什么呢?请看:几年前买的房子,现在已将涨了二三倍。房子还是依然如故,逐渐变旧,价值却在升高,财富好象不用劳动创造,天上会掉下来的。这是真正的“房价”吗?
再以老房子为例:北京市内的一座旧四合院,上海市区的一栋旧石库门楼房,它们的建筑年代可能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它们的建筑成本和价值,一百年来早已随房产的“折旧率”而折除殆尽,这些“不值钱”的房子的房价本应该是只跌不涨的。然而这二十几年来,这些旧房子突然身价倍增,价值剧涨,房主的“财产”也与日俱增。这是为什么呢?很显然,原因是北京市内和上海市内的“地价”在涨,而且不单在涨,甚至在飙升。所以,这些老房子的房价也随之而猛涨。再说,房地产商不惜用重金来改建或拆迁这些旧房,当然他们看中的绝对不是这些旧房产,而是旧房子下的那块土地的“地产”。
既然中国市场上的“房价”不是真正的房价,而是“地价”。那么,涨高的“房价”,涨高的“地价”,应该归谁呢?一百年前,
因为,涨高的“房价”,实质上就是涨高的“地价”。当时持有类似孙中山这种“涨价为公”观点的世界著名人物有俄国的托尔斯泰,英国的肖伯纳,德国的爱因斯坦,美国的杜威和马克吐温等等名人。
对这一涨高的“地价”,国外有一个办法,就是征以“财产税”,也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物业税。
从房价中看“地价”,从地价中看土地的地价增值,是从现象看到了本质,抓住了问题的根本。
如果“地价”涨不停, “土地出让金”涨不停,中国的房价会降吗?建一些“经济适用房”能解决问题吗?
既然中国的房价中有很大的“地价”成份,所以要解决高昂的房价问题,就应该从“地价“着手。因为只有解决了地价问题,才能解辣手的房价问题。
世界上许多著名经济学家认为,私人追求“地价”的增值,已构成当代经济不稳定的重大因素之一。
问题是,今天中国房价中“地价”的增值,已经流入了一部分的私人之手,也就是说,已经流入了那些掌有“土地使用权”的人的手中,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得利,或者得利很少。这无疑增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你可查一查当今富豪榜,你就不难发现,房地产在不少富豪的财产中所占的是多么大的比例。
经济学,既要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创造社会财富,又要研究如何更公正地分配社会财富。而研究如何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是每一个经济学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需要引起警惕的是,这种“地价”带动房价的高涨,我认为从经济学上来讲,它决不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真正增加,是一种非物质性“价值”的升值,有时会变成危险的经济泡沫。
今天,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其根源之一就是房地产引起的经济泡沫。
如何能做到
所从“物业税”,实际上就是“地价税”,应该大力研究和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