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西区建设的启示


福建海西区建设的启示

 

       王民官

 

国务院于今年54日原则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早在2004年初,福建省就提出并实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区)战略构想。海西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三角和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城市所形成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不同于行政区划的具有地缘经济利益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海西区的战略地位非常独特,海西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同时,福建省在海西区中居主体地位,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几年来,福建因为和台湾有着“五缘”(血缘、文缘、地缘、商缘、法缘)上的优势,逐渐成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区域。自从去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闽台民间交流更为频繁,福建的对台优势愈加凸显。

国务院在支持海西区建设意见中指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意见》还赋予海西区先行先试政策,提出了新的战略任务,这就是,要以中央对台工作总体方针政策为指导,在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框架下,按照建立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要求,允许在对台经贸、航运、旅游、邮政、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与合作中,采取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先行先试,取得经验。

在“海西五岁”之际,原本默默无闻的海西区首次获得中央的明确支持,而海西区也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全国战略。由此可见,中央此时出台《意见》支持海西区,也是对福建在两岸交流方面所做贡献的极大肯定。

可以说,加快建设海西区是中央经过长期准备出台的一项重大决策,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抓住当前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这从根本上有利于两岸人民的利益;二是进一步完善全国经济战略布局,从珠三角、长三角到环渤海,中国国沿海地区发展战略都做了部署,福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背靠中西部地区,和港澳以及海外也有着密切联系,加快海西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福建的优势,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地带;三是有利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和国家长远发展。

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是继开发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等之后,近年来中央又一重大区域性发展战略。2000年以来,我国先后启动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目前已初步形成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四大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格局。沿海地区已经制定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经济发展战略,在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建立“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地区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天津滨海新区加快发展的同时,国家出台支持福建加快海西建设的意见文件,有利于完善全国沿海经济布局,有利于拓展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经济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

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推进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各项建设,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有利于加强区域之间的互动合作,有利于提振信心,增强应对危机能力。通过两岸积极的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们相信,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然挺进了国家的发展最前沿,海西这片热土也将唱响新的乐章。海西区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中国又一大经济区域和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