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悍马”实际是“无偿援助美国”


收购“悍马”实际是“无偿援助美国”

-----对马光远《只有中国企业才会收购悍马》的预想

/汪华斌

今天一个MBA问我关于腾中收购“悍马”的见解,说现在全国人民都兴高采烈;因为我们也有能力去抄美国的底了。更有人说这民营企业有气魄,能如此大手笔本身就是中国企业的典范;所以腾中应该成为中国汽车业模仿的范本。然而可惜的是,我对此持不同看法;因为我们改革开放后的国企就曾多次收购国外的企业,结果还是我们永远落后于人家;就连我们当初思想超前的首钢不是也曾收购过美国钢铁企业吗,结果我们只是用美元买回了一堆破铜乱铁。可以肯定的说,这次收购最后还是以我们中国人吃亏而告终;因为这是我们改革开放中被实践所证明的事实。

根据专家学者的评说,中国汽车业要想改变在国际上的加工车间的版图;不能靠收购美国落后的产能。因为即使把底特律全部搬到中国,我们在全球汽车产业里也属于落伍者。所以专家学者们认为,通用真的是太精了;因为在这个时候‘悍马’品牌的潜在买家其实并不多,除了中国可能还有阿拉伯等国;甚至印度和俄罗斯等国的企业都不会有兴趣。

然而‘腾中’重工是一家路桥、建筑机械及能源设备的民营企业,它究竟得到了‘悍马’的什么呢;“根据腾中重工自己所说,它们将享有使用‘悍马’品牌的权利并获得其关键高级管理层及营运队伍。这里面我们不懂的是,美国的高级管理层及营运队伍是来中国,还是在美国为‘腾中’重工所用。如果是来中国,这个嫁接肯定是失败的;因为我们引进ISO9000都失败了,更何况带有美国文化和观念的人呢。如果这批人在美国‘腾中’重工所用,他们难道能在美国销售‘腾中’重工的产品吗;估计人家也是不对路呀。

在管理与资本运营上,我们连台湾人都比不过;所以我们才屡屡吃亏。为什么我们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就因为这些外来人利用观念的差异而使我们吃亏。今天我们才运营了十来年的企业去与人家运营几百年的企业比赛,不言而喻吃亏的肯定是我们。这不是第一次,我们国企已经在这方面上当受骗无数次了;所以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我们的国企也不会主动出击。因为我们不是“一朝被蛇咬”,而是经常被蛇咬;所以我们的国企现在不出击都怕。然而我们的民营企业不一样,这些改革开放中的特保儿;从来都是保护与优惠,所以他们很多就是一夜暴发的楷模。由于在国内是暴利,所以他们这些人除了钱还是钱;根本没有管理观念与意识。因而1亿美元与5亿美元对他们都一样,而且是对外的损失越高;对内的知名度也就越高。所以有时外国人开价低了,我们还会主动加价。我们购买法国一家钢铁企业就是这样的,我们自己的两家公司竞相购买;最后法国人不得不抬高价格。最后我们还以高价格而沾沾自喜,以为我们真的是购买了新的设备与技术。后来应用几年而不得不自我淘汰,因为落后的设备与技术使我们自己的生产成本上升;所以淘汰还能节约成本。

我可以肯定地认为,收购虽然是企业行为但应该有政府支持。据网络透露的消息,腾中的收购行为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有人说这很困惑,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收购这事我们政府也可以组织多次出国考察,这就是我们的目的之一;其二是地方政绩,哪怕这几个亿全部“打水漂”;但我们地方名牌也是内部敛财的途径。所以收购即使最后真的失败,但民营企业的财务上肯定只会有进项;因为损失转移是中国民营企业和政府行为的主要手段,只是不知最后是国有资产流失还是地方资金“打水漂”;但民营企业肯定不会垮。就这点而言,我们认为‘腾中’重工还是很有眼光的。

当然现在也有专家学者认为,‘腾中’重工根本就不是什么收购,而只是一笔入股的投资而已。或者说的更直接一点,这不过是‘腾中’重工的一笔宣传费而已;因为在中国都无人知晓的‘腾中’重工,说不定泡上了“悍马”就能全球都知道呀。当然这是我们自己的成功设计,即使失败了也是交学费;因为‘腾中’重工在国内也是最大的赢家,它的品牌出名了。是啊!我们社会不是有很多官员就因为交学费而得到提拔的吗,这就是我们的国情。

我们收购“悍马”体现了中国人的无私奉献,相当于我们无偿援助美国人成功;当美国人成功后,我们为能帮助美国人成功而自豪。虽然我们收入的源泉只能在国内加倍补偿,但我们国内的资源是一个无底洞;所以我们无偿援助美国人成功根本动摇不了我们的收入源泉,因为伟大的祖国才是真正的后盾。为什么只有中国企业才能收购“悍马”,是因为我们有“打水漂”的资本和实力;这才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