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谢海履职临汾


 

 

 


           

                 谢海在山西卓锋钛业有限公司调研      

 

    山西临汾,一座在中国版图上并不显眼的城市,却因其频繁的矿难、官员腐败等事件震惊全国,一次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前些日子,又因为该市市委书记一职空缺近200天引起了坊间的热议。

    临汾市的官员不太好当,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在产煤大市临汾,安全事故以及事故引发的恶性事件,其爆发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有人说,若能在这种地方平平稳稳当几年太平官,真是   能力高运气好,而倒在“问责制”下的官员,也不能断言其能力差或责任心不强。

历史似乎证明了这一点。20052008年,临汾市委书记、市长走马灯似的更替:王国正、李天太、夏振贵、刘志杰。尤其是在襄汾溃坝事件发生以后,再次去职的孟学农留下“晋官难当”四字引人深思,以致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段子:“山西省长干不干,临汾人民说了算。”

在此情况下,临汾市委书记之位一直空缺了199天。

直到200948,山西省临汾市召开干部大会,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泽民代表省委宣布任命谢海为临汾市委书记。这意味着,空缺了近200天的临汾市委书记终于尘埃落定。谢海的履新,结束了自“襄汾溃坝”事件以来,临汾市没有市委书记的历史。

该消息发出后,立即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再次掀起一轮关于“晋官难当”话题的讨论。

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任泽民对谢海的评价是:政治上成熟,大局意识强,善于从政治上把握和思考问题,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作风朴实,沉稳老练,性情宽厚随和,人品端正,善于维护班子团结,在干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事业心、责任感强,领导经验丰富,工作敢抓敢管,雷厉风行,长期担任经济部门和市级党政主要领导,既熟悉经济工作、又熟悉党务工作;既有基层生产一线的工作经历,又有机关工作经验,是一位素质比较全面的领导干部。

现年55岁的谢海此次任职属于临危受命,人们也都在观望,这位受命于危难之时的新任市委书记,是否会给积弊重重的临汾带来新的改变。

谢海,山西省繁峙县人。195310月生,197111月参加工作,1974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其工作经历从大同矿务局矿工一直升至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总经理。20036月后担任阳泉市市长,20062月任阳泉市委书记。

18岁参加工作的谢海,在大同矿务局峪口矿挖煤,四五年的时间从工人干到了综采队的党支部书记,此后近30年他一直没离开煤炭业。他熟悉煤炭业,是个地道的“老煤炭”。有人说,山西省委调谢海到临汾任市委书记,与中央调任王君任山西省长的精神是暗合的:二人除了都是“老煤炭”出身外,所去之地矿难等事故频发也是类同的地方。

事实上,媒体对于谢海的关注,源于其在阳泉时期对环境污染卓有成效的治理。他在任职阳泉期间,特别注重环境治理。几年间,阳泉市委市政府先后投资35亿元专门进行环境治理。在他的领导下,阳泉市的二级天气由过去每年7天增加到345天。阳泉市成为山西省首个退出“污染城市黑名单”的城市。

在一个生机盎然、充满春天气息和活力的日子来到临汾,开启新工作,谢海表示心中满怀希望和憧憬。但他更深感担子重、责任大、使命光荣。一年之计在于春,摆在他面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尽快融入到新的工作中,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临汾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和发展规律,摸清工作底数,找准存在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48日,谢海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做出四点“表态”:

第一,要勤于学习,不断提高指导实践、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水平。率先垂范、积极投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努力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要在真学上求全面、在真懂上求深入、在真信上求坚定、在真用上求实效,真正树立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要勇于负责,认真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要常怀为民之情,常思责任之重,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在“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上,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事、好事,实实在在的解决好每一个影响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要认真汲取几次安全事故的沉痛教训,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从困惑中解脱出来,把精神进一步振作起来。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事情,我就要全力以赴的去做,凡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事情,我们就要毫不迟疑的去改。要多干打基础、谋长远、惠后人的事,坚决反对急功近利和浮躁蛮干,坚决反对“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临汾决不要带血的GDP,决不要污染的财政收入。

第三,要善于团结,努力营造心齐气顺、和谐创业的良好氛围。作为市委书记,我要倍加珍视当前临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倍加珍惜各项事业来之不易的发展大势,倍加珍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与临汾的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要尽快融入到市委领导班子中,尽快融入到干部队伍中,尽快融入到人民群众中。要按照省委书记张宝顺所要求的那样,在化解群众可能遇到的危险上多操心,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上多费心,在增加群众实惠的事情上多用心,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

第四,严以律己,始终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张宝顺书记提出的“八有”要求,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五个不许”等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始终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清清白白做官,永远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同时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上对党的事业负责,下对全市党员干部负责,严格教育、管理和监督,建设一个高权威的市委班子,带出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

随后,谢海开始了1个市辖区、14个县,2个县级市的走访调研工作。长期以来,煤炭产业在临汾市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临汾市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煤炭产业对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功不可没。对于煤炭产业,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对煤炭产业的过分依赖造成了全市产业结构的单一、发展方式的粗放、生态环境的恶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既要看到煤炭产业作为优势产业,支撑作用短期内不会改变,我们不能丢掉优势找优势,仍然要大力发展煤炭产业;但是也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和看待煤炭产业,走出一条安全、高效、可持续的路子来。

然而,跳出单一化的产业发展,迈向多元化发展更是临汾摆脱沉疴、走向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旅游业就是其中一个可以做大作强的产业,临汾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可以说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对此谢海表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旅游业要突出历史文化内涵,也要注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协调、和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品位,形成品牌效应,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把阳泉治理桃河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临汾的汾河,是甫一上任谢海的最大心愿。刚刚到任不久,他趁着夜深人静悄悄到临汾的“母亲河”汾河边去看了看,用他自己的话说,看到昔日“汾河流水哗啦啦”变成了如今的“汾河臭水哗啦啦”,心情十分沉重。美丽的滨河东西两路中间夹着一条臭水沟,仿佛使他又回到2003年阳泉的桃河岸边。他在市委常委会上动情的指出,汾河流域生态治理修复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有关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把工作做细致、做扎实,做成精品,把汾河城区段打造成为临汾的客厅,城市的绿肺。在建设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先把框架拉开,把基础打好,营造出一幅能让临汾人民引以为豪的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美丽风光。随后,市政府邀请省内外专家“会诊”汾河临汾城区段生态治理与综合修复,治汾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准备阶段。

临汾是发展的沃土,是希望的热土。谢海表示:有信心、有责任与市委班子一道,团结带领全市420万人民,把临汾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勇当泰山石,顶天立地、忠于职守,保平阳一方平安;甘为做孺子牛,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富临汾一方百姓。这是谢海对临汾百姓的承诺,更是对自己内心的承诺,让我们祝福他,更祝福临汾及其人民,从此不再经历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