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清贫》


 
        在庆祝建党88周年之际,重读了革命先驱方志敏烈士于1935年5月26日写于狱中的《清贫》,更有一番新的感慨。
       作者在文章开头就写道:他“从事革命斗争多年,一直过着艰苦的生活,从没奢侈过”。他“经手的款项,总数在数百万元,但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从未染指”。方志敏同志当时身陷囹圄,却仍以这种大公无私的美德自傲,仍时刻不忘自己的伟大志向。如今细细品读,不禁浮想联翩,百感交集。
       在建党初期,以至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条件那么艰苦,斗争那么残酷,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什么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前仆后继,战胜了国民党八百万大军的围追阻截,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日本法西斯?方志敏烈士的《清贫》,就是最好的答案。他在文章最后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这里,清贫是一种人格的操守,是理想信念的坚强守望。所以,甘于清贫的人必然是纯粹的人、光明磊落的人、无私奉献的人,也是无往而不胜的人。
       也许有人会说,社会进步了,时代不同了,生活条件改善了,党员干部也是人,也应该尽情享受享受了。是的,时代是不同了,现在没有人要求你必须去过“苦行僧”似的生活,但是,共产党人那种严于律己,勤政廉政的要求没有变,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如果认为改革开放了,共产党的干部便可以置党的宗旨、纪律于不顾,就可以以权谋私,甚至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当今世界,经济高度繁荣,灯红酒绿,物欲横流,在这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里,我们共产党人每时每刻都在经受着金钱、地位、美女……种种诱惑。但这些都不是人们走向堕落的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还在于自己。一个人,当心里失去平衡,利益就会动摇信念。因此,江泽民同志指出,当前需要着重抓好几项教育的第一件事,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教育。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一些党员干部经不起考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丧失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他们平素不注意对自己的意志和品格的修养,在种种疑惑下管不住自己,甚至放纵自己,使自己在权钱交易中醉生梦死,在腐化堕落的生活享乐中泯灭了斗志,终于滑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重读《清贫》,最大的感受是方志敏同志在那种极其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下,虽然手中掌管数百万元的款项,却甘于清贫的崇高精神。我们学习《清贫》,就要认真学习方志敏同志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为官的高尚情操,就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愿每一位党员干部在自己的工作中,都能廉洁奉公,甘于清贫,而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为人民服务,做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