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对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奠基作用


l)扶贫问题。这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大事。我们所作的扶贫课题中的大量调查证实,户主是文盲和半文盲或只有小学程度的家庭的收入和富裕程度都大大低于有初中以上教育程度的户主。因此,普及义务教育对缩小我国地区、农村的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深远意义。

 

2)人口问题。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大量调查证实,我国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的妇女生育的子女数大大低于文盲和半文盲的妇女。计划生育被认为是天下第一难题,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国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低,受教育年限少,有不少是文盲。我国必须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国策,是从国家、社会的宏观的长远利益来考虑的,没有文化的人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常常接受不了。没有受教育或受教育很少的人几乎都倾向于早婚早育,而且不懂得近亲结婚的危害。受过一定教育的妇女接受晚婚晚育观念和避孕技术则比较容易取得效果,她们受生育上的重男轻女观念影响较少,她们就业的机会也较多,这些都是生育率低的重要因素。妇女受过一定教育,对我国下一代人口的早期教育也是极重要的,在优生优育以外还能优教。

 

3)就业问题。这是我国21世纪最难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普及义务教育与扩大职业教育是有效缓解就业问题的途径之一。义务教育的普及首先可以消灭童工现象和推迟就业年龄,扩大职业教育既可分流一部分待业和失业人员,又有助于提高就业人口的素质和技能。用延长教育来分流就业压力也是不少国家的普遍做法,有利于社会安定。我国延长一年教育可以减少城乡2000万人左右的就业压力。采取诸如电砚教育、函授教育等远程教育方式或其他低成本高效益的教育方法来缓解失业问题,可以说是一举几得。

 

4)男女平等。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男女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主要是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而男女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背后是男女受教育上的不平等。在旧中国,“女子无才便是德”;在现代,男女受教育的机会也是不平等的。在农村,女童入学率、辍学率都高于男童,女的受教育年限也比男的短得多。普及义务教育为男女平等创造了一个最重要的条件,为打破男尊女卑、实现男女平等开辟了道路。

 

5)环境保护。保护环境和计划生育一样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保护环境在我国这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对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资源都要严格执行管理和保护的法律。环境保护需要国家主管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通力合作,需要有群众监督。因此广大人民群众首先需要有环保的意识,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其次需要懂得各种环保法律、法规;还需要有一定的自然和生态学常识。所有这些都需要受过一定的教育。因此全民的基础教育是我国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6)老龄问题。这是一个日益受到重视的社会问题。我国老年人增加很快,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很快。但至今还末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特别是在农村基本上没有社会养老保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养老。

7)社会治安。这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发展稳定的大局,也关系到社会成员在人身、财产和各个方面是否有安全感的问题。社会治安好坏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个主要标志。社会上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也危害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加强教育是创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的主要一环。从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暴露出,很多罪犯是“法盲”。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律教育极为重要,要通过细水长流的教育方法把法律教育和伦理道德结合起来,从小灌输到青少年脑海里。所以实施义务教育本身也是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一环,通过学生受到教育也有助于他们的家庭进行社会治安教育。

 

8)征兵工作。这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个基础环节。我国要把军队建设成为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要求军队以现代化为中心,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要把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就要求对入伍新兵在政治思想、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标准。合格新兵必须从受过中学教育的人群中择优录取。只有实施义务教育和加强素质教育才有可能在较大范围内使征兵优中选优,保证新兵的质量。所以义务教育也是关系到国家统一和安全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