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母不一定是失败


               成功之母不一定是失败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失败时让我们清醒,失败时让我们激起更大的斗志。失败宛如成功的基石,托起许许多多的成功。
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的同时,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对电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终于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肯德基的创始人山德士上校5岁丧父,14岁辍学开始流浪,16岁开始学习做生意又遭失败,22岁学习做裁缝被开除,32岁犯了错误被关进了监狱,已经63岁了,仅靠政府的救济金生活。66岁时拿着几百美元的社会福利金,开着一辆破汽车,向餐厅出售他研制的一种炸鸡配方,88岁时才获得成功。

每一次成功的背后总是有或多或少的挫折,于是“失败是成功之母”成了众人皆知的名言。现实生活中,许多失败的人们常常骄傲地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对于失败者而言,到头来仍然是失败的结局,我们失败的次数越多,成功越是远离我们。
一次次失败后,你怀疑这个世道,你怀疑自已的能力,你对走向成功开始丧失了信心。当你处于失败之际,别人给你机会吗?不会的。《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富者越富,贫者越贫;成功者更加成功,失败者更加失败。
其实,在感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许多事例之际,我们需要认识到人有形形色色,事有千变万化。通过分类、组合、界定,我们不难看到成功种类极其多,只有失败这一个母亲怎么能生育出如此众多成功。特别是在当今复杂的竞争形势下,多元价值观念中,仅仅以“失败是成功之母”叫喊着,到头来没有成功,往往得到的是彻彻底底的失败。
不同的人来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成功来自不同的母亲,这个母亲不一定是失败。阅读西武编著的《马太效应:从成功走向成功的捷经》之后,我坚信成功的母亲有许多。


01、资源是成功之母
 中国有句古语说:“多财善贾,长袖善舞”。拥有的资源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成为“赢家”。在赌场上,一个人本钱越多,赢的钱就可能越多,假使利润率相同,投资额是他人的10倍,获得的利润额也会高出10倍。同时拥有丰富的资源意味着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意味着在谈判中具有优势地位,意味着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这里的资源还包括个人的学历、经验及社会关系等。
02、规模是成功之母
 大规模的投入才能有大规模的产出,才能获得巨大的利润。同时规模化能降低生产成本,因为生产规模大,投入研发和广告等成本被成本摊薄。规模优势直接导致竞争优势。市场竞争的博弈结果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呈现出的是成功者越成功,失败者越失败。
03、权威是成功之母
现实中很多的成功者,查查他们的足迹就知道,有许多是靠权利或者竭力靠近权利获得的。这种旧官场的陋习,虽然不能明提,可人人争着上。好象有一个官员曾经讲过,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
如今,报考公务员的考生特别多,如果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在指导着他们,那一定是“权威是成功之母”的观念潜入他们的心灵。
这里的权威包括了权力,还应该包括威信。
04、智慧是成功之母
 著名的数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动地球”。他利用了杠杆原理设计了一套杠杆滑轮系统,让国王牵动了一艘大船。
中央电视台的挑战栏目中曾有一个节目,一个外国小伙子在短短的90秒钟内,记住了几十张扑克牌,而且每张牌都是按不同花色说出来。这在普通人的心目中是极为神奇的事。当主持人问他采用什么方法来记忆时,他告诉大家采用的是形象记忆法,就是将每张扑克牌换成对应的动物,比如红桃3对应大象,方块K对应狮子等,然后再将动物转换成扑克。脑袋助您成功,智慧是成功之母。
05、外貌是成功之母
市场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的经济。我们一直弄不明白“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假如你具备“成功者形象”你就有可能成功。
魅力的外貌最容易导致“光环效应”来增加人们对未知事物认识的可信度和说服力。魅力的外貌极易让人以偏概全,以点盖面,让一个人的优点与业绩被夸大,缺点也就退隐到光圈背后视而不见。
06、精力是成功之母
 世界上无数的失败者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才干不够,而是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去做适合自已的工作,他们使自已的大好精力东浪费一点,西消耗一些,而自已竟然从未察觉。
 精力与时间对应,“精力是成功之母”又称为“时间是成功之母”。当你有充足的时间做一件事,做成事的把握就大;精力往往偏爱年青人,许多考生在临考前三天三夜不睡觉,这可不是中老年人可比拟的。
07、专注是成功之母
与其在许多事情上都只有浅薄的认识,不如充分深入地了解一些事情,最好是专攻一件事。行动中,不妨选择一领域作为自已努力方向,做到“术业有专攻”。再耐得住寂寞,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业务工作,尽量减少一些无谓的非专业性事务和社会活动。做到“专一而精深”。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先生全力专注于某一事物的天赋十分明显,我们是应该好好学学。
08、习惯是成功之母
 好习惯是好方法,是一种好的思想方法与好的做事方法,好习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成功必备的7种习惯》一书详细地阐述了:自动自发积极进取,学会合作借势发挥,控制情绪主宰自我,锲而不舍永往直前,勤奋耕耘永不疲倦,不断更新敢于超越,先定目标后有行动,这7种习惯。
 知道了什么是成功的好习惯不行,关键要养成。养成好习惯往往来自制度约束,教育陶治,更来自个人的努力和决心。
09、准备是成功之母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认为:好的开始来自于事前充分的准备,充分的准备来自于事前详细规划,详细规划来自于前瞻性的思考。机遇不会从天而降,机遇只会光临有所准备的人。
同时,成功需要累积过程,不能一次成功的,分成二次,三次... ...持续不断地用心就容易成功。
10、成功是成功之母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朱棣云在一次“孩子的成功来自成功的家庭教育”报告会上,讲述了一个“草根家教的典范--顾今昔”的故事,顾今昔,一位身高仅1.33米,靠救济金生活的,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残疾父亲。凭着“弱在哪里,补在哪里”的朴实信念,将“问题女儿”顾盼培养成身心健康,生活积极,学习上卓有成效的中考状元。同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众多企业的成功是来自经济制度改革的成功环境。
成功需要失败的经验,成功更需要成功的经验,只有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我们赢得机遇,才能让我们把握机遇,才能让我们“经营”好机遇。成功有倍增效应,倍增的方向可以顺着空间,自然也可顺着时间,产生成功的遗传。
紧紧跟着第一名的脚步,你就可以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站在成功者的肩膀上起跑,你会比别人更容易获取成功;构建一个成功的团队,你还可“被动”地步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