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端午的偶感


端午节就要到了,国家今天首次为此放假,不管政治用意何在,文化上的承载有多少,设定这样的一个假日所具有的民族内建性的含义就令人很期待。西风日渐,人心为物欲所凌迟,如何在新时代寻求全民的核心价值观,让人们活得有信仰,活得有尊严,或许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可以达到一种人文关怀的目标,成功得塑造高尚人格,这么讲或许不很实际,但是观看事物发展的趋势,感觉应该能够达成这一目标。

工业革命迄今三百多年,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大气、海洋、森林、土地都要突破可以承载能力的极限,近来关注的全球粮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事件,各国政府为此纷纷探讨解决的方法,或许也将成为六月份各个国际会议的热门议题,要全球总动员共同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的粮食储备得怎么样?如果说我们对政策信号因应的不够强烈,政府已经独自承担解决这个问题的所有代价,可是从另一方面讲,我们可以对环境信号做出及时的因应,但是迄今未曾感受到这个问题,只是通货膨胀似乎成为国家经济生活直面的问题,物价成为一个衡量的指标。真诚的希望我们的国家在经历天灾之后能够平安确保经济的平稳运行,今天经济信号已经可以无比强烈得反馈到每一个人,无论来自哪个阶层的人都要受到影响也会影响经济信号的传达。

改革开发国策实施三十年来,人民获得越来越的自由和选择权,政府的权利得到一定的规范,同时政府掌握着运作社会资源的强大权力可以确保它的政策的贯彻和实施,调控着从文化教育到公共资源的运作,维持制度的连续性。在缺乏公共参与与管理的基本架构下,它所带有的瑕疵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由它带来的成果,而且受到一些诟病,近来公民的觉悟达到令人欣喜的程度,对是非曲直比以往具有更清晰正确的辨别,对自身的权利比以往具有更完整认真的掌握,这可以称得上社会的日益成熟,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一个成果。现在,总会看到一些为利益争执的场面,这应该成为值得倡导的做法,这是文明进步的表现。2008年,时值国策确立三十周年,纪念活动是不可缺少的,反思与期待也不可或缺。当然,更应当称道的是我们要学会在这样的国家背景下确知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2008年,似乎显现出改革的端倪,国民心理和素质都达到需要反思和分解的时候了,政府的职能和职能的发挥如何落实都需因应这种变化否则将出现不和谐的场景。而今身边发生的事情越发令人鼓舞,精神愈显得振奋。端午节假日的确立,成为一个很好的开端,见证着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