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产生影响的原因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天真、幼稚、可塑性极大的幼儿,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与教师朝夕相处,他们的游戏、学习、生活都由教师指导、管理和培养,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智慧的启蒙者,更是幼儿情感、意志、个性的塑造者,在幼儿眼中,教师是无所不能的权威。正是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儿童时期的心理是否健康,对幼儿今后一生的健康和幸福产生深远的意义,因而,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二 产生的影响
根据幼儿教育职业的特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征,我认为以下五方面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极大影响:兴趣爱好和求知欲、适应能力和受挫折的能力、性格和意志、人际关系和胸怀、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
(一)兴趣爱好和求知欲
兴趣爱好是个人对客观事物选择性的态度,是由物意义引起良好的情绪色彩的结果,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能够吸引人们去积极地追求那些使他们感到满足的事物。
一个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优势有:
第一,满足了幼儿好问、好奇的心理。随着现代化脚步的加快,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幼儿的兴趣范围越来越广,所提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刻,这就对幼儿教师的知识储备有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广泛兴趣爱好的幼儿教师相对来说知识渊博,即使不能回答出准确的答案,但求知欲使得教师能够引导、带领幼儿去关心研究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从而保护和满足幼儿求知的心理,培养其兴趣爱好。
第二,增进师幼之间的情感。有广泛兴趣爱好的幼儿教师是很受幼儿欢迎、尊敬和爱戴的。幼儿体会到教师是他们的,活动中从哪里幼儿的情感发展。
第三,有待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幼儿教师使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产生兴趣爱好或求知欲的增加。兴趣的广泛,幼儿的个性会比较活泼、开朗、对事物感兴趣,利于幼儿更好地与人交流,交往。
相反,缺乏广泛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的教师给予幼儿的知识空间相对减小,不利于幼儿今后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幼儿求知欲、个性的培养,容易使幼儿抑郁的情绪增长,对事物缺乏兴趣,不利于与人之间的交流。
(二) 适应能力和受挫折的能力
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展开,竞争不断加剧,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教师囿于其中,合理调整心态,积极地适应社会和受挫折的能力极为重要。
第一,适应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善于根据所在幼儿园的客观条件、字处理模式、幼儿善和人际关系等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心理习惯,保持自身和园内环境的动态平衡,减小了因适应不佳造成的情绪影响。才是在对工作、对幼儿方面不佳敷衍了事,更不会把情绪带到工作中,给幼儿心理造成影响。
第二,耐受挫折的幼儿教师遇到挫折能选择合理的方式宣泄,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文化生活转移情绪,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样的教师不仅不会给幼儿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相反还会影响着幼儿自身受挫能力的发展,给幼儿很好的榜样作用。久而久之,幼儿会在教师“榜样”的影响下增强其较好的适应能力,从容不迫就会和挫折,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不堪一击。
(三) 性格和意志
性格,我国心理学界倾向于把它定义为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也是个人在活动中与特定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积极向上、活泼开朗性格的教师在为人处事方面问题活跃,情绪上比较乐观,愿意与人交往,在与孩子交往过程中,能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情绪给幼儿以良好的影响。乐观的心境、快乐的情绪体验,给幼儿温馨的爱抚和安全感会使幼儿变得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相反,冷漠的环境氛围会使得幼儿胆小、忧郁,使幼儿的心理难以健康。因此,从幼儿来看,幼儿教师应形成良好的性格,成为幼儿快乐的天使,以充满活力的形象,快乐的个性,大方的仪容去赢得幼儿的尊重和喜爱,从而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是老师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形成的又一心理特点。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良好影响在于他们对幼儿的态度既满腔热情,又坚决果断,处理问题绝不草率从事、优柔寡断。才是意志的坚定性和一贯性对培养幼儿有很大作用。一个真正具有坚强意志的教师,是一个既有精力又有毅力的人。教师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障碍,也会有悲伤、愤怒、忧虑等消极情感,她能精神焕发、知难而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会帮助幼儿,影响幼儿,培养其坚定的意志。
(四)人际关系和胸怀
人际关系对教师来说主要指师幼关系和同事关系,它对于个人在社会中的成长、发展、有关举足轻重的意义。良好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幼关系,是老师最佳心理状态形成的基础。当教师之间出现分歧时,凡事存一颗宽容之心,具有豁达的胸怀。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豁达的胸怀的教师,第一,能给予幼儿友爱、和睦的氛围,幼儿心情舒畅。才是乐于接纳幼儿,不仅接受孩子们的长处和优点,还能容忍、接受他们的不足和缺陷,幼儿心里有了依靠,不会担心老师的情绪变化。《华记》云:“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幼儿只有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交朋友,才容易相信教师所传之“道”,让幼儿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第二,促进幼儿之间交往能力、豁达胸怀的发展。才是与幼儿之间和睦友好的交往,就是树立人际交往的“镜子”,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使得幼儿之间的交往受到很大的影响。幼儿会学着老师关爱身边的幼儿,关爱身边的人;会学着老师宽容的心态对待事情和人,这都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及成长的健康发展,有待于幼儿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小朋友和睦相处,合群,在集体中受到欢迎和信任。
(五)对待幼儿的态度和方式
幼儿重视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一个微笑都会给幼儿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教师从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出发,应该努力做好以下五点,否则就会伤害幼儿的心理不利于其发展。
第一,热爱幼儿,自信的心态感染幼儿。热爱幼儿,期望幼儿成才,是教师主要的心理特征,教师对幼儿的热爱是幼儿努力、不断上进的重要动力。“赏识教育”可以使许多自卑的幼儿变得自信,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对自己的肯定,增强幼儿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第二,尊重幼儿,不偏爱幼儿。“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师对某些聪明可爱的幼儿偏爱一点本是人之常理,但是,这种偏爱会带来很多问题,教师的偏爱对胆怯、自卑的幼儿的发展尤其不利。才是对自卑幼儿的负性态度和行为会使幼儿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就连教师都不重视自己、不喜欢自己,他们就容易自暴自弃,有可能会讨厌教师,不利于幼儿与教师的发展。
第三,爱心、耐心和细心地对待幼儿。才是的情感对幼儿有感染作用。幼儿知识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独立生活能力缺乏,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需要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尤其是新入园的幼儿离开父母的怀抱来到教师的身边,从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这是他们人生的一大转折,他们希望幼儿园像他们自己的家一样,渴望教师像妈妈那样给他们爱抚,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才是恰当地运用表情、姿态、语言去感染儿童,给幼儿带来关怀的同时,也以身“示范”地培养了幼儿的爱心、耐心与细心。
第四,沉着与自制。教师的沉着与自制有效地影响幼儿的意志品质。幼儿年幼无知、自控力差,常会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如任性、不遵守规则、不听从规劝、违背教师提出的要求、同伴之间不能友好相处、攻击性行为较多等,教师要善于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处事冷静,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幼儿,同时循循善诱,耐心地进行教育,不要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如果教师缺乏自制力,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幼儿,例如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都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伤害,对于培养幼儿沉着与自制的能力更是不可能的。
第五,善于积极倾听、了解幼儿的内心。积极倾听的主要特征是老师除耐心倾听幼儿的陈述之处,并随时使用身体语言(如微笑点头等)及简单复述或使用鼓励的话语(如“继续下去”,“还有呢”等),使幼儿说出心中所想的一切。因此在平时,教师要多给幼儿表达思想的机会 。这样做可以锻炼幼儿的自信心、胆量,锻炼幼儿在公众场合的表达能力,满足幼儿的成就感,增加成功体验。教师在与幼儿交流时,最好多用“听你说”而不是“听我说”。
三 倡导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
儿童时期的心理是否健康,将对今后一生的健康和幸福产生深远的影响。综上所述,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而且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实际上培养着祖国未来花朵──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